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車輪技術領域。解決原支軸上設有導向槽、調節桿孔和電源線孔,從而減弱支軸的強度,造成支軸容易變形、斷裂,影響行車安全、另外電機被轂圈包裹在里面得不到有效的散熱的問題。棘爪變速電動輪轂包括轂圈,端面與從動軸連接,支軸固定有電機,電機和變速箱體裸露在轂圈的外面,支軸與調節桿平行,調節桿與滑動件連接,支軸在從動軸的軸孔中,轉子軸上設有兩個以上的轉子軸齒輪,轉子軸齒輪與從動齒輪直接嚙合傳動。(*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車輪
技術介紹
公開號CN201395226Y公開了ー種棘爪變速電動輪轂,其主要包括轂圈,轂圈內包裹有電機和變速箱體,電機上固定有伸出轂圈兩個端面的空心支軸,其空心支軸設有導向槽、調節桿孔和電源線孔,這種結構的輪轂其空心支軸因設有調節桿孔、導向槽和電源線孔増加了加工難度也大大減弱了支軸的剛性和強度,使用時這樣支軸就會容易變形和斷裂,會造成威脅行車的安全。此外,該電機因被轂圈包裹起來電機工作時發出的熱得不到有效地散熱,因過熱造成電機及器件容易燒毀。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支軸剛性強度高、支軸不易扭變形和斷裂、本技術的支軸為ー個實心整體,不設導向槽、調節桿孔和電源線孔,其容易加工裝配、支軸強度高、剛性好、不易變形和折斷,解決了威脅行車安全的問題。可以在轂圈外部直接調節來調節滑動件在軸孔的位置,其調節相對簡單直接,行車更安全,另外電機裸露在轂圈的外面通風散熱好,其得到更好的散熱,使電機的工作效率更高的變速輪轂。為實現本技術的目的,本技術的一種技術方案為ー種棘爪變速電動輪轂,包括轂圈,所述的轂圈連接有ー個端面,端面與從動軸連接,從動軸的從動軸孔中設有ー根實心支軸,支軸上套設有滑動件,滑動件與調節桿相連,調節桿與支軸平行,所述的支軸上固定有電機,電機的電源線直接從電機殼伸出來,所述的電機和箱體裸露在轂圈的外面;轉子軸上設有兩個以上的轉子軸齒輪,轉子軸齒輪與從動齒輪直接嚙合傳動;所述的從動齒輪設有內齒,兩個以上的從動齒輪套設在從動軸上,從動齒輪可在從動軸上轉動,在從動齒輪套設的該段從動軸的位置上設有棘爪活動槽,所述的從動軸設有棘爪軸,棘爪軸穿過設在棘爪活動槽中的棘爪和使棘爪一端翹起卡在內齒的扭簧,棘爪可在棘爪活動槽中翅動。所述的棘爪變速電動輪轂,其特征是所述的轂圈內設有兩個以上的電機,所述的所有電機的外殼為連體結構,所述的所有轉子軸上的轉子軸齒輪與從動齒輪嚙合傳動。所述的棘爪變速電動輪轂,其特征是轉子軸與轉子之間設有單向軸承。所述的棘爪變速電動輪轂,其特征是所述的調節桿連接有電磁鉄。固定支軸兩端后,由于支軸與電機固定在一起,轂圈可以繞支軸轉動。電機接通電源,轉子軸產生旋轉,從而帶動轉子軸上的多個轉子齒輪旋轉,與之嚙合的從動齒輪也隨之旋轉。初始狀態下,從動軸的從動軸孔內的滑動件將ニ檔的棘爪翹入端頂起,棘爪另一端翹入并與對應的從動齒輪的內齒脫離,ニ檔的從動齒輪繞從動軸轉動,此時ー檔。當滑動件離開從動軸上某段位置上的棘爪時,棘爪在扭簧的作用下其翹入端往軸孔內翹入,其翹起端翹起并卡在對應的從動齒輪的內齒中,從動齒輪帶動從動軸轉動,從動軸帶動聯接轂圈繞支軸轉動。通過設置多組大小各不相同的轉子軸齒輪和從動齒輪,調節滑動件在從動軸孔內的位置,使從動軸各段上的棘爪的翹起端卡入或脫離對應的從動齒輪的內齒,即可使從動齒輪與從動軸結合或分離實現調速,實現多級變速調節從而調節轂圈的轉速。本技術的厚度小、變速傳動機構少、支軸為一個整體、同心度高,強度好,解決了輪轂轉動時晃動造成車輛不穩的問題。可以直接從箱體外調節調節桿來調節滑動件的位置,其調節相對簡單直接。此外,在轂圈中可在支軸的外徑設置多個電機,在一定的厚度條件下可加大整個電動輪轂的功率,提高電動輪轂的動力性能;多個電機的轉子軸齒輪的直徑不同,各個電機也可分別單獨驅動轂圈,也可實現變檔操作,其中部分電機損壞,輪轂仍然可以工作。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棘爪變速電動輪轂第一種實施方式裝配后的剖視結構圖;圖2為圖I的支軸、滑動件、從動軸、棘爪、扭簧、棘爪軸、轉子軸、轉子軸齒、從動齒輪、軸承、卡簧立體裝配結構圖;圖3為本技術棘爪變速電動輪轂從動軸及其相關組件裝配后,滑動件離開棘爪時棘爪與內齒結合工作原理的剖視結構圖;圖4為本技術棘爪變速電動輪轂的從動軸及其相關組件裝配后,滑動件頂到棘爪翹入端時棘爪與內齒分離工作原理的剖視結構圖;圖5為本技術棘爪變速電動輪轂第二種實施方式裝配后的剖視結構圖;圖6為圖5中的支軸、滑動件、棘爪、從動軸、扭簧、棘爪軸、從動齒輪、轉子軸、轉子軸齒輪、卡簧、單向軸承、軸承的立體裝配結構圖;圖7為本技術棘爪變速電動輪轂第二種實施方式變速箱內部結構立體圖;圖8為本技術棘爪變速電動輪轂第一種實施方式變速箱內部結構立體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棘爪變速電動輪轂的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詳述。如圖所示,對本技術棘爪變速電動輪轂名稱說明轂圈I、電磁鐵2、鐵芯3、支軸4、緊固件5、電機6、轉子軸7、端面10、滑動件11、從動軸孔13、轉子軸齒輪14、從動軸15、從動齒輪16、箱體18、軸承22、調節桿23、軸承26、油封27、剎車皮29、剎車支架32、電源線34、滾珠35、扭簧36、棘爪37、棘爪軸38、棘爪活動槽40、內齒42、軸承43、滑動件斜面44、卡簧45、棘爪軸安裝孔50、扭簧安裝孔52、導向孔54。實施例I所述的轂圈I內設有電機6,電機6的電源線34從電機6的外殼直接延伸出來。所述的電機6固定在支軸4的上,轉子軸7的軸心線與支軸4的軸心線相互錯開,兩者并且平行布置。所述的電機6上設有轉子軸,轉子軸7外端設有轉子軸齒輪14。轉子軸齒輪14與轉子軸7之間設有單向軸承49。單向軸承49只能單向相對轉動,相當一個棘輪卡合結構。當轉子軸齒輪14的轉速大于轉子軸7的的轉速時,轉子軸7可以不隨著轉子軸齒輪14的轉動而轉動,電機轉子就不會被動轉動,這樣車輛不會因受到轉子和定子的磁場阻力的影響而速度變慢,車輛滑行時不會受到電機的磁場阻力拖累。當使用多個電機時,其中一個電機損壞也不會阻礙拖累其他的電機的轉動。所述的電機6上固定設有箱體18,所述的從動軸15同軸地套設在支軸4上。所述的轉子軸7伸到箱體18內,單個轉子軸7和轉子軸7上的轉子軸齒輪14組成ー個齒輪組。所述的齒輪組與從動齒輪(16)嚙合傳動,所述的從動軸15與轂圈I傳動聯接,所述的從動軸15套設在支軸4上。所述的從動軸15上設有至少兩個從動齒輪16,從動齒輪16可在從動軸15上轉動,各個從動齒輪16直徑不同,在同一個轉子軸7上對應固定有與所述的各個從動齒輪16嚙合的轉子軸齒輪14。本技術在從動軸15上設有兩個從動齒輪16,兩個從動齒輪16通過卡簧45套在從動軸15上,從動軸15上的各個從動齒輪16的直徑不相同。所述的從動齒輪16設有內齒42,在從動齒輪16套設的該段從動軸15上的位置對稱設有一對棘爪活動槽40,棘爪活動槽40中設有棘爪37,棘爪37可在棘爪活動槽40中沿從動軸15徑向翹動,為使棘爪37便于安裝,所述的從動軸15上設有棘爪軸安裝孔50,·在棘爪軸安裝孔50內設置有棘爪軸38,棘爪軸38穿過設在棘爪活動槽40中的棘爪37和使棘爪37 —端翹起卡在內齒42的扭簧36,棘爪37可繞棘爪軸38轉動。所述的從動軸15上設有扭簧安裝孔52,扭簧36穿在棘爪軸38上,扭簧36 —端設在扭簧安裝孔52內,另ー端壓在棘爪37上。常態情況下,扭簧36使棘爪37翹起一端處在從動軸15的外側,另一端處在從動軸孔13內。當棘爪37外端翹出棘爪活動槽40時,可卡在內齒42中并與從動齒輪16結合,使從動齒輪16和從動軸15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棘爪變速電動輪轂,包括轂圈(1),其特征是:所述的轂圈(1)連接有一個端面(10),端面(10)與從動軸(15)連接,從動軸(15)的從動軸孔(13)中設有一根實心支軸(4),支軸(4)上套設有滑動件(11),滑動件(11)與調節桿(23)相連,調節桿(23)與支軸(4)平行,所述的支軸(4)上固定有電機(6),電機(6)的電源線(34)直接從電機殼伸出來,所述的電機(6)和箱體(18)裸露在轂圈(1)的外面;轉子軸(7)上設有兩個以上的轉子軸齒輪(14),轉子軸齒輪(14)與從動齒輪(16)直接嚙合傳動;所述的從動齒輪(16)設有內齒(42),兩個以上的從動齒輪(16)套設在從動軸(15)上,從動齒輪(16)可在從動軸(15)上轉動,在從動齒輪(16)套設的該段從動軸(15)的位置上設有棘爪活動槽(40),所述的從動軸(15)設有棘爪軸(38),棘爪軸(38)穿過設在棘爪活動槽(40)中的棘爪(37)和使棘爪(37)一端翹起卡在內齒(42)的扭簧(36),棘爪(37)可在棘爪活動槽(40)中翹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貴席,
申請(專利權)人:蔡旭陽,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