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汽車構件,特別涉及汽車上的電動后視鏡開關。
技術介紹
汽車后視鏡反映汽車后方、側方和下方的情況,使駕駛者可以間接看清楚這些位置的情況,它起著“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擴大了駕駛者的視野范圍。但是后視鏡都有一定的視野范圍,需要根據使用者的個人情況進行調節。汽車兩側的電動后視鏡開關普遍采用對旋鈕的前、后、左、右的撥動方式來對后視鏡進行控制,而左、右兩個電動后視鏡開關采用旋轉旋鈕以達到左檔、右檔以及中間檔位的切換,當電動后視鏡開關處于中間檔位時,傳統的電動后視鏡開關沒有限位裝置,仍然可以撥動旋鈕,容易產生誤操作造成開關內部的電 路故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防止誤操作的電動后視鏡開關。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電動后視鏡開關,包括殼體、內軸、旋鈕、線路板、撥動塊、共接座和內軸套,所述內軸通過內軸套套裝在殼體內,該內軸的頂端伸出殼體與旋鈕相連接,在內軸的下方設置有共接座,所述共接座具有開口朝上的內部容積腔,該內部容積腔的底面與內軸的底部相抵接,在內部容積腔內設置有撥動塊,所述撥動塊固套在內軸的下端,該撥動塊的上方設置有線路板,所述線路板安裝在共接座上,該線路板與撥動塊相抵接,在所述內部容積腔的底面上開有環形槽,在所述撥動塊上豎直設置有導向柱,該導向柱的下端伸入到環形槽內;在所述環形槽上開設有至少兩個“十”字滑槽,該“十”字滑槽的中心位于環形槽內,并與環形槽相連通。本技術在需要調整左邊后視鏡位置時,旋轉旋鈕換擋,使撥動塊隨之旋轉,并使撥動塊上的導向柱滑動到其中一個“十”字滑槽內,此時撥動塊的觸片與線路板上設定好的觸點相接觸,從而電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動后視鏡開關,包括殼體(1)、內軸(2)、旋鈕(3)、線路板(4)、撥動塊(5)、共接座(6)和內軸套(7),所述內軸(2)通過內軸套(7)套裝在殼體(1)內,該內軸(2)的頂端伸出殼體(1),并與旋鈕(3)相連接,在內軸(2)的下方設置有共接座(6),所述共接座(6)具有開口朝上的內部容積腔(6a),該內部容積腔(6a)的底面與內軸(2)的底部相抵接,在內部容積腔(6a)內設置有撥動塊(5),所述撥動塊(5)套裝在內軸(2)的下端,該撥動塊(5)的上方設置有線路板(4),所述線路板(4)安裝在共接座(6)上,該線路板(4)與撥動塊(5)相抵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內部容積腔(6a)的底面上開有環形槽(8),在所述撥動塊(5)上豎直設置有導向柱(5a),該導向柱(5a)的下端伸入到環形槽(8)內;在所述環形槽(8)上開設有至少兩個“十”字滑槽(8a),該“十”字滑槽(8a)的中心位于環形槽(8)內,并與環形槽(8)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動后視鏡開關,包括殼體(I)、內軸(2)、旋鈕(3)、線路板(4)、撥動塊(5)、共接座(6)和內軸套(7),所述內軸⑵通過內軸套(7)套裝在殼體⑴內,該內軸(2)的頂端伸出殼體(1),并與旋鈕(3)相連接,在內軸(2)的下方設置有共接座¢),所述共接座(6)具有開口朝上的內部容積腔(6a),該內部容積腔(6a)的底面與內軸(2)的底部相抵接,在內部容積腔(6a)內設置有撥動塊(5),所述撥動塊(5)套裝在內軸(2)的下端,該撥動塊(5)的上方設置有線路板(4),所述線路板(4)安裝在共接座(6)上,該線路板(4)與撥動塊(5)相抵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內部容積腔^a)的底面上開有環形槽(8),在所述撥動塊(5)上豎直設置有導向柱(5a),該導向柱(5a)的下端伸入到環形槽(8)內;在所述環形槽⑶上開設有至少兩個“十”字滑槽(8a),該“十”字滑槽(8a...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俊杰,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市大明汽車電器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