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卷簧機械技術領域,特指一種調節精確的卷簧機電動節距調節座。該調節座包括螺桿、與螺桿螺紋連接的螺桿套、基座、連軸器以及步進馬達,螺桿套、連軸器以及步進馬達均安裝在基座上,其中步進馬達通過連軸器與螺桿套連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了電動控制、精確定位的方式,相對于目前同類的手動調節機構,具有操作方便、調節精確、方便主控電腦自動調節等優點,有助于提高卷簧機的工作效率以及提升產品的品質。(*該技術在2015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卷簧機械
,特指一種調節精確的卷簧機電動節距調節座。
技術介紹
卷簧機是用于制造彈簧產品的一種設備。在制造過程中,彈簧的節距是通過一種調節機構控制的。目前卷簧機的節距調節機構均采用手工調整、手動緊固的方式。即,首先手動調節螺桿上下移動的距離,然后將其緊固,保持這一狀態。通過螺桿上下移動距離的改變,令所制作的彈簧節距發生改變。這種手動調節機構操作麻煩,必需要停機才能調節,且不能通過卷簧機控制電腦隨時自動調節,不能適用于生產長度有高精度要求的彈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在克服目前產品之不足,提供一種卷簧機的電動節距調節座,該調節座通過精密的減速步進馬達驅動,采用特制的連軸器驅動螺桿上下移動,達到可在生產時通過卷簧機控制電腦隨時精密調節彈簧節距的目的。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該調節座包括螺桿、與螺桿螺紋連接的螺桿套、基座、連軸器以及步進馬達,螺桿套、連軸器以及步進馬達均安裝在基座上,其中步進馬達通過連軸器與螺桿套連動。所述的基座包括上部與下部,其中上部內開設有可容置螺桿套的軸孔,下部成型有可容置連軸器的缺孔,該缺孔與上部的軸孔連通,并在與上部的軸孔連通處開設有可容置螺桿套的軸孔。所述的連軸器的圓周表面成型有測距齒,基座的上對應測距齒的位置設置有測齒傳感器。通過測齒傳感器對測距齒的感測精確控制螺桿上下移動的距離,并確保不會出現偏差。于所述連軸器的徑向橫截面上開設有調節間隙。采用這種特殊結構的連軸器可以平衡本技術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偏心問題,通過連軸器上橫向開始的調節間隙起到補償偏心的作用,另螺桿、螺桿套、連軸器及步進馬達的輸出轉軸的軸心處于同一直線上。本技術采用了電動控制、精確定位的方式,相對于目前同類的手動調節機構,具有操作方便、調節精確、可聯接卷簧機控制電腦隨時自動調節等優點,有助于提高卷簧機的工作效率以及提升產品的品質。附圖說明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主視圖;圖2是本技術另一使用狀態下的的主視圖;圖3是本技術局部的立體圖;圖4是本技術的局部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見圖1~4,本技術主要由以下元件構成螺桿1、螺桿套10、基座2、連軸器3以及步進馬達4。為了提高本技術的精確度,可采用精密減速步進馬達。螺桿1上端成型與卷簧機配合的軸孔11,其下端為一段螺紋桿體12,螺桿1的螺紋桿體12外套設有一螺桿套10,該螺桿套10與螺桿1的螺紋桿體12螺紋連接。基座2包括上部21與下部22,其中上部21內開設有可容置螺桿套10的軸孔211,下部22成型有可容置連軸器3的缺孔221,該缺孔221與上部21的軸孔211連通。螺桿套10置于基座2上部21開設的軸孔211內,且在軸孔211的上下兩端均固定有滾針軸承6,螺桿套10與基座2上的軸孔211之間通過滾動軸承6配合,以令螺桿套10可順暢在軸孔211內旋轉。連軸器3位于基座2下部22上的缺孔221內,且連軸器3的上端面設置有推力滾針軸承組件7。步進馬達4安裝在基座2下端,步進馬達4通過連軸器3與螺桿套10連動。連軸器3的圓周表面成型有測距齒30,基座2的上對應測距齒30的位置設置有測齒傳感器5。本技術是通過測定連軸器3旋轉的角度來測定螺桿1上下位移的距離。使用本技術時,卷簧機構通過樞軸與螺桿1上端的軸孔11連接,而本技術固定在卷簧機原有的手動調節機構上。步進馬達4啟動后,其通過連軸器2帶動螺桿套10旋轉,即螺桿套10將相對于其內的螺桿1旋轉,由于本技術的位置通過基座固定軸212固定在卷簧機上,螺桿1將隨螺桿套10的旋轉產生上下移動,從而達到調節螺桿1上下移動的目的。本技術通過測定連軸器3的旋轉角度來測定螺桿1移動的距離。測齒傳感器5可以通過連軸器3圓周表面上測距齒30感測到其旋轉的角度,從而監控步進馬達4的停止與啟動。當連軸器3旋轉的角度達到預定數值后,步進馬達4停止,并保持在這一狀態。同時在步進馬達4工作期間,如果測齒傳感器5發現連軸器3旋轉出現異常,將把此信號反饋到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發出糾正或者停止信號。為了平衡本技術在工作中出現的偏心問題,于所述連軸器3的徑向橫截面上開設有調節間隙31。采用這種特殊結構的連軸器可以平衡本技術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偏心問題,通過連軸器3上橫向開設的調節間隙31起到調節偏心作用,令螺桿套10、連軸器3及步進馬達4的輸出轉軸的軸心處于同一直線上。具體制作時,本技術的連軸器3上開設有三道調節間隙31,此三道間隙31上下均勻間隔,且三道間隙之間相互間隔120度。綜上所述,本技術采用了電動控制、精確定位的方式,相對于目前同類的手動調節機構,具有操作方便,調節精確、可聯接卷簧機控制電腦隨時自動調節等優點,有助于提高卷簧機的工作效率以及提升產品的品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卷簧機的電動節距調節座,包括:螺桿(1)、與螺桿(1)螺紋連接的螺桿套(10)、基座(2)、連軸器(3)以及步進馬達(4),其特征在于:螺桿套(10)、連軸器(3)以及步進馬達(4)均安裝在基座(2)上,其中步進馬達(4)通過連軸器(3)與螺桿套(10)連動。
【技術特征摘要】
1.卷簧機的電動節距調節座,包括螺桿(1)、與螺桿(1)螺紋連接的螺桿套(10)、基座(2)、連軸器(3)以及步進馬達(4),其特征在于螺桿套(10)、連軸器(3)以及步進馬達(4)均安裝在基座(2)上,其中步進馬達(4)通過連軸器(3)與螺桿套(10)連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卷簧機的電動節距調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2)包括上部(21)與下部(22),其中上部(21)內開設有可容置螺桿套(10)的軸孔(211),下部(22)成型有可容置連軸器(3)的缺孔(221),該缺孔(221)與上部(21)的軸孔(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魏圣德,
申請(專利權)人:魏圣德,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6[中國|江西]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