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棱鏡粘合裝置,包括基臺及設置在基臺上的粘合治具,粘合治具包括第一治具部及可相對第一治具部分離及合攏的第二治具部,第一治具部具有第一凹陷部,第二治具部具有第二凹陷部,第一治具部與第二治具部合攏后,第一凹陷部與第二凹陷部所構成的整體形狀與粘合后棱鏡形狀相匹配。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提出的棱鏡粘合裝置,通過采用粘合治具的第一治具部與第二治具部對棱鏡進行粘合,粘合過程不繁瑣,易實現,從而可以避免因粘合繁瑣所導致的棱鏡外觀不良、粘合不到位及粘合效率低等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光學領域,特別是涉及粘合棱鏡的棱鏡粘合裝置。
技術介紹
偏振分束(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PBS)棱鏡的應用非常廣泛,如應用在投影儀、攝像機等設備中。偏振分束棱鏡一般是由兩塊或兩塊以上棱鏡粘合而成。通常,黏合棱鏡的傳統粘合方式為手工粘合方式,由于粘合棱鏡的過程較為繁瑣,易造成棱鏡外觀不良、粘合不到位及粘合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棱鏡粘合過程中所造成的棱鏡外觀不良、粘合不到位及粘合效率低的問題,提供一種棱鏡粘合裝置。一種棱鏡粘合裝置,包括基臺及設置在所述基臺上的粘合治具,所述粘合治具包括第一治具部及可相對所述第一治具部分離及合攏的第二治具部,所述第一治具部具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治具部具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治具部與第二治具部合攏后,所述第一凹陷部與所述第二凹陷部所構成的整體形狀與粘合后棱鏡形狀相匹配。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部具有兩側邊以及與所述兩側邊相連接的第一溝槽、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部具有兩側邊以及與所述兩側邊相連接的第二溝槽,所述第一溝槽及所述第二溝槽用于容置所述粘合后棱鏡的棱角。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溝槽或所述第二溝槽為矩形溝槽、C形溝槽或U形溝槽。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兩側邊或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兩側邊的夾角為89 91度。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兩側邊或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兩側邊的夾角為90度。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陷部或所述第二凹陷部的表層設有緩沖層。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基臺上設置有對所述第一治具部或所述第二治具部進行固定的定位件。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基臺上設置有滑道,所述第一治具部或所述第二治具部在所述滑道上滑動。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基臺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Γ35度。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基臺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O度或30度。由上可知,上述的棱鏡粘合裝置,通過采用粘合治具的第一治具部與第二治具部對棱鏡進行粘合,粘合過程不繁瑣,易實現,從而可以避免因粘合繁瑣所導致的棱鏡外觀不良、粘合不到位及粘合效率低等問題。附圖說明圖I繪示了本技術一實施方式的棱鏡粘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及圖2A、2B繪示了圖I所示的棱鏡粘合裝置粘合棱鏡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領域相關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方式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實施方式。參照圖1,圖I繪示了本技術一實施方式的棱鏡粘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I所示,棱鏡粘合裝置100包括基臺110、含第一治具部120及第二治具部130 并設置在基臺Iio上的粘合治具。其中,第二治具部130可相對第一治具部120分離及合攏,且,第二治具部130與第一治具部120的結構可以完全相同,但也可以不完全相同,比如第二治具部130相對于第一治具部120較小些。如圖I所示,第一治具部120具有第一凹陷部122,第一凹陷部122具有兩側邊122a、122b ;第二治具部130具有第二凹陷部132,第二凹陷部132具有兩側邊132a、132b。在本實施方式中,當第一治具部120與第二治具部130合攏后,則,此時第一凹陷部122與第二凹陷部132所構成的整體形狀與粘合后棱鏡形狀相匹配。需說明的是,這里的“相匹配”,既可以指當第一治具部120與第二治具部130合攏后第一凹陷部122與第二凹陷部132所構成的整體形狀與粘合后棱鏡形狀完全相同,也可以指當第一治具部120與第二治具部130合攏后第一凹陷部122與第二凹陷部132所構成的整體形狀大于粘合后棱鏡形狀。如,第一凹陷部122的側邊122a或122b的長度大于棱鏡的側邊的長度;或者,第二凹陷部132的側邊132a或132b的長度大于棱鏡的側邊的長度,但是,第一凹陷部122的兩側邊122a、122b及第二凹陷部132的兩側邊132a、132b必須與棱鏡的側邊相吻合。如圖I所示,第一凹陷部122的底部可以具有第一溝槽124,第二凹陷部132的底部可以具有第二溝槽134。其中,第一溝槽124及第二溝槽134分別用于容置棱鏡的棱角。對于第一溝槽124、第二溝槽134的形狀,可以是矩形,即構成矩形溝槽,但不以此為限。例如,第一溝槽124和第二溝槽134的形狀也可以是C形溝槽,還可以是U形溝槽或其它形狀溝槽等。如圖I所示,對于第一凹陷部122的兩側邊122a、122b,兩者的夾角為89、1度,即夾角為90 ± I度,較佳地,為90度。這里,選擇90度,是因為粘合成偏振分束棱鏡所使用的棱鏡的棱角的角度一般為90度,所以將兩側邊122a、122b的角度約設置為90度,并且,通過準確地設置第一凹陷部122兩側邊122a、122b的角度,在粘合時,可以在粘合棱鏡時對位更為準確。同理,對于第二凹陷部132,其兩側邊132a、132b的夾角也可以是90度。但是,需說明的是,第一凹陷部122的兩側邊122a、122b的夾角及第二凹陷部132的兩側邊132a、132b的夾角,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據不同類型棱鏡靈活調整。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凹陷部122的表層(側邊122a、122b的表層)及第二凹陷部132的表層(側邊132a、132b的表層)可以設有緩沖層,用來保護棱鏡免受損傷。比如,將棱鏡組裝在第一治具部120或第二治具部130上時,及壓合第一治具部120、第二治具部130時,都可能導致棱鏡表面受損,但具有緩沖層,則可以避免此現象。當然,也可以在第一溝槽124及第二溝槽134的表層設置緩沖層。參照圖2A、2B,圖2A、2B繪示了圖I所示的粘合裝置粘合棱鏡的示意圖。下面結合圖I、圖2A及圖2B對棱鏡粘合裝置100粘合棱鏡的過程作詳細描述。如圖2A所示,將第一分棱鏡910與第二分棱鏡920組裝在第一治具部120的第一凹陷部122中。具體而言,可以將第一分棱鏡910推向第一治具部120的第一凹陷部122中,并使第一分棱鏡910的棱角位于第一溝槽124中。需說明的是,在將第一分棱鏡910與第二分棱鏡920組裝在第一治具部120的第一凹陷部122中之前,可以將第一分棱鏡910與第二分棱鏡920,通過粘合膠進行粘合,比如采用光學膠進行粘合。需說明的是,在其它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將第一分棱鏡910與第二分棱鏡920組裝在第二治具部130的第二凹陷部132中。如圖2B所示,滑動第二治具部130向第一治具部120靠近,直至第二治具部130與第一治具部120相靠,當相靠時,稍微用力壓合第一治具部120與第二治具部130,則可以使預先涂在第一分棱鏡910與第二分棱鏡920上的粘合膠均勻分布在第一分棱鏡910與第二分棱鏡920的接觸面,從而完成粘合第一分棱鏡910與第二分棱鏡920,使第一分棱鏡910與第二分棱鏡920構成一個整體,即形成棱鏡900。當然,在其它實施方式中,也可以滑動第一治具部120或同時滑動第一治具部120與第二治具部130,使第一治具部120與第二治具部130相靠。在本實施方式中,可以在基臺110上設置定位件,用于對第一治具部120或第二治具部130進行定位,比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棱鏡粘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臺及設置在所述基臺上的粘合治具,所述粘合治具包括第一治具部及可相對所述第一治具部分離及合攏的第二治具部,所述第一治具部具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治具部具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治具部與第二治具部合攏后,所述第一凹陷部與所述第二凹陷部所構成的整體形狀與粘合后棱鏡形狀相匹配。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詠,劉濤,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歐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