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排料調節閥,包括閥體,閥芯、閥蓋、閥蓋壓板和閥座,所述閥體內形成一個設有開口的閥腔,所述閥蓋通過閥蓋壓板固定在閥體的上端,所述閥座安裝在閥體的下端且與閥腔連通,所述閥芯的一端穿出閥蓋,其另一端穿過閥腔接在閥座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閥座安裝在閥體的下端且位于閥腔下方,閥座與閥體采用可分離設置,閥芯在卡死或抱死的情況下能與閥座一起更換,使排料調節閥能重復使用,從而減小了排料調節閥設備的運行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排料調節閥,屬于物料調節閥門
技術介紹
現有的排料調節閥大多數包括閥體、閥芯和閥蓋,閥體內形成空腔,閥體下部形成閥座,所述閥芯穿過空腔置于閥座上,閥蓋固定在閥體上,閥座與外部進液管道相連。這種排料調節閥的閥座是在閥體上加工出惡報,只能一次性使用,閥芯在帶有顆粒的介質中二次使用時會卡死或抱死而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行,因此,這種排料調節閥只能一次性使用,在氧壓浸出高壓釜排料管上使用壽命非常短,甚至兩天都不到,從而造成閥門設備成本過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多次使用的排料調節閥。本技術可以通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排料調節閥,包括閥體,閥芯、閥蓋、閥蓋壓板和閥座,所述閥體內形成一個設有開口的閥腔,所述閥蓋通過閥蓋壓板固定在閥體的上端,所述閥座安裝在閥體的下端且與閥腔連通,所述閥芯的一端穿出閥蓋,其另一端穿過閥腔接在閥座上。為了使整個排料調節閥的結構穩定,本技術所述閥蓋、閥芯和閥座的中心線重合。在上述基礎上,本技術所述閥芯與閥座接觸的一端呈圓錐體狀,可以使閥芯能很好的接在閥座上,提高整個排料調節閥的調節精度。本技術所述閥座垂直于閥腔,使兩者之間形成垂直結構,方便介質高進低出運行。本技術所述閥座呈喇叭形,其上端與閥腔的底部連通,其下端伸出閥體,通過喇叭形結構,使液料通過閥座時壓力隨管道的增大而變小,減少液料對閥座的后接設備的損壞。本技術所述閥蓋與閥體之間設置有墊片,使閥蓋與閥體間的密封性更好。本技術所述閥腔的開口處設有減壓孔板,用于調整閥腔內液體的壓力。本技術所述閥芯伸出閥蓋的一端接有彈壓結構,用于連動閥芯,使閥芯能上下移動,用以調節閥腔內液料的流量。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的閥座安裝在閥體的下端且位于閥腔下方,閥座與閥體采用可分離設置,閥芯在卡死或抱死的情況下能與閥座一起更換,使排料調節閥能重復使用,從而減小了排料調節閥設備的運行成本。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排料調節閥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最佳實施例作詳細描述。如圖I所示,本技術的排料調節閥,包括閥體1,閥芯2、閥蓋3、閥蓋壓板4和閥座5,所述閥體I內形成一個設有開口的閥腔6,所述閥蓋3通過閥蓋壓板4固定在閥體I的上端,所述閥座5安裝在閥體I的下端且與閥腔6連通,所述閥芯2的一端穿出閥蓋3,其另一端穿過閥腔6接在閥座5上。本技術所述閥蓋3、閥芯2和閥座5的中心線重合,可使整個排料調節閥的結構穩定。 本技術所述閥芯2與閥座5接觸的一端呈圓錐體狀,可以使閥芯2能很好的接在閥座上,提高整個排料調節閥的調節精度。本技術所述閥座5垂直于閥腔6,使兩者之間形成垂直結構,方便介質高進低出運行。本技術所述閥座5呈喇叭形,其上端與閥腔6的底部連通,其下端伸出閥體1,通過口喇叭形結構,使液料通過閥座5時壓力隨管道的增大而變小,減少液料對閥座5的后接設備的損壞。本技術所述閥蓋5與閥體I之間設置有墊片7,使閥蓋5與閥體間I的密封性更好。本技術所述閥腔6的開口處設有減壓孔板8,用于調整閥腔內液料的壓力。本技術所述閥芯2伸出閥蓋3的一端接有彈壓結構9,該彈壓結構9包括彈壓圓筒91、壓板92和彈簧93,所述壓板92置于彈壓圓筒91中,所述閥芯2穿過彈壓圓筒91的底部接在壓板92上,所述彈簧93的兩端分別接在壓板92和彈壓圓筒91的頂部上,這樣在彈壓結構9內從下而上形成空氣和彈簧雙重調節,使閥芯能上下移動,用以調節閥腔內液料的流量。本技術所述閥蓋3上設有倒流孔10,可以防止閥芯2在移動時介質中顆粒物將閥芯2卡死現象。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技術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技術實施之范圍,即大凡依本技術權利要求及技術說明書所記載的內容所作出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技術權利要求所涵蓋范圍之內。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并非用來限制本技術之權利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排料調節閥,其特征在于包括閥體,閥芯、閥蓋、閥蓋壓板和閥座,所述閥體內形成一個設有開口的閥腔,所述閥蓋通過閥蓋壓板固定在閥體的上端,所述閥座安裝在閥體的下端且與閥腔連通,所述閥芯的一端穿出閥蓋,其另一端穿過閥腔接在閥座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排料調節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蓋、閥芯和閥座的中心線重口 ο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排料調節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芯與閥座接觸的一端呈圓錐體狀。4.根據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料調節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座呈喇叭形,其上端與閥腔的底部連通,其下端伸出閥體。5.根據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料調節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蓋與閥體之間設置有墊片。6.根據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料調節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腔的開口處設有減壓孔板。7.根據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料調節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芯伸出閥蓋的一端接有彈壓結構。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排料調節閥,包括閥體,閥芯、閥蓋、閥蓋壓板和閥座,所述閥體內形成一個設有開口的閥腔,所述閥蓋通過閥蓋壓板固定在閥體的上端,所述閥座安裝在閥體的下端且與閥腔連通,所述閥芯的一端穿出閥蓋,其另一端穿過閥腔接在閥座上。本技術的閥座安裝在閥體的下端且位于閥腔下方,閥座與閥體采用可分離設置,閥芯在卡死或抱死的情況下能與閥座一起更換,使排料調節閥能重復使用,從而減小了排料調節閥設備的運行成本。文檔編號F16K1/32GK202629086SQ20122013511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日專利技術者李好生 申請人:李好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排料調節閥,其特征在于包括閥體,閥芯、閥蓋、閥蓋壓板和閥座,所述閥體內形成一個設有開口的閥腔,所述閥蓋通過閥蓋壓板固定在閥體的上端,所述閥座安裝在閥體的下端且與閥腔連通,所述閥芯的一端穿出閥蓋,其另一端穿過閥腔接在閥座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好生,
申請(專利權)人:李好生,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