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動門驅動系統的螺母組件,包括傳動架、套設于絲桿上的螺母、固定在螺母上的隨動部件;螺母安裝在傳動架內,傳動架連接門機構;所述傳動架中有限定螺母隨絲桿轉動角度范圍的機構,絲桿驅動螺母組件沿絲桿軸向往復運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相對于現有技術中的螺母組件需要與滑槽相配合的形式,不需要滑槽,因此結構更加簡潔,運行也更平穩,由于構成其整體的部件數量少,因此易于加工且自重小,不需要過大的安裝空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自動控制系統領域,具體是一種自動門驅動系統的螺母組件。
技術介紹
螺旋驅動控制系統,一般為電機驅動螺桿,帶動設置在螺桿上的螺母組件進行往復運動,進而帶動與螺母組件連接的被控對象。通常而言,螺旋驅動控制系統較多應用于軌道門、電動門領域,其同時還具有鎖定與解鎖功能。通常應用于上述領域的螺旋驅動控制系統,由電磁鎖對螺母組件進行鎖定,進而實現鎖門的功能。這種形式的螺旋驅動控制系統,電磁鎖必須隨時通電才能保證鎖門的穩定性,如果電磁鎖斷電后,則會存在門自動打開風險,而現有技術中以機械鎖對門進行鎖定的結構,大多存在結構復雜的問題,作為主要由機械結構構成的系統,為實現較好的鎖定效果,螺母組件的結構通常較為復雜,需要專門的滑槽配合,結構復雜會帶來可靠性差,自重大,不易控制等問題,尤其在應用于公共交通領域時,失效時會威脅到乘客的人身安全。
技術實現思路
技術目的:本技術提供的一種自動門驅動系統的螺母組件,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應用電磁鎖的門系統所存在的斷電后門會自動打開的問題,以及應用機械鎖的門系統所存在的螺母組件結構復雜,需要專門的滑槽配合,自重大,不易控制等問題。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一種自動門驅動系統的螺母組件,包括傳動架、套設于絲桿上的螺母、固定在螺母上的隨動部件;螺母安裝在傳動架內,傳動架連接門機構;所述傳動架中有限定螺母隨絲桿轉動角度范圍的機構,絲桿驅動螺母組件沿絲桿軸向往復運動。進一步地,所述傳動架具有與被控對象連接的安裝部,安裝部向上延伸形成由四根立柱構成的螺母安裝部,螺母安裝在四根立柱構成的空間內,在其中面向橫梁一側的兩根立柱頂端安裝有限定螺母隨絲桿轉動角度范圍的限位銷。進一步地,所述螺母的外徑大于兩側立柱之間的距離。進一步地,所述螺母由內圈和外圈構成,內圈與絲桿螺紋配合,外圈套在內圈上并通過防滑齒相互配合,外圈面向橫梁一側向外延伸有隨動部件的安裝座。進一步地,所述安裝座有一螺孔,隨動部件有一螺桿,螺桿旋接在螺孔內,使隨動部件和螺母固定連接。進一步地,所述隨動部件為滾輪。進一步地,所述螺母的外圈兩側分別位于對應的相鄰立柱之間,絲桿通過螺母外圈 驅動傳動架沿絲桿軸向移動。進一步地,所述螺母組件中還包含向螺母施加扭轉力的彈性部件。進一步地,所述彈性部件為扭簧,扭簧一端搭靠在傳動架上,另一端搭靠在螺母上。進一步地,所述螺母外圈向外延伸有擋塊,扭簧一端搭靠在該擋塊上。有益效果:本技術的一種自動門驅動系統的螺母組件,相對于現有技術中的螺母組件需要與滑槽相配合的形式,不需要滑槽,因此結構更加簡潔,運行也更平穩,由于構成其整體的部件數量少,因此易于加工且自重小,不需要過大的安裝空間。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螺母組件與傳動架的組合結構示意圖;圖3為傳動架結構示意圖;圖4為螺母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所應用的雙開塞拉門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固定架與橫梁的組合狀態局部示意圖;圖7為圖6的左端部隱藏安裝支架的局部示意圖;圖8為橫梁、安裝支架、掛架、長導柱以及同步桿的組合狀態局部示意圖;圖9為門關閉狀態下導向限位桿與限位板之間的位置示意圖;圖10為門開啟的狀態下導向限位桿與限位板之間的位置示意圖;圖11為導向鎖塊的第一種實施方式;圖12為導向鎖塊的第二種實施方式;圖13為導向鎖塊與限位機構、隨動部件的配合狀態示意圖;圖14為手動機構結構示意圖;圖15為橫梁上包含聯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更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至圖4所示的自動門驅動系統的螺母組件,包括螺母31以及與螺母31剛性連接的隨動部件7,螺母31與絲桿2構成螺旋運動副,在螺母31外側安裝有傳動架9,傳動架9與螺母31之間可相對運動,傳動架9連接門機構;傳動架9與螺母31之間設置有扭簧10,扭簧10以傳動架9為支撐向隨動部件7施加壓力,傳動架9連接被控對象6,在具體應用中,該被控對象6可為軌道交通領域中地鐵的電動塞拉門或者移門系統的門扇,或者大巴等車輛的電動門。而在傳動架9中還有限定螺母31隨絲桿2轉動角度范圍的機構,該機構為一個空間,螺母31上的隨動部件7在該空間中隨螺母31上 下運動,該空間的上端與下端限定了隨動部件7的轉動范圍,進而限定了螺母31隨絲桿2運動時的轉動范圍。傳動架9具有與被控對象6連接的安裝部91,安裝部91向上延伸形成由四根立柱92構成的螺母安裝部,螺母31安裝在四根立柱92構成的空間內,在其中一側的兩根立柱92頂端安裝有限定螺母31隨絲桿2轉動角度范圍的限位銷12,因此,這兩根立柱92的底部與限位銷12之間形成了螺母31隨絲桿2轉動時的轉動空間,限位銷12即為上述的上端,而兩根立柱92之間空間的底部則為下端。螺母31的外徑大于兩側立柱92之間的距離,因此螺母31被限制在兩側立柱92之間的空間內,在螺母31運動時,通過對不同側的立柱92施加推力,帶動傳動架9隨螺母31一起運動,螺母31由內圈和外圈構成,內圈與絲桿配合,外圈套在內圈上并通過防滑齒相互配合,外圈向外延伸有隨動部件7的安裝座,安裝座有一螺孔,隨動部件7有一螺桿,螺桿旋接在螺孔內,使隨動部件7和螺母31固定連接。隨動部件7可以采用滾輪,也可是其他類型表面光滑運行阻力小的部件,如表面光滑的滑動塊等。螺母組件3中還包含向螺母31施加扭轉力扭簧10,扭簧一端搭靠在傳動架9上,另一端搭靠在螺母31上,扭簧采用內徑大于與螺母配合的絲桿直徑的型號,并套在絲桿外部,螺母31外圈有向外延伸有擋塊32,扭簧一端搭靠在該擋塊32上。本技術的自動門驅動系統的螺母組件,可應用于軌道交通門領域的塞拉門或者移門系統,下面結合其應用于雙開塞拉門系統的方式,對本技術作詳細描述。如圖5所示,本技術所應用的雙開塞拉門系統,包括固定架40、設置在固定架40上的塞拉軌道41、橫梁11以及安裝在橫梁11上用于驅動一側門往復移動的驅動機構,與驅動機構配合的用于牽引另一側門往復移動的聯動機構;驅動機構連接主動套筒組件6,主動套筒組件6通過聯動機構牽引從動套筒組件61,聯動機構驅動帶動主動套筒組件6的門48與從動套筒組件61的門48相向或者相背運動,主動套筒組件6與從動套筒組件61分別通過攜門架連接兩側門48;從動套筒組件61上還設置有與塞拉軌道41相配合的滾輪;在橫梁兩端分別安裝掛架49,掛架49之間平行裝有兩根長導柱50,主動套筒組件6與從動套筒組件61分別套裝在不同的長導柱50上,并可在各對應的長導柱50上往復運動,各個長導柱50兩端穿過掛架49,并在端部安裝滾動部件,滾動部件為軸承等具有滾動功能的裝置或零部件,在固定架40上設置一組安裝支架43,滾動部件與設置在安裝支架43內側的滑道相配合。安裝支架43之間還可以設置一根能夠軸向轉動的同步桿47,同步桿47兩端固定連接聯動臂64,各個聯動臂64通過連桿與掛架49活動連接。如圖15所示,聯動機構包括分別安裝在各個掛架49上的滾輪及繞在滾輪上的牽引部件63,牽引部件63在兩個滾輪之間形成閉環,該閉環牽引部件63的一 邊與主動套筒組件6連接,另一邊與從動套筒組件61連接,而牽引部件63可以為同步帶、鋼絲繩、傳動鏈等,使用傳動鏈時滾輪可更換為齒輪。如圖7至圖14所示,驅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門驅動系統的螺母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傳動架(9)、套設于絲桿(2)上的螺母(31)、固定在螺母(31)上的隨動部件(7);螺母(31)安裝在傳動架(9)內,傳動架(9)連接門機構;所述傳動架(9)中有限定螺母(31)隨絲桿(2)轉動角度范圍的機構;絲桿(2)驅動螺母組件(3)沿絲桿(2)軸向往復運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動門驅動系統的螺母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傳動架(9)、套設于絲桿(2)上的螺母(31)、固定在螺母(31)上的隨動部件(7);螺母(31)安裝在傳動架(9)內,傳動架(9)連接門機構;所述傳動架(9)中有限定螺母(31)隨絲桿(2)轉動角度范圍的機構;絲桿(2)驅動螺母組件(3)沿絲桿(2)軸向往復運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門驅動系統的螺母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架(9)具有與被控對象(6)連接的安裝部(91),安裝部(91)向上延伸形成由四根立柱(92)構成的螺母安裝部,螺母安裝在四根立柱(92)構成的空間內,在其中面向橫梁(11)一側的兩根立柱(92)頂端安裝有限定螺母(31)隨絲桿(2)轉動角度范圍的限位銷(12)。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門驅動系統的螺母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31)的外徑大于兩側立柱(92)之間的距離。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門驅動系統的螺母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31)由內圈和外圈構成,內圈與絲桿(2)螺紋配合,外圈套在內圈上并通過防滑齒相互配合,外圈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葛漢青,俎文凱,戴祖信,史旭東,貢智兵,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康尼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