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船舶電池動力裝置,包括:操控系統、氫能源發電系統和動力輸出系統組成,所述操控系統控制所述動力輸出系統輸出動力推動船舶運動/停止,所述氫能源發電系統為所述動力輸出系統提出電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氫能源發電系統,在工作時不會產生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鉛化物和粉塵顆粒等對環境有害的污染物質,產生的少量的氮化氫經過適當處理也不會污染環境,產物水可反復循環使用,可繼續制氫,并且產物水無腐蝕性,對設備無損。另外,氫能源本身自重較輕,可以增加船舶運輸的有效載荷,這樣可以降低運輸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船舶
,特別涉及一種船舶電池動力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船舶氫能燃料電池動力裝置。
技術介紹
氫能源是繼水電、火電、核電之后的第四大新能源體,將是汽車、船舶動力燃料的終極替代品。歐美等發達國家已經廣泛應用到很多領域,并且日本也已經將氫能源的應用進行了產業化的發展,以及我國對氫能的研發、應用也與世界同步發展。目前氫能源主要應用于航天科技領域、軍事領域、氫能源汽車領域(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接待外賓、政要和運動員用的都是氫能源燃料汽車大巴)以及各類電子產品充電器電源、軍用和民用電源 等移動電源。氫能源的產生是利用化學反應將水中(或甲醇中)的氫氣提煉出來并與氫燃料電池結合產生電能。目前,因為蓄電池屬重污染產品且運營成本高昂,液化氣不環保且消耗資源,而始終不能擺脫環境的污染、運營成本高昂以及擠占有限資源等問題。并且目前使用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氣、煤,均屬不可再生資源,地球上存量有限,而人類生存又時刻離不開能源,所以必須尋找新的能源。隨著石化燃料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儲量日益減少,終有一天這些資源將要枯竭,這就迫切需要尋找一種不依賴化石燃料的儲量豐富的新的含能體能源。既能有效緩解能源危機,又能保護環境,尤其是能保護好人類賴以生成的水環境。因此,氫能源燃料電池應用迫在眉睫,船舶動力更新換代也亟待產業化投入。
技術實現思路
(一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船舶電池動力裝置,尤其是一種船舶氫能燃料電池動力裝置,能夠有效緩解能源危機,并且能保護環境,尤其是能保護好人類賴以生成的水環境。( 二 )技術方案本技術提供一種船舶電池動力裝置,包括操控系統、氫能源發電系統和動力輸出系統組成,所述操控系統控制所述動力輸出系統輸出動力推動船舶運動/停止,所述氫能源發電系統為所述動力輸出系統提出電能。更好地,所述氫能源發電系統包括相互連接的氫能源供給系統和氫能源發電機。更好地,所述其能源供給系統為制氫機。更好地,所述其能源供給系統為儲氫罐。更好地,所述氫能源發電系統為制氫發電一體機。更好地,所述動力輸出系統包括電機、變速箱、驅動軸承和螺旋槳;所述電機與變速箱連接,所述螺旋槳通過驅動軸承與變速箱連接。(三)有益效果本技術的氫能源船舶電力裝置,在工作時不會產生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鉛化物和粉塵顆粒等對環境有害的污染物質,少量的氮化氫經過適當處理也不會污染環境,以及燃燒生成的水還可繼續制氫,可反復循環使用并且產物水無腐蝕性,對設備無損。另外,氫能源本身自重較輕,可以增加船舶運輸的有效載荷,這樣可以降低運輸成本。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船舶氫能燃料電池動力裝置的結構框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船舶氫能燃料電池動力裝置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二的船舶氫能燃料電池動力裝置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三的船舶氫能燃料電池動力裝置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技術,但不用來限制本技術的范圍。圖I為本技術的船舶電池動力裝置的結構框圖,如圖I所示,本技術的船舶電池動力裝置包括操控系統I、氫能源發電系統2和動力輸出系統3組成,所述操控系統I控制所述動力輸出系統3輸出動力推動船舶運動/停止,所述氫能源發電系統2為所述動力輸出系統3提出電能。所述氫能源發電系統2包括相互連接的氫能源供給系統21和氫能源發電機22,所述氫能源供給系統21給所述氫能源發電機22提供能源,所述氫能源發電機22將能源轉化為電能輸出給電機31。所述動力輸出系統包括電機31、變速箱32、驅動軸承33和螺旋槳34 ;所述電機31與變速箱連接32,操控系統I分別與電機31、變速箱32連接,所述操控系統I控制所述電機31開始/停止工作以及控制所述變速箱32改變螺旋槳34的旋轉速度,所述螺旋槳34通過驅動軸承33與變速箱32連接。實施例I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船舶電池動力裝置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實施例一的氫能源船舶電池動力裝置由操控系統8a、氫能源發電系統和動力輸出系統。所述氫能源發電系統為制氫能源發電一體機Ia,所述動力輸出系統由電機2a、變速箱3a、驅動軸承4a、和螺旋槳5a組成;所述操控系統8a通過電機啟動電源線7a與電機2a連接,控制所述電機2a開始/停止運動;所述操控系統8a通過變速箱連桿6a與齒輪變速箱3a連接,控制所述變速箱3a改變螺旋槳5a的旋轉速度,所述螺旋槳5a通過驅動軸承4a與變速箱3a連接。當使用者通過操控系統8a開啟電機2a運行時,制氫能源發電一體機Ia開始制造氫能源并且將氫能源轉換為電能通過燃料電池輸出電機電源線9a傳送給電機2a,電機2a帶動變速箱3a通過驅動軸承4a帶動螺旋槳5a轉動,使船舶開始運動,當需要改變船舶的航行速度時,使用者通過操控系統8a操作變速箱連桿6a通過所述變速箱3a改變螺旋槳5a的旋轉速度,使船舶的航行速度提升/降低。實施例2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二的船舶電池動力裝置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本技術實施例二的船舶電池動力裝置與實施例一的船舶電池動力裝置結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的氫能源發電系統由制氫機Ib和氫能源發電機2b組成,所述制氫機Ib通過燃料電池充氣管Ilb與氫能源發電機2b連接,也就是說,制氫機Ib制造出的氫氣通過制氫機與燃料電池充氣管Ilb流入到氫能源發電機2b中,所述氫能源發電機2b將氫能源轉換為電能并發送給電機。實施例3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三的船舶電池動力裝置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本技術實施例三的船舶電池動力裝置與前兩個實施例的船舶電池動力裝置結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的氫能源發電系統由儲氫罐Ic和氫能源發電機2c組成,所述儲氫罐Ic通過儲氫罐與燃料電池充氣管Ilc與氫能源發電機2c連接,也就是說,儲氫罐Ic中 的氫氣通過儲氫罐與燃料電池充氣管Ilc流入到氫能源發電機2c中,所述氫能源發電機2c將氫氣轉換為電能并發送給電機。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技術,而并非對本技術的限制,有關
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屬于本技術的范疇,本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應由權利要求限定。權利要求1.ー種船舶電池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控系統、氫能源發電系統和動カ輸出系統組成,所述操控系統控制所述動カ輸出系統輸出動カ推動船舶運動/停止,所述氫能源發電系統為所述動カ輸出系統提出電能。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船舶電池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氫能源發電系統包括相互連接的氫能源供給系統和氫能源發電機。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電池動カ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其能源供給系統為制氫機。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電池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其能源供給系統為儲氫罐。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船舶電池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氫能源發電系統為制氫發電一體機。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船舶電池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カ輸出系統包括電機、變速箱、驅動軸承和螺旋槳;所述電機與變速箱連接,所述螺旋槳通過驅動軸承與變速箱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船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船舶電池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控系統、氫能源發電系統和動力輸出系統組成,所述操控系統控制所述動力輸出系統輸出動力推動船舶運動/停止,所述氫能源發電系統為所述動力輸出系統提出電能。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凌華,
申請(專利權)人:李凌華,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