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旋轉自動門的控制系統,包括旋轉側控制裝置、固定側控制裝置以及安全傳感器,還包括:與所述旋轉側控制裝置連接用于向外發送和接收信號的第一收發器;與所述固定側控制裝置連接用于向外發送和接收信號的第二收發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設置的第一收發器和所述第二收發器,定期相互通信,監視運行狀態,當從其他控制裝置接收不到運行信號時,判定旋轉自動門工作狀態異常,則立即采用通過切斷電源的等方式來停止旋轉自動門的工作,以免造成安全事故。(*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旋轉自動門相關
,具體涉及旋轉自動門的控制系統。
技術介紹
旋轉自動門由于其具有美觀和防風的優 點,廣泛應用在賓館、飯店等公共場合的入口。這種類型的自動門通常包括門體和控制系統,門體包括華蓋、固定門扇、旋轉門扇和驅動所述旋轉門扇旋轉的驅動裝置,其中,華蓋是所述固定門扇上部用于安裝驅動裝置及控制系統的部分,固定門扇是指旋轉門外周呈圓弧形固定不動部分。中國的習慣和法規均要求行人靠右行走,因此中國的標準要求旋轉自動門一般是逆時針旋轉,在中國的JG/T177-2005號標準中,還規定了若干術語,如危險區域,其指的是旋轉門出入口處門扇夾人的危險區,距門右框700mm的扇面內。當有人進出時,設置在門口的啟動傳感器會自動感知然后由控制系統控制旋轉門扇旋轉引導行人進出。控制系統還負責在檢測到旋轉門扇意外夾住人或者物品時停止旋轉門扇或者反向旋轉,避免人員受傷或者損壞物品。但是,受傳感器的覆蓋范圍等因素制約,導致控制系統對于旋轉門扇的控制還不夠安全,容易對身材嬌小的兒童造成傷害,而由于所述旋轉門扇和固定門扇之間存在一定的縫隙,物體進入該縫隙中會影響自動旋轉門的正常運轉,若是人的手進入到該縫隙中,則存在被夾傷的危險。另外,現有的控制系統無法在旋轉門扇或者固定門扇發生故障時及時停止旋轉門,一定程度也造成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較高安全性和容錯性的旋轉自動門的控制系統。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旋轉自動門的控制系統,所述旋轉自動門包括旋轉門扇和固定門扇,所述控制系統包括設置于所述旋轉門扇上的旋轉側控制裝置、設置于所述固定門扇的固定門框上的固定側控制裝置以及用于檢測處于危險區域內的人和/或物的安全傳感器,其中,還包括與所述旋轉側控制裝置連接用于向外發送和接收信號的第一收發器;與所述固定側控制裝置連接用于向外發送和接收信號的第二收發器;所述第一收發器在指定時間點從所述第二收發器獲得固定側控制裝置的運行信號并通過所述第二收發器將旋轉側控制裝置的運行信號發送至固定側控制裝置,所述旋轉側控制裝置和/或所述固定側控制裝置在所述指定時間點不能接收到所述運行信號時控制旋轉自動門停止。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收發器和所述第二收發器為無線收發器。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收發器和所述第二收發器為紅外收發器。作為優選,所述安全傳感器包括與所述旋轉側控制裝置連接的第一傳感器和與所述固定側控制裝置連接的第二傳感器。作為優選,所述旋轉側控制裝置包括旋轉側基板和旋轉側控制單元,所述第一收發器和所述第一傳感器通過所述旋轉側基板與所述旋轉側控制單元連接;所述固定側控制裝置包括固定側基板和固定側控制單元,所述第二收發器和所述第二傳感器通過所述固定側基板與所述固定側控制單元連接。本技術通過設置的第一收發器和所述第二收發器,定期相互通信,監視運行狀態,當從其他控制裝置接收不到運行信號時,判定旋轉自動門工作狀態異常,則立即采用通過切斷電源的等方式來停止旋轉自動門的工作,以免造成安全事故。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旋轉自動門的控制系統的原理框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結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對于已有的旋轉自動門,通常包括旋轉門扇和固定門扇,圖I示出了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旋轉自動門的控制系統的原理框圖,如圖I所示,所述控制系統包括設置于所述旋轉門扇(圖中未示出)上的旋轉側控制裝置、設置于所述固定門扇(圖中未示出)的固定門框上的固定側控制裝置以及用于檢測處于危險區域內的人和/或物的安全傳感器,其中,還包括與所述旋轉側控制裝置連接用于向外發送和接收信號的第一收發器9 ;與所述固定側控制裝置連接用于向外發送和接收信號的第二收發器10 ;所述第一收發器9在指定時間點從所述第二收發器10獲得固定側控制裝置的運行信號并通過所述第二收發器10將旋轉側控制裝置的運行信號發送至固定側控制裝置,所述旋轉側控制裝置和/或所述固定側控制裝置在所述指定時間點不能接收到所述運行信號時控制旋轉自動門停止。通過設置的第一收發器9和所述第二收發器10,定期相互通信,互相監視運行狀態,當從其他控制裝置接收不到運行信號時,判定旋轉自動門工作狀態異常,則立即采用通過切斷電源的等方式來停止旋轉自動門的工作。例如在某一時刻,所述旋轉側控制裝置通過所述第一收發器9不能從所述第二收發器10獲得運行信號,則可以判定旋轉門可能存在故障,可能是電路故障,也可能是夾住人或物的事故,為避免造成安全事故,此時旋轉側控制裝置會自動采取相應措施停止旋轉自動門,例如切斷旋轉自動門的電源輸入。所述第一收發器9和所述第二收發器10的設置是用于定期的發送或者接收信號達到旋轉側和固定側控制部分的相互監視,以此提升旋轉自動門運行的安全性。理論上來講,所述第一收發器9和所述第二收發器10通過有線方式或者無線方式互相連接來進行通信都可以實現相互監視工作狀態的目的。但在本實施例中,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收發器9和所述第二收發器10采用無線方式進行數據通信,這樣可以省去布線的繁瑣程序,也可以減少運行故障和維護成本。也即所述第一收發器9和所述第二收發器10為無線收發器。具體無線通訊方式,現有技術中均已比較成熟,例如紅外,藍牙,wlan等形式均可以實現。進一步優選地,本技術的所述第一收發器9和所述第二收發器10可以為紅外收發器,紅外收發器相對常見且性能穩定。進一步地,作為優選,如圖I所示,所述安全傳感器包括與所述旋轉側控制裝置連接的第一傳感器7和與所述固定側控制裝置連接的第二傳感器8。另外,如圖I所示,本技術中所述旋轉側控制裝置包括旋轉側基板I和旋轉側控制單元3,所述第一收發器9和所述第一傳感器7通過所述旋轉側基板I與所述旋轉側控制單元3連接;所述固定側控制裝置包括固定側基板2和固定側控制單元4,所述第二收發器10和所述第二傳感器8通過所述固定側基板2與所述固定側控制單元4連接。另外圖中還示出了與所述旋轉側基板連接的用于驅動旋轉門扇的第一馬達5和第二馬達6,以及分別與所述旋轉側基板I和所述固定側基板2連接的第一開關11、第二開關12。當然,以上所述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 和潤飾也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旋轉自動門的控制系統,所述旋轉自動門包括旋轉門扇和固定門扇,所述控制系統包括設置于所述旋轉門扇上的旋轉側控制裝置、設置于所述固定門扇的固定門框上的固定側控制裝置以及用于檢測處于危險區域內的人和/或物的安全傳感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與所述旋轉側控制裝置連接用于向外發送和接收信號的第一收發器; 與所述固定側控制裝置連接用于向外發送和接收信號的第二收發器; 所述第一收發器在指定時間點從所述第二收發器獲得固定側控制裝置的運行信號并通過所述第二收發器將旋轉側控制裝置的運行信號發送至固定側控制裝置,所述旋轉側控制裝置和/或所述固定側控制裝置在所述指定時間點不能接收到所述運行信號時控制旋轉自動門停止。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旋轉自動門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發器和所述第二收發器為無線收發器。3.如權利要求2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旋轉自動門的控制系統,所述旋轉自動門包括旋轉門扇和固定門扇,所述控制系統包括設置于所述旋轉門扇上的旋轉側控制裝置、設置于所述固定門扇的固定門框上的固定側控制裝置以及用于檢測處于危險區域內的人和/或物的安全傳感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所述旋轉側控制裝置連接用于向外發送和接收信號的第一收發器;與所述固定側控制裝置連接用于向外發送和接收信號的第二收發器;所述第一收發器在指定時間點從所述第二收發器獲得固定側控制裝置的運行信號并通過所述第二收發器將旋轉側控制裝置的運行信號發送至固定側控制裝置,所述旋轉側控制裝置和/或所述固定側控制裝置在所述指定時間點不能接收到所述運行信號時控制旋轉自動門停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木村一夫,室川正之,大島正信,
申請(專利權)人:千藏工業株式會社,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