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通過減少部件的數量并且簡化組裝可以降低組裝成本的開關。開關(100)具有:開關鈕(11);外殼(13),用于以可以自由推進開關鈕(11)的方式支承開關鈕(11);推柱(15),當開關鈕(11)被推動時,與開關鈕(11)一起下壓;以及橡膠觸件(17),當推柱(15)被下壓時,發生彈性變形。當橡膠觸件(17)之一的導電部分連接時,開關導電連接電路。由平行排布的多條線材(19)的導體形成電路,并且線材(19)的端部作為插頭從外殼(13)內設置的連接器端口(25a)凸出。與導電部分接觸的導線(19)的一部分形成固定觸件,并且固定觸件的兩側被固定,以夾緊外殼(13)。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安裝在電路本體中的開關。
技術介紹
公知一種開關,在該開關中 ,開關鈕以被按壓的可移動方式支承在外殼中,并且通過推動開關鈕使橡膠觸件彈性變形,將設置在該外殼內的電路導通連接。例如,專利文獻I公開的圖8所示的開關500包括基板501、柔性印刷電路板503、柔性片505和鍵頂507。印制包括觸點511a和511b的固定觸件511,以在柔性印刷電路板503的觸點電路形成部分509上形成布圖。一對按鈕513和513形成在柔性片505上。如圖9所示,一對按壓部分515和515垂直設置在鍵頂507的下表面上。當搖動鍵頂507時,處于被壓側的按壓部分515按壓按鈕513,設置在按鈕513的背面的可動觸點517接觸固定觸件511,并且觸點511a和511b導通。引文清單日本專利公開JP-A-9-13915
技術實現思路
技術問題然而,由于傳統的開關500采用柔性印刷電路板503,所以開關不能與通常的連接器相連。即,柔性印刷電路板503首先連接到作為中繼電路板的另一個電路板,然后,連接到該連接器。因為該原因,增加了部件的數量,組裝變得復雜,并且成本升高。鑒于上述情況,設計了本專利技術,并且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減少部件數量、可以簡化組裝并且可以降低成本的開關。利用下面的結構實現了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I) 一種開關,包括開關鈕;外殼,所述開關鈕以被推動而可動的方式支承在該外殼上;推柱,隨著所述開關鈕的推動而被按壓;以及當所述推柱被按壓時彈性變形的橡膠觸件,其中所述橡膠觸件的導電部分被接觸,以導電連接電路,其中利用作為平行設置的多條線材的導體來形成所述電路,并且其中所述線材的端部作為插頭凸出到所述外殼內設置的連接器開口內。根據該開關,可以利用線材代替電路板,并且不需要電路板(柔性印刷電路板和中繼電路板)和額外連接器。(2)根據上述(I)所述的開關,其中所述線材與所述導電部分接觸的部分成為固定觸件,并且每個所述固定觸件的兩端以該兩端被壓嵌在所述外殼內的狀態固定。根據該開關,橡膠觸件的導電部分所接觸的線材的固定觸件被保持在固定于外殼的兩端之間,并且可以精確保持相對于導電部分的位置。(3)根據上述(I)或者(2)所述的開關,其中沿所述線材的縱向,排布所述導電部分中的兩個導電部分,并且通過平行設置三條線材而形成兩個電路。根據該開關,由于兩個導電部分的位置在線材的縱向上交錯排布,所以兩個電路可以被斷開和閉合。(4)根據(I)至(3)中的任何一項所述的開關,其中該開關用于車輛的內部照明裝 置。根據該開關,可以提供用于車輛的小型廉價車內照明裝置。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開關,由于因為開關鈕的推動而彈性變形的橡膠觸件所接觸的電路由平行設置的多條線材形成,并且線材的端部作為插頭凸出到外殼的連接器開口內,所以可以減少部件的數量,可以簡化組裝,并且可以降低成本。附圖說明圖I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開關的分解透視圖。圖2是圖I所示開關的組裝透視圖。圖3A至3C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開關的說明圖,其中圖3A是開關的平面圖,圖3B是圖3A的俯視圖,圖3C是圖3A的右側視圖,并且圖3D是圖3A的后視圖。圖4是圖3A的A-A截面圖。圖5是橡膠觸件的透視圖。圖6A至6C是示出線材排布布圖的示意圖,其中圖6A、6B和6C分別是不同線材排布的布圖。圖7A至7E是示出圖I所示開關的組裝過程的過程說明圖,其中圖7A至7E是分別用于解釋該過程之一的示意圖。圖8是傳統開關的分解透視圖。圖9是圖8所示開關的截面圖。參考標記清單11 :開關鈕13 :外殼15 :推柱17 :橡膠觸件17c:導電部分19 :線材19a:導體的端部25a:連接器開口41:電路43 :連接器100:交互轉換開關Pl和P2:固定觸件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參考附圖來解釋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 圖I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開關的分解透視圖,而圖2是圖I所示開關的組裝透視圖。在該實施例中,以交互轉換開關用作開關進行解釋。交互轉換開關100包括開關鈕11、外殼13、推柱15、橡膠觸件17和線材19。開關鈕11由樹脂材料制成,并且形成為大致矩形。使開關鈕11的上表面的中心凹陷,并且一對具有接合孔21a的接合板21垂直設置在開關鈕11的下表面上。利用樹脂材料一體地模制外殼13,并且具有大致矩形。具有連接器開口 25a的連接器開口部分25沿縱向一體連接到外殼13的外殼本體23的側面。附圖中未示出的配對連接器(陰連接器)插入并且與連接器開口 25接合。一對平行支承板27和27設置成在外殼13的上表面上豎立,而與上述接合孔21a接合的軸27a分別從支承板27和27的上部外表面凸出。由于接合孔21a可旋轉地與軸27a接合,所以開關鈕11的中心部分被外殼13的支承板27和27可搖動地支承。一對按壓部分29和29 (請參考圖7E)沿縱向設置在接合板21的兩側上的開關鈕11的下表面上。一對山形凸起部分31和31沿縱向設置在支承板27的兩側上的外殼13的上表面上。凸起部分31在頂部具有通孔31a。該通孔31a通過被貫通在外殼13的下表面處開口。當開關鈕11的按壓部分29被裝接于外殼I上時,這些通孔31a排布成面向開關鈕11的按壓部分29。圖3A是圖2的平面圖,圖3B是圖3A的俯視圖,圖3C是圖3A的右側視圖,圖3D是圖3A的后視圖。圖4是圖3A的A-A截面圖,以及圖5是橡I父觸件的透視圖。如圖4所示,容納部分31b與通孔31a圍繞同一中心形成在凸起部分31的里側,并且具有比通孔31a的直徑更大的直徑。在容納部分31b的開口邊緣處形成階狀支座31c。這些通孔31a、容納部分31b和支座31c露在外殼13的下表面上(圖4的上側)。推柱15具有穿過凸起部分31的通孔31a而插入的軸部15a。推柱15在與軸部15a的插入側相對的一側設置有凸緣狀壓板15b。壓板15b的外徑大于通孔31a的外徑。即,通過壓板15b來限制從通孔31a向上拉出推柱15。橡膠觸件17分別排布在推柱15所分別插入排布的容納部分31b和31b內。橡膠觸件17由諸如橡膠的彈性材料制成,并且凸緣17b連接到碗裝體17a的開口側。膨出而具有圖5所示圓形的導電部分17c設置在碗狀體17a的里側的最深部分。導電部分17c由具有良好導電性的諸如金和碳的材料制成。通過將頂部17d插入容納部分31b內并將凸緣17b與支座31c嵌合來裝接橡膠觸件17。如圖4所示,將上述裝接于凸起部分31里側的橡膠觸件17排布成使得頂部17d與推柱15的壓板15b相接觸。當搖動開關鈕11時,推柱15將會被與開關鈕11互鎖的壓板29推下(請參考圖7E)。推柱15的下推力使橡膠觸件17彈性變形,因此,導電部分17c以同一個方向運動(圖4中,向上)。S卩,碗狀體17a (請參考圖I)被擠壓。在橡膠觸件17與支座31c嵌合的凸緣16b上方,向圖4中上側突出的三個壓嵌固定部分33、35和37形成在外殼13的下表面上。裝接于一個容納部分31b的橡膠觸件17排布在壓嵌固定部分33和35之間,并且裝接于另一個容納部分31b的橡膠觸件17位于壓嵌固定部分35與37之間。沿外殼3的縱向貫穿的多個(該實施例中為三個)平行壓嵌孔39分別經過壓嵌固定部分33、35和37以相等間距鉆孔。這些壓嵌孔39的延長線K延伸到連接器開口部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千葉真吾,高崎哲朗,
申請(專利權)人:矢崎總業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