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屬于汽車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解決了現有的假人頭部裝置結構復雜,制作繁瑣,成本較高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一種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包括兩立板,在兩立板之間設有連接兩立板的連接板,在連接板上設有用于連接假人頸部的連接結構,在上述的兩立板之間還設有電位計。本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在兩立板之間設有連接兩立板的連接板,在連接板上設有用于連接假人頸部的連接結構,在上述的兩立板之間還設有電位計,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在汽車安全碰撞試驗中檢測的數據準確,制造成本較低。(*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汽車
,涉及一種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社會的前進和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汽車已經成為人們代步的一種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在汽車這行業中,安全作為汽車生產廠家一個重要的設計目標之一,主動安全也好,被動安全也罷,越來越多汽車廠家在不斷的提升整車的安全性能,各大廠家都在為C-NCAP五星級別設計,滿足法規的要求,汽車制造業已進入了安全時代。汽車的車身結構對整車安全性能占了主要方面,要是汽車車身的結構在安全性能測試時不到位,在汽車整車的正碰、側碰、偏碰對車內的乘坐人員都會造成生命危險。 汽車安全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建設以汽車安全碰撞試驗為主,而假人設備作為汽車安全碰撞試驗中的常用設備,也是評價整車試驗碰撞結果的關鍵設備。按照法規規定,為了確保碰撞后所采集的數據準確可靠,每進行兩次碰撞試驗就需對碰撞用假人進行標定一次,現有的假人頭部用橡膠制作,該假人頭部形狀和重量分布準確,但其結構復雜,制作繁瑣,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制作方便,成本較低的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本技術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其包括兩立板,在兩立板之間設有連接兩立板的連接板,在連接板上設有用于連接假人頸部的連接結構,在上述的兩立板之間還設有電位計。本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通過兩立板和一連接板組建而成,該兩立板和一連接板能準確模擬人體的頭部質量分布,在連接板上還設有電位計,該電位計用于檢測汽車在安全碰撞試驗中與頸部構成的角度,檢測數據準確,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較低。在上述的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中,所述的連接板水平放置。該連接板垂直于假人頸部的受理桿。在上述的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中,所述的連接結構包括在連接板上開設有用于連接假人頸部受力桿的安裝孔,在連接板上且位于安裝孔的兩邊設有用于連接假人頸部的連接孔,所述的連接板通過螺栓穿過連接孔連接。假人頸部的受力桿穿設在連接板的安裝孔中,連接板通過螺栓穿過連接孔將其固定在假人頸部上。在上述的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中,所述的兩立板包括前立板和后立板,所述的前立板平行于后立板。前立板模擬人體頭部的前部,后立板模擬人體頭部的后部。在上述的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中,所述的安裝孔距離前立板的垂直距離與安裝孔距離后立板的垂直距離的比例為i^一比一。在上述的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中,在連接板上靠近前立板的中部位置設有配重塊一,在連接板上靠近后立板的中部位置設有配重塊二,上述的電位計位于配重塊一和配重塊二之間。在上述的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中,所述的配重塊一和配重塊二分別為一矩形塊。配重塊一重于配重塊二。在上述的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中,在配重塊一和配重塊二上分別設有貫穿配重塊一和配重塊二的通孔,上述的電位計的一端連接在配重塊一的通孔中,另一端連接在配重塊二的通孔中。該電位計安裝在配重塊一和配重塊二的通孔中正交于假人頸部的受力桿。在上述的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中,所述的通孔分別位于配重塊一和配重 塊二的中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在兩立板之間設有連接兩立板的連接板,在連接板上設有用于連接假人頸部的連接結構,在上述的兩立板之間還設有電位計,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在汽車安全碰撞試驗中檢測的數據準確,制造成本較低。附圖說明圖I是本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中,I、連接板;la、安裝孔;lb、連接孔;2、電位計;3、前立板;4、后立板;5、配重塊一 ;6、配重塊二 ;7、通孔。具體實施方式以下是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技術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如圖I所示,本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主要由兩立板組成,該兩立板為前立板3和后立板4,該前立板3平行于后立板4,前立板3模擬人體頭部的前部,后立板4模擬人體頭部的后部,在前立板3和后立板4之間設有連接兩立板的連接板1,連接板I垂直于假人頸部的受理桿水平放置,連接板I上設有用于連接假人頸部的連接結構,該連接結構包括在連接板I上開設有用于連接假人頸部受力桿的安裝孔la,假人頸部的受力桿穿設在連接板的安裝孔Ia中,實際設置時,安裝孔Ia距離前立板3的垂直距離與安裝孔Ia距離后立板4的垂直距離的比例為十一比一,在連接板I上且位于安裝孔Ia的兩邊設有用于連接假人頸部的連接孔lb,連接板I通過螺栓穿過連接孔Ib將其固定在假人頸部上。根據人體頭部的質量分布要求,在連接板I上靠近前立板3的中部位置設有配重塊一 5,在連接板I上靠近后立板4的中部位置設有配重塊二 6,配重塊一 5和配重塊二 6分別為一矩形塊,配重塊一 5重于配重塊二 6,配重塊一 5和配重塊二 6上分別設有貫穿配重塊一 5和配重塊二 6的通孔7,通孔7分布在配重塊一 5和配重塊二 6的中部;在配重塊一 5和配重塊二 6兩者的通孔7中設有電位計2,電位計2可從市場上直接購買,該電位計2的一端連接在配重塊一 5的通孔7中,另一端連接在配重塊二 6的通孔7中,該電位計2安裝在配重塊一 5和配重塊二 6的通孔7中正交于假人頸部的受力桿。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技術精神作舉例說明。本技術所屬
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技術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兩立板,在兩立板之間設有連接兩立板的連接板(I),在連接板(I)上設有用于連接假人頸部的連接結構,在上述的兩立板之間還設有電位計(2)。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板(I)水平放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結構包括在連接板(I)上開設有用于連接假人頸部受力桿的安裝孔(Ia),在連接板(I)上且位于安裝孔(Ia)的兩邊設有用于連接假人頸部的連接孔(Ib),所述的連接板(I)通過螺栓穿過連接孔(Ib)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立板包括前立板(3)和后立板(4),所述的前立板(3)平行于后立板(4)。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裝孔(Ia)距離前立板(3)的垂直距離與安裝孔(Ia)距離后立板⑷的垂直距離的比例為i^一t匕——。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連接板(I)上靠近前立板(3)的中部位置設有配重塊一(5),在連接板(I)上靠近后立板(4)的中部位置設有配重塊二 ¢),上述的電位計(2)位于配重塊一(5)和配重塊二(6)之間。7.根據權利要6所述的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塊一(5)和配重塊二(6)分別為一矩形塊。8.根據權利要7所述的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配重塊一(5)和配重塊二(6)上分別設有貫穿配重塊一(5)和配重塊二 ¢)的通孔(7),上述的電位計(2)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頭部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兩立板,在兩立板之間設有連接兩立板的連接板(1),在連接板(1)上設有用于連接假人頸部的連接結構,在上述的兩立板之間還設有電位計(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魏亞明,周冬,欒朋,張毅,韓剛,劉衛國,趙福全,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