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臥式立體組合螺旋污泥干化設備,包括:限料倉、N個螺旋干燥管以及N-1個平板輸送機組成,N≥2,螺旋干燥管和平板輸送機互相間隔連接;濕泥經限料倉進入第一個螺旋干燥管,經過第一個螺旋干燥管內的螺槳旋葉的輸送進入第一個螺旋干燥管的出料口;第一個螺旋干燥管的出料口的泥經過第一個平板輸送機的輸送進入第二個螺旋干燥管,第二個螺旋干燥管執行與第一個螺旋干燥管相同的動作,以此類推,最終最后一個螺旋干燥管內的泥經出料口進入物料輸送機,由物料輸送機冷卻輸送到干泥區。由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設備采用多層次立體裝置,并且每個螺旋干燥管自身帶有清潔作用,突破了干化過程當中的凝膠。并且設備采用全封閉狀態,使得物料在設備內部時刻滾動和干化,因此對粘性和膏狀物料也能應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污泥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臥式立體組合螺旋污泥干化設備。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 加強,城市污水處理率逐步提高,伴隨產生了大量剩余污泥。這些污泥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和穩定的處理,將為我國區域環境和人民生活的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此外,造紙、化工和制藥等工業過程和江河湖泊疏浚等也會產生大量的污泥。污泥的無害化處理已經成為城市科學發展過程中非解決不可的重大環保問題。污泥是污水處理后的副產品,污泥的數量非常巨大,僅我國每年生活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數量就達上億噸,再加上工業污染處理產生的造紙污染、印刷污染、制革污染、油泥污染等工業污染,污泥的數量就更加的龐大。污泥由于含有濃縮的無機、有機污染物,還含有大量的病原體和多種重金屬元素,因此,必須對污泥進行妥善處理。污泥處理就是要對污泥進行深度無害化處理,徹底解決污泥對環境的污染及對人類的危害。全國絕大多數污水處理廠的通常做法是,對污泥未經處理或者經過簡單處理后,直接運到垃圾場與垃圾混合填埋、隨意堆放,遠遠達不到衛生填埋標準;常年的堆置,蚊蠅滋生,農作物及各方面都將遭受毀滅性傷害,嚴重的二次污染和束手無策已經是迫在眉睫的環境問題,這不僅違背了環境保護的原則,更談不上資源循環利用。目前,國內的基本的是污泥濃縮和脫水技術,污泥經濃縮和脫水后,一般只能將污泥的含水率降至80%左右,如此高的含水率不利于污泥的后續運輸及處置,而發達國家逐步要求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到20% 30%。干化加焚燒、干化加土地和建材利用等是發達國家污泥處理處置的主要工藝,也是我國污泥處理處置的發展方向。因此,要使污泥得到有效的處理和資源化的利用,污泥干化環節是不可避免的,是污泥處理處置的重要環節、關鍵技術,進行污泥干燥或焚燒是污泥處理發展的必然選擇。目前在污泥干燥過程中通常采用的空心槳葉干燥機主要包括筒體,設置在筒體內的槳葉軸,驅動及傳動裝置,該空心槳葉干燥機在工作時,原料(污泥等)由進料口進入筒體內腔,與空心槳葉軸內的熱介質(通常采用水蒸汽)和夾套內的熱介質進行換熱,并在槳葉軸不斷的攪拌和推動下干燥筒體內腔的污泥。此過程中,原料內的水份等不斷以蒸汽形式蒸發出來,并且蒸汽出口排出,最終得到干化的污泥。但是這種污泥干燥設備具有如下不足I、該設備中筒體結構簡單,維修困難,且在干燥過程中難以根據污泥干化程度調節出料速度。2、該設備結構容易導致在干化處理工藝過程中結塊,從而致使設備運行過程中過載停機,難以突破干化過程中的凝膠過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是鑒于上述技術問題而產生的。本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臥式立體組合螺旋污泥干化設備,可以突破干化過程當中的凝膠過程。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一種臥式立體組合螺旋污泥干化設備,其特征在于,該設備包括限料倉、N個螺旋干燥管以及N-I個平板輸送機組成,N ^ 2,螺旋干燥管和平板輸送機互相間隔連接;濕泥經限料倉進入第一個螺旋干燥管,經過第一個螺旋干燥管內的螺槳旋葉的輸送進入第一個螺旋干燥管的出料口 ;第一個螺旋干燥管的出料口的泥經過第一個平板輸送機的輸送進入第二個螺旋干燥管,第二個螺旋干燥管執行與第一個螺旋干燥管相同的動作,以此類推,最終最后一個螺旋干燥管內的泥經出料口進入物料輸送機,由物料輸送機冷卻輸送到干泥區。進一步地,所述N個螺旋干燥管和水平成10-15度。 進一步地,所述螺旋槳葉在減速機的帶動下進行低速轉動。進一步地,平板輸送機鏈接一根曲軸通過減速機帶動齒輪的作用下進行前后的震動送泥。進一步地,所述平板輸送機是上下兩層中間通蒸汽的。進一步地,所述平板輸送機的一塊大平板由驅動裝置連接進行斜面上的左右搖動。進一步地,所述平板輸送機上有自動清理系統。進一步地,所述平板輸送機也是熱源體。進一步地,根據濕泥干燥程度需求的不同來確定N的值。進一步地,在所述限料倉處有物料處理裝置,該物料處理裝置是由兩根相互靠近的平行管由驅動裝置不停的轉動對物料進行擠壓,連續均勻的將污泥送入發熱管。進一步地,所述的螺旋干燥管包含有軸承,軸承四周包裹著冷卻循環水。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臥式立體組合螺旋污泥干化設備,由于設備采用多層次立體裝置,并且每個螺旋干燥管自身帶有清潔作用,突破了干化過程當中的凝膠。并且設備采用全封閉狀態,使得物料在設備內部時刻滾動和干化,因此對粘性和膏狀物料也能應用。附圖說明結合隨后的附圖,從下面的詳細說明中可顯而易見的得出本技術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優點。在附圖中圖I示出了采用本技術的臥式立體組合螺旋污泥干化設備進行濕泥干化的系統框圖;圖2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臥式立體組合螺旋污泥干化設備的側視圖;圖3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臥式立體組合螺旋污泥干化設備的俯視圖;圖4示出了本技術的臥式立體組合螺旋污泥干化設備中所使用的螺旋干燥管的剖面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更全面地理解本技術及其優點,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詳細地說明。首先,參考圖1-3,對根據本技術的臥式立體組合螺旋污泥干化設備進行詳細地說明。如圖I所示,本技術的臥式立體組合螺旋污泥干化設備包括限料倉、N個螺旋干燥管以及N-I個平板輸送機組成,N彡2,螺旋干燥管和平板輸送機互相間隔連接,其中濕泥經限料倉進入第一個螺旋干燥管,經過螺旋干燥管內的螺槳旋葉的輸送進入第一個螺旋干燥管的出料口 ;第一個螺旋干燥管的出料口的泥經過第一個平板輸送機的輸送進入第二個螺旋干燥管,第二個螺旋干燥管執行與第一個螺旋干燥管相同的動作,以此類推,最后螺旋干燥管內的干泥經出料口進入物料輸送機,由物料輸送機冷卻輸送到干泥區。進一步地,螺旋干燥管和水平成10-15度。進一步地,螺旋槳葉在減速機的帶動下進行低速轉動。 進一步地,平板輸送機鏈接一根曲軸通過減速機帶動齒輪的作用下進行前后的震動送泥。平板輸送機是上下兩層中間通蒸汽的。進一步地,平板輸送機一塊大平板由驅動裝置連接進行斜面上的左右搖動,平板輸送機上有自動清理系統,平板輸送機也是熱源體。進一步地,根據濕泥干燥程度需求的不同,設備可以安排N(N彡2)層物料螺旋干燥管和N-I層平板輸送機。進一步地,在限料倉處有物料處理裝置,該物料處理裝置是由兩根相互靠近的平行管由驅動裝置不停的轉動對物料進行擠壓,連續均勻的將污泥送入發熱管。進一步地,螺旋干燥管包含有軸承,軸承四周包裹著冷卻循環水。如圖2-3所示,污泥通過濕泥輸送機輸送至限料倉9,通過物料處理裝置的處理,污泥均勻慢速的進入第一層的螺旋干燥管,經過螺旋干燥管的干燥,進入平板輸送機,平板輸送機10通過連接一根曲軸,在減速機8的帶動下將處理過的泥進入第二層的螺旋干燥管,由于所需污泥干燥程度的不同,可以設置多層干燥管。最后由干泥輸送機輸送至干泥區。干燥濕泥過程當中產生的有毒氣體進入出氣口 11收集處理然后進入鍋爐高溫焚燒除臭。下面,參考圖4,對本技術的臥式立體組合螺旋污泥干化設備中所使用的螺旋干燥管進行詳細地說明。如圖4所示,螺旋干燥管是由螺旋槳葉4,進氣口 6,疏水器,減速機8,軸承,發熱管2組成,濕泥由進料口 7進入螺旋干燥管,槳葉軸5通過減速機8的慢速帶動,在螺旋槳葉4轉動之下,濕泥均勻慢速的通過由內外兩層中間包裹著高溫蒸汽的發熱管。濕泥通過發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臥式立體組合螺旋污泥干化設備,其特征在于,該設備包括:限料倉、N個螺旋干燥管以及N?1個平板輸送機組成,N≥2,螺旋干燥管和平板輸送機互相間隔連接;其中:濕泥經限料倉進入第一個螺旋干燥管,經過第一個螺旋干燥管內的螺槳旋葉的輸送進入第一個螺旋干燥管的出料口;第一個螺旋干燥管的出料口的泥經過第一個平板輸送機的輸送進入第二個螺旋干燥管,第二個螺旋干燥管執行與第一個螺旋干燥管相同的動作,以此類推,最終最后一個螺旋干燥管內的泥經出料口進入物料輸送機,由物料輸送機冷卻輸送到干泥區。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鳳杰,陳志新,
申請(專利權)人:陳鳳杰,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