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摩擦傳動結構及過載可空轉的齒輪傳動裝置,其齒輪傳動機構的轉軸或者傳動軸之一安裝有一特定結構的齒輪,該齒輪的特定之處在于其內孔開有內孔環槽,相應地,用于安裝所述齒輪的軸段在相應裝配位置開有外圓環槽;一大于等于5邊而小于等于10邊的正多邊形摩擦彈簧卡入由所述內孔環槽與所述外圓環槽配合而形成的環腔內并與內環環槽及外圓環槽靜摩擦配合。依據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緊湊,且使用壽命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ー種機械傳動裝置,具體是摩擦傳動結構,同時還涉及基于該摩擦傳動機構的一種過載可空轉的齒輪傳動機構。
技術介紹
公知的,齒輪傳動機構是實際應用最為廣泛的ー種機械傳動機構。它可用來傳遞空間任意兩軸間的運動和動カ,并具有結構緊湊、功率范國大、傳動效率高、傳動比準確、使用壽命長等特點。然而,這種應用最為廣泛的機械傳動機構主要是以高副為主的剛性傳動,當產生過載時,容易使齒輪齒形產生塑性變形、冷焊磨損,甚至斷齒等后果。同時,在使用齒輪傳動的現有的機構中普遍通過如微動開關、光電開關或者程序 等控制電機的轉動,繼而帶動齒輪傳動裝置實現機器或某個功能模塊的運行。其中,微動開關和光電開關為主的元器件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周圍電磁環境的影響,而產生誤動作或者不動作;而以軟件為主的控制方式則取決于控制系統的運行環境和當前狀態,也不穩定,容易發生故障或者存在一定的故障率,這是這類控制方式所固有的特點,難以避免。因此,在如使用程序控制的含有齒輪傳動機構的應用中,通常也會設置如機械限位裝置,一旦程序運行不穩定導致軟件限位失效,可以通過硬件限位來保護設備的其他部分。但當齒輪傳動機構控制的部件通過失效的軟件限位后到達機械限位后,會受到剛性的沖擊,而使負載突然加大,致使整個傳動機構或者電機受到嚴重損壞。再進ー步的實現中,會在機械傳動部分設置如帶傳動機構的撓性傳動件,當負載突然增大時,基于摩擦進行動力傳動的帶傳動機構會產生打滑,而不會對傳動機構的其他部分產生破壞。然而,如前所述,米用齒輪傳動機構的場合選擇齒輪傳動的目的之一為傳動比精確,帶傳動機構具有傳動比不確定的固有屬性,顯然含有帶傳動機構的傳動機構不適合應用于精密傳動中。當然,帶傳動機構中的同步帶傳動除外,但同步帶的原理類似于齒輪傳動,也不具有緩沖沖擊的能力。并且帶傳動機構,如平帶傳動機構的傳動效率最高只有85%,并且隨著磨損加劇,傳動效率下降的非常厲害,顯然這與齒輪傳動機構對高效率的傳動相抵觸。在一些實現中,盤式摩擦聯軸器得以應用,依靠摩擦カ來傳遞電動機與齒輪傳動機構之間的動力。當所傳遞的扭矩超過其摩擦盤的最大靜摩擦力許用扭矩時,其摩擦盤會產生滑動摩擦,或者說打滑,使得齒輪傳動機構的負載在許可的范圍之內,也不會對電動機產生過大的沖擊。然而,盤式摩擦聯軸器尺寸相對比較復雜,且尺寸偏大,應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盤式摩擦聯軸器缺少磨損補償機構,當摩擦盤磨損到一定程度后,傳動效率會嚴重下降。在另ー些實現中,ー種同樣基于摩擦傳動的結構在齒輪傳動中應用,表現形式是盤式摩擦聯軸器的變換,相接合的ー對摩擦盤為具有一定錐度的錐盤結構,其中ー個摩擦盤在摩擦盤軸向位置固定,而另ー個摩擦盤在摩擦盤軸向位置浮動,并通過該軸向的壓緊裝置壓緊,提供摩擦力產生所需要的正壓力,同時,可用于摩擦盤磨損的補償。然而,這種變換只能在很小的程度上降低摩擦傳動裝置的復雜程度。經過長期的研究,專利技術人認為,如果想進ー步的降低基于摩擦傳動的裝置的復雜程度,需要另辟新的技術路線。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基于摩擦傳動的進ー步考量,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新的可應用于齒輪傳動機構的摩擦傳動結構,并據此提供一種過載可空轉的齒輪傳動裝置。為實現本專利技術的專利技術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ー種摩擦傳動結構,齒輪傳動機構的轉軸或者傳動軸之一安裝有一特定結構的齒輪,該齒輪的特定之處在于其內孔開有內孔環槽,相應地,用于安裝所述齒輪的軸段在相應裝配位置開有外圓環槽; 一大于等于5邊而小于等于10邊的正多邊形摩擦彈簧卡入由所述內孔環槽與所述外 圓環槽配合而形成的環腔內并與內環環槽及外圓環槽靜摩擦配合。那么上述摩擦傳動結構在齒輪傳動機構中的應用表現為 一種過載可空轉的齒輪傳動裝置,所述齒輪傳動裝置的轉軸或者傳動軸之一安裝有一特定結構的齒輪,該齒輪的特定之處在于其內孔開有內孔環槽,相應地,用于安裝所述齒輪的軸段在相應裝配位置開有外圓環槽; 一大于等于5邊而小于等于10邊的正多邊形摩擦彈簧卡入由所述內孔環槽與所述外圓環槽配合而形成的環腔內并與內環環槽及外圓環槽靜摩擦配合。 在眾多的基于摩擦傳動的結構中,普遍結構比較復雜,為此,本專利技術開辟ー個新的技術路線,使用彈簧作為摩擦傳動的中間件,且該彈簧為正多邊形結構,當正多邊形彈簧被壓入外圓環槽與內孔環槽后,會發生變形,而彈簧恢復變形所產生的回彈カ即為成產生摩擦里的正壓力。由于所傳遞的額定轉矩已經確定,那么所說的額定正壓カ也已經確定,據此設計齒輪傳動機構的安全裕度內的最大正壓カ,設計相對比較容易。另外,利用環槽可以實現相應齒輪的軸向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再需要額外的軸向定位部件或者結構,結構比較緊湊。重要的是,相比于既有的基于摩擦傳動的結構,其僅僅需要對ー個齒輪及其軸做出改動,其結構緊湊性遠非既有的基于摩擦傳動的結構相比。再進ー步的應用中,所述齒輪為齒輪傳動機構/裝置的輸入齒輪,并設置在相應輸入軸的軸端部,降低基于此類結構的齒輪的裝配難度。而關于所述正多邊形摩擦彈簧的邊數,最好選擇為具有中心對稱結構的6邊或8邊。為了降低齒輪的安裝難度,所述正多邊形摩擦彈簧在其一頂點處斷開。一種提高摩擦系數的方法,所述內孔環槽以及所述外圓環槽均為V型槽;而所述摩擦彈簧的鋼絲為圓鋼絲。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詳述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的理解并實現本專利技術所限定的技術方案。附圖說明圖I為依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過載可空轉的齒輪傳動裝置的結構原理圖(爆炸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中安裝摩擦彈簧所需的專用エ裝簡圖。圖中1、負載齒輪,2、摩擦彈簧,3、負載傳動軸,4、主動齒輪,5、電機;6、圓錐部,7、圓柱部。具體實施例方式應當了解,本專利技術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ー種新型的基于摩擦傳動的摩擦傳動結構,以及應用該摩擦傳動結構的過載可空轉的齒輪傳動裝置,那么關于所需摩擦力的大小,依據既有的基于摩擦傳動的摩擦結構在本領域應被廣泛認知,摩擦力的大小選擇以及所需要的安全系數應當被認知。關于相應齒輪的軸向定位,關在前述的內容中提到,可以舍去軸向定位部件或者結構,但這里只是說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這樣去做,本文并不排除使用軸向定位部件或者結構。 應當了解,本文中所出現的如內孔環槽,應指軸線與齒輪同軸線的環槽。ー種摩擦傳動結構,應用于齒輪傳動機構中,更容易理解的是,所應用的是精確傳動的機構中,而齒輪傳動機構可以構成該精確傳動的機構中的一部分。在這樣的傳動機構中,轉軸或者傳動軸之一安裝有一特定結構的齒輪,該齒輪的特定之處在于其內孔開有內孔環槽,相應地,用于安裝所述齒輪的軸段在相應裝配位置開有外圓環槽; 一大于等于5邊而小于等于10邊的正多邊形摩擦彈簧卡入由所述內孔環槽與所述外圓環槽配合而形成的環腔內并與內環環槽及外圓環槽靜摩擦配合。公知的,直軸又可分為①轉軸,工作時既承受彎矩又承受扭矩,是機械中最常見的軸,如各種減速器中的軸等。②心軸,用來支承轉動零件只承受彎矩而不傳遞扭矩,有些心軸轉動,如鐵路車輛的軸等,有些心軸則不轉動,如支承滑輪的軸等。③傳動軸,主要用來傳遞扭矩而不承受彎矩,如起重機移動機構中的長光軸、汽車的驅動軸等。在本文中,摩擦傳動結構用于傳遞扭矩,因此,可以預見的是,該摩擦傳動結構可以在轉軸和傳動軸上使用。另外,由于外圓環槽的存在,會產生應力集中,在設計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摩擦傳動結構,其特征在于,齒輪傳動機構的轉軸或者傳動軸之一安裝有一特定結構的齒輪,該齒輪的特定之處在于其內孔開有內孔環槽,相應地,用于安裝所述齒輪的軸段在相應裝配位置開有外圓環槽;一大于等于5邊而小于等于10邊的正多邊形摩擦彈簧卡入由所述內孔環槽與所述外圓環槽配合而形成的環腔內并與內環環槽及外圓環槽靜摩擦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帆,桑建國,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神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