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水流調節閥,包括有主體、調水柱和旋鈕,所述主體設有相互連通的進水口、出水口和閥孔,所述調水柱一端與所述旋鈕連接固定,另一端從所述閥孔伸入至所述主體內,并將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隔離,位于所述主體內的調水柱上設有用于連通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的調節出水流量的調水孔。這樣,即可使輸入熱水器的水流量穩定,出水流量亦穩定,出水恒溫效果好;而且在冬天和夏天,均可通過旋轉旋鈕以調整調水孔與進水口和出水口相通的孔徑,減小或增大主體出水口的出水流量,實現在同一功率下提高或降低熱水器出水溫度,有效避免冬天和夏天出水溫度過冷和過熱現象,而且安裝、操作非常方便。(*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水流調節閥
本技術屬于電熱水器和電熱水龍頭
,尤其涉及一種水流調節閥。
技術介紹
目前,市面上現有的熱水器,尤其電熱水器,其進水管都是直接與外界水管連接,工作時存在以下問題1、熱水器出水流量不穩定;2、在冬天和夏天,出水溫度有冷熱不均現象,如冬天過冷,夏天過熱。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穩定供水的,且可調整出水流量的水流調節閥。·本技術解決現有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水流調節閥包括有主體、調水柱和旋鈕,所述主體設有相互連通的進水口、出水口和閥孔,所述調水柱一端與所述旋鈕連接固定,另一端從所述閥孔伸入至所述主體內,并將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隔離,位于所述主體內的調水柱上設有用于連通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的調節出水流量的調水孔。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調水柱穿過所述閥孔并與主體相接合處還設有防水圈,所述防水圈套在所述調水柱上。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技術方案,位于所述主體內的調水柱末端設有限位凹槽,所述主體內還固定有限位螺絲,且所述限位螺絲末端卡在所述限位凹槽內。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調水柱連接的旋鈕上設有水流大小標記。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調水柱與旋鈕一體成型。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技術方案,本調節閥還包括有螺絲、連接螺母,所述螺母絲穿過所述連接螺母并擰緊在主體的進水口上,所述連接螺母可轉動地連接在所述主體上。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螺母絲設有通孔,所述通孔與調水孔、出水口相連通。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通孔與所述進水口為同一軸心。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螺母絲與連接螺母的接合處、螺母絲末端與出水口的接合處分別設有第一防水墊和第二防水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即可使輸入熱水器的水流量穩定,出水流量亦穩定,出水恒溫效果好;而且在冬天和夏天,均可通過旋轉旋鈕以調整調水孔與進水口和出水口相通的孔徑,減小或增大主體出水口的出水流量,實現在同一功率下提高或降低熱水器出水溫度,有效避免冬天和夏天出水溫度過冷和過熱現象,而且安裝、操作非常方便。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所述水流調節閥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所述水流調節閥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如圖I和圖2中所示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水流調節閥,包括有主體I、連接螺母2、螺母絲3、調水柱4、旋鈕5。其中,所述主體I設有出水口 11、進水口 12和閥孔13,且所述出水口 11、進水口12和閥孔13相互連通;所述連接螺母2是六角形螺母,螺母絲3 —端穿過連接螺母2擰緊在主體I的出水口 11上,且螺母絲3與連接螺母2的接合處、螺母絲3末端與出水口 11的接合處分別設有第一防水墊31和第二防水墊32,使連接螺母2可轉動地連接在主體I上,且連接螺母2另一端則與電熱水器連接;所述螺母絲3中間設有通孔33,通孔33的軸心與出水口 11的軸心相同,并與進水口 12相連通;所述進水口 12的外壁上設有外螺紋,用于進水管連接;所述調水柱4 一端與旋鈕5連接固定,且旋鈕5上設有水流大小標記(圖中未表 示出來),調水柱4另一端從閥孔13伸入至主體I內,并將所述出水口 11 (通孔33)和進水口 12隔離,位于主體I內的調水柱4上設有用于連通出水口 11 (通孔33)和進水口 12的調節出水流量的調水孔41 ;使用時,用戶只需旋轉旋鈕5帶動調水柱4在主體I內轉動,改變調水孔41與出水口 11 (通孔33)和進水口 12相通的孔徑,以調節進水口 12的進水流量;所述調水柱4穿過閥孔13并與主體I相接合處還設有防水圈42,防水圈42套在調水柱4上,有效防止漏水、滲水。另外,位于主體I內的調水柱4末端還設有限位凹槽43,主體I內還設有一平臺14,平臺14上設有一限位螺絲44,且限位螺絲44末端卡在限位凹槽43內,調水柱4轉動時,限位螺絲44末端在限位凹槽43內移動,有效防止轉動過度,進一步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同時方便旋鈕5上水流大小標記的對位,也防止了調水柱4往外松脫。這樣,只要在現有的熱水器進水管上加將本技術所述的水流調節閥,即可使輸入熱水器的水流量穩定,也就是使熱水器的出水流量更穩定,出水恒溫效果好;而且在冬天的時候,外界水管輸入的水溫比較低,此時可通過旋轉旋鈕5以調小調水孔41與進水口12和出水口 11相通的孔徑,減小主體I出水口 11的出水流量,達到在同一功率下延長熱水的出水時間,實現在同一功率下提高熱水器出水溫度;反之亦然,在夏天的時候,外界水管輸入的水溫相對較高,此時可通過旋轉旋鈕5以調大調水孔41與進水口 12和出水口 11相通的孔徑,增大主體I出水口 11的出水流量,達到在同一功率下縮短熱水的出水時間,實現在同一功率下降低熱水器出水溫度;避免冬天和夏天出水溫度過冷和過熱現象,安裝、操作非常方便。當然,所述調水柱4與旋鈕5也可一體成型。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技術方案對本技術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技術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技術所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水流調節閥,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體(I)、調水柱(4)和旋鈕(5),所述主體(I)設有相互連通的進水口( 12)、出水口( 11)和閥孔(13),所述調水柱(4) 一端與所述旋鈕(5)連接固定,另一端從所述閥孔(13)伸入至所述主體(I)內,并將所述進水口(12)和出水口(11)隔離,位于所述主體(I)內的調水柱(4)上設有用于連通所述進水口(12)和出水口(11)的調節出水流量的調水孔(41)。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流調節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水柱(4)穿過所述閥孔(13)并與主體(I)相接合處還設有防水圈(42),所述防水圈(42)套在所述調水柱(4)上。3.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流調節閥,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主體(I)內的調水柱(4)末端設有限位凹槽(43),所述主體(I)內還固定有限位螺絲(44),且所述限位螺絲(44)末端卡在所述限位凹槽(43)內。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流調節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水柱(4)連接的旋鈕(5)上設有水流大小標記。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流調節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水柱(4)與旋鈕(5)—體成型。6.根據權利要求I至5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水流調節閥,其特征在于本調節閥還包括有連接螺母絲(3)、螺母(2),所述螺母絲(3)穿過所述連接螺母(2)并擰緊在主體(I)的出水口(11)上,所述連接螺母(2)可轉動地連接在所述主體(I)上。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水流調節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絲(3)設有通孔(33),所述通孔(33)與調水孔(41)、出水口(12)相連通。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水流調節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3)與所述進水口(11)為同一軸心。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水流調節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絲(3)與連接螺母(2)的接合處、螺母絲(3)末端與出水口(11)的接合處分別設有第一防水墊(31)和第二防水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水流調節閥,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體(1)、調水柱(4)和旋鈕(5),所述主體(1)設有相互連通的進水口(12)、出水口(11)和閥孔(13),所述調水柱(4)一端與所述旋鈕(5)連接固定,另一端從所述閥孔(13)伸入至所述主體(1)內,并將所述進水口(12)和出水口(11)隔離,位于所述主體(1)內的調水柱(4)上設有用于連通所述進水口(12)和出水口(11)的調節出水流量的調水孔(41)。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澤強,
申請(專利權)人:吳澤強,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