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減振器多功能監控裝置,包括變送器、PLC裝置、接桿、球閥、快插式接頭、調壓閥,所述的調壓閥一端與氣管一相連,調壓閥另一端通過氣管一和快插式接頭與球閥連接,球閥通過球閥內接管螺紋一和接桿外接管螺紋與接桿連接,接桿通過接桿內接管螺紋和充氣柱外接管螺紋與充氣柱連接,充氣柱焊接在氣腔的腔壁外側并通過氣道與外接裝置相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1、在普通的減振器生產線的示功特性檢測工位上增加該裝置,可以直觀地對氣腔壓力的變化進行監測;2、該裝置結構簡單,管路中只需常規氣壓元器件即可組成,便于推廣和實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測控封閉空間內充氣和氣體壓力變化的監控裝置,特別是一種用于減振器氣腔的充氣和壓力監控的減振器多功能監控裝置。技術背景汽車懸架系統中廣泛采用的是筒式減振器,包括液壓阻尼器、充氣式阻尼器和磁流變阻尼器等多種結構形式,其中大部分都采用氣體補償的方式來補償活塞桿進出缸體對密閉腔體造成的體積變化。補償的壓力設計非常重要,壓力太大,使得阻尼器壓縮阻尼力增加;壓力太小,不能正常補償流體的流動,使得阻尼器示功特性發生畸變。目前的充氣裝置是將同系列產品的氣腔內充入一固定壓力值的氣體,不能根據具體的產品來進行調壓充氣和連續監控,可能導致下線產品的示功特性有非預期的偏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在線充氣和連續監控壓力變化的減振器多功能監控裝置。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完成的,它包括變送器、PLC裝置、接桿、球閥、快插式接頭、調壓閥,所述的調壓閥一端與氣管一相連,調壓閥另一端通過氣管二與插式接頭連接;該插式接頭內設有快插式接頭外接管螺紋,所述的球閥內設有球閥內接管螺紋二和球閥內接管螺紋一,快插式接頭外接管螺紋與球閥內接管螺紋二旋緊連接;球閥通過球閥內接管螺紋一和接桿外接管螺紋與接桿連接,接桿通過接桿內接管螺紋和充氣柱外接管螺紋與充氣柱連接,該充氣柱焊接在氣腔的腔壁外側并通過氣道與外接裝置相通。作為優選,所述的變送器通過變送器連接螺紋固定在接桿上,該變送器通過通訊接口一與數據傳輸線一端相連,數據傳輸線另一端通過通訊接口二與PLC裝置相連。作為優選,所述的球閥上設有用于控制球閥開閉的手柄。作為優選,所述的調壓閥上設有用于調節調壓閥輸出氣體壓力的調壓旋鈕。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1、在普通的減振器生產線的示功特性檢測工位上增加該裝置,可以直觀地對氣腔壓力的變化進行監測;2、該裝置結構簡單,管路中只需常規氣壓元器件即可組成,便于推廣和實施。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附圖中的標號分別為I、氣管一,2、氣體,3、快插式接頭外接管螺紋,4、球閥,5、球閥內接管螺紋一,6、接桿,7、氣道,8、接桿內接管螺紋,9、氣腔,10、減振器,11、連桿,12、上液腔,13、密封件一,14、連桿活塞,15、下液腔,16、浮動活塞,17、密封件二,18、充氣柱,19、充氣柱外接管螺紋,20、變送器,21、變送器連接螺紋,22、接桿外接管螺紋,23、球閥內接管螺紋二,24、快插式接頭,25、氣管二,26、調壓閥,27、調壓旋鈕,28、手柄,29、通訊接口一,30、數據傳輸線,31、通訊接口二,32、PLC裝置。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詳細的介紹如附圖I所示,本技術包括變送器20、PLC裝置32、接桿6、球閥4、快插式接頭24、調壓閥26,所述的調壓閥26 —端與氣管一 I相連,調壓閥26另一端通過氣管二 25與插式接頭24連接;該插式接頭24內設有快插式接頭外接管螺紋3,所述的球閥4內設有球閥內接管螺紋二 23和球閥內接管螺紋一 5,快插式接頭外接管螺紋3與球閥內接管螺紋二 23旋緊連接;球閥4通過球閥內接管螺紋一5和接桿外接管螺紋22與接桿6連接,接桿6通過接桿內接管螺紋8和充氣柱外接管螺紋19與充氣柱18連接,該充氣柱18焊接在氣腔9的腔壁外側并通過氣道7與減振器10相通。所述的變送器20通過變送器連接螺紋21固定在接桿6上,該變送器20通過通訊接口 一 29與數據傳輸線30 —端相連,數據傳輸線30另一端通過通訊接口二 31與PLC裝置32相連,即其檢測的信號經過處理后由數據傳輸線30傳輸到PLC裝置32上。球閥4的開閉由手柄28來控制,調壓閥26輸出氣體的壓力由調壓旋鈕27來調節。本技術的工作原理為當需要充入壓力氣體時,氣體2經由調壓閥26調壓后通過氣管二 25、快插式接頭24、球閥4 (開啟狀態)、接桿6、充氣柱18通過氣道7進入氣腔9內,壓力穩定后關閉球閥4,當連桿11帶動連桿活塞14(通過安裝在連桿活塞14上的密封件一 13將液體腔體分成上下兩部分上液腔12和下液腔15)上下運動時,浮動活塞16 (通過安裝在浮動活塞16上的密封件二 17將下液腔15和氣腔9隔離開)也隨之往復動作,氣腔9內的氣壓發生變化,氣體變化的壓力通過氣道7觸發變送器20內的傳感裝置并被捕捉,捕捉的信號經變送器20內置信號處理裝置處理后經數據傳輸線30傳輸至PLC裝置32,并在其顯示屏上顯示氣腔9內的壓力變化。除上述實施例外,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技術要求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減振器多功能監控裝置,包括變送器(20)、PLC裝置(32)、接桿¢)、球閥(4)、快插式接頭(24)、調壓閥(2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壓閥(26) —端與氣管一(I)相連,調壓閥(26)另一端通過氣管二(25)與插式接頭(24)連接;該插式接頭(24)內設有快插式接頭外接管螺紋(3),所述的球閥(4)內設有球閥內接管螺紋二(23)和球閥內接管螺紋一(5),快插式接頭外接管螺紋(3)與球閥內接管螺紋二(23)旋緊連接;球閥(4)通過球閥內接管螺紋一(5)和接桿外接管螺紋(22)與接桿(6)連接,接桿(6)通過接桿內接管螺紋(8)和充氣柱外接管螺紋(19)與充氣柱(18)連接,該充氣柱(18)焊接在氣腔(9)的腔壁外側并通過氣道(7)與外接裝置相通。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減振器多功能監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變送器(20)通過變送器連接螺紋(21)固定在接桿(6)上,該變送器(20)通過通訊接口一(29)與數據傳輸線(30) —端相連,數據傳輸線(30)另一端通過通訊接口二(31)與PLC裝置(32)相連。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減振器多功能監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閥(4)上設有用于控制球閥(4)開閉的手柄(28)。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減振器多功能監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壓閥(26)上設有用于調節調壓閥(26)輸出氣體壓力的調壓旋鈕(27)。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減振器多功能監控裝置,包括變送器、PLC裝置、接桿、球閥、快插式接頭、調壓閥,所述的調壓閥一端與氣管一相連,調壓閥另一端通過氣管一和快插式接頭與球閥連接,球閥通過球閥內接管螺紋一和接桿外接管螺紋與接桿連接,接桿通過接桿內接管螺紋和充氣柱外接管螺紋與充氣柱連接,充氣柱焊接在氣腔的腔壁外側并通過氣道與外接裝置相通。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1、在普通的減振器生產線的示功特性檢測工位上增加該裝置,可以直觀地對氣腔壓力的變化進行監測;2、該裝置結構簡單,管路中只需常規氣壓元器件即可組成,便于推廣和實施。文檔編號F16F9/32GK202628920SQ20122016375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7日專利技術者諶文思, 資小林, 李霖, 潘杰鋒, 李鑒方 申請人:萬向錢潮股份有限公司, 萬向集團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減振器多功能監控裝置,包括變送器(20)、PLC裝置(32)、接桿(6)、球閥(4)、快插式接頭(24)、調壓閥(2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壓閥(26)一端與氣管一(1)相連,調壓閥(26)另一端通過氣管二(25)與插式接頭(24)連接;該插式接頭(24)內設有快插式接頭外接管螺紋(3),所述的球閥(4)內設有球閥內接管螺紋二(23)和球閥內接管螺紋一(5),快插式接頭外接管螺紋(3)與球閥內接管螺紋二(23)旋緊連接;球閥(4)通過球閥內接管螺紋一(5)和接桿外接管螺紋(22)與接桿(6)連接,接桿(6)通過接桿內接管螺紋(8)和充氣柱外接管螺紋(19)與充氣柱(18)連接,該充氣柱(18)焊接在氣腔(9)的腔壁外側并通過氣道(7)與外接裝置相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諶文思,資小林,李霖,潘杰鋒,李鑒方,
申請(專利權)人:萬向錢潮股份有限公司,萬向集團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