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子系統,至少包括一顯示面板。顯示面板具有電源線、參考線、第一、第二像素單元、處理單元以及電壓產生單元。電源線具有第一及第二節點。參考線具有第三及第四節點。第一像素單元包括,第一驅動晶體管以及第一電容。第一驅動晶體管耦接第一節點。第一電容耦接于第一驅動晶體管的柵極與第三節點之間。第二像素單元包括,第二驅動晶體管以及第二電容。第二驅動晶體管耦接第二節點。第二電容耦接于第二驅動晶體管的柵極與第四節點之間。處理單元擷取第一及第二節點的一者的電壓,并根據擷取結果,產生控制信號。電壓產生單元根據控制信號,提供第一或第二參考電壓予參考線。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是有關于一種電子系統,特別是具有顯示面板的電子系統。
技術介紹
一般而言,平面顯示器可分為非自發光顯示器以及自發光顯示器。液晶顯示器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XD)屬于非自發光顯示器的一種。自發光顯示器包含,等離子 體顯不器(plasma display panel ;PDP)、場發身寸顯不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 ;FED) > 電致發光(electroluminescent ;EL)顯示器以及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OLED)。由于自發光顯示器具有體積薄、重量輕、高發光效率以及低驅動電壓等優點,故經 常被使用。然而,當自發光顯示器的顯示面板愈大時,其內部的電源線的長度也就愈長。由 于電源線具有一等效阻抗,因而造成電源線兩端的電壓不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電源供應裝置,耦接電源線以及參考線。電源線具有第一及第二 節點。參考線具有第三及第四節點。第一節點耦接第一像素單元的第一驅動晶體管。第二 節點耦接第二像素單元的第二驅動晶體管。第一像素單元的第一電容耦接于第一驅動晶體 管的柵極與第三節點之間。第二像素單元的第二電容耦接于第二驅動晶體管的柵極與第四 節點之間。電源供應裝置包括,處理單元以及第一電壓產生單元。處理單元擷取第一及第 二節點的一者的電壓,并根據擷取結果,產生控制信號。第一電壓產生單元根據控制信號, 提供第一參考電壓或第二參考電壓予參考線。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電子系統,包括電壓轉換裝置以及顯示面板。電壓轉換裝置將 輸入電壓,轉換成輸出電壓。顯示面板接收輸出電壓,并包括電源線、參考線、第一像素單 元、第二像素單元、處理單元以及第一電壓產生單元。電源線具有第一節點以及第二節點。 參考線具有第三節點以及第四節點。第一像素單元包括,第一驅動晶體管以及第一電容。第 一驅動晶體管耦接第一節點。第一電容耦接于第一驅動晶體管的柵極與第三節點之間。第 二像素單元包括,第二驅動晶體管以及第二電容。第二驅動晶體管耦接第二節點。第二電 容耦接于第二驅動晶體管的柵極與第四節點之間。處理單元擷取第一及第二節點的一者的 電壓,并根據擷取結果,產生控制信號。第一電壓產生單元根據控制信號,提供第一或第二 參考電壓予參考線。本專利技術更提供一種控制方法,適用于第一及第二像素單元。第一像素單元具有第 一驅動晶體管以及第一電容。第二像素單元具有第二驅動晶體管以及第二電容。第一驅動 晶體管耦接一電源線的第一節點。第二驅動晶體管耦接電源線的第二節點。第一電容耦接 于一參考線的第三節點與第一驅動晶體管的柵極之間。第二電容耦接于參考線的第四節點 與第二驅動晶體管的柵極之間。本專利技術的控制方法,包括在第一期間,提供操作電壓予電源 線,并擷取該第一及第二節點的一者的電壓,用以產生第一參考電壓;在第二期間,提供掃描信號以及數據信號予第一或第二像素單元,并提供第一參考電壓予參考線;在第二期間, 停止提供掃描信號,繼續提供第一參考電壓;以及在第三期間,提供第二參考電壓予參考 線。 為讓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 式,作詳細說明如下。附圖說明 圖IA為本專利技術的電子系統示意圖。圖IB為本專利技術的電子系統的另一可能實施例。圖2A為本專利技術的像素單元的一可能實施例。圖2B為本專利技術的像素單元的另一可能實施例。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電源供應裝置的一可能實施例<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控制方法的一可能流程圖。100 電子系統;110 電壓轉換裝置;120 顯示面板;121 電源線;參考線;P” P2、P11 Pnm:像素單元;122 123 125 MS11 MD11 MC11 311331、332 晶體管電源供應裝置 柵極驅動器 切換晶體管 驅動晶體管 控制晶體管 減法器;124 驅動裝置; 126 源極驅動器; C11 電容; 200 發光元件; 310 處理單元; 312 比較器; 330、350 電壓產生單元c具體實施例方式圖IA為本專利技術的電子系統示意圖。如圖所示,電子系統100包括,電壓轉換裝置 110以及顯示面板120。電壓轉換裝置110將輸入電壓Vin,轉換成輸出電壓VOTT。顯示面板 120接收輸出電壓Vott,并呈現圖像。在本實施例中,輸出電壓Vott為直流(DC)電壓。本專利技術并不限制輸入電壓Vin的種類。在其它可能實施例中,輸入電壓Vin為 交流(AC)電壓或是直流電壓。另外,電子系統100可為個人數字助理(PDA)、移動電話 (cellular phone)、數字相機、電視、全球定位系統(GPS)、車用顯示器、航空用顯示器、數字 相框(digital photo frame)、筆記本型計算機或是桌上型計算機。顯示面板120包括,電源線(power line) 121、參考線122、像素單元P1, P2以及電 源供應裝置123。電源線121具有節點N1及隊。在本實施例中,電源線121具有起始端NPS, 接收電源供應裝置123所提供的操作電壓PVDD。如圖所示,節點N2至起始端NPs之間的距 離大于節點N1至起始端NPs之間的距離。參考線122具有節點N3及隊。在本實施例中,參考線122具有起始端NRS,接收電 源供應裝置123所提供的參考電壓Vref或GND。如圖所示,節點N4至起始端NRs之間的距離小于節點N3至起始端NRs之間的距離。另外,參考線122具有一結束端,其可接收一接地 電壓。在本實施例中,接地電壓等于參考電壓GND。像素單元P1包括驅動晶體管MD1以及電容Q。驅動晶體管MD1耦接節點K。電容 C1耦接于驅動晶體管MD1的柵極與節點N3之間。像素單元P2包括驅動晶體管MD2以及電容 C20驅動晶體管MD2耦接節點N2。電容C2耦接于驅動晶體管MD2的柵極與節點N4之間。在 本實施例中,驅動晶體管MD1及MD2均為P型晶體管,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電源供應裝置123擷取節點N1及N2的一者的電壓,并根據擷取結果,提供參考電 壓Vref或GND予參考線122。在本實施例中,電源供應裝置123擷取節點隊的電壓,但并 非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在其它實施例中,電源供應裝置123可擷取節點N1的電壓。 圖IB顯示多個像素單元P11 Pmn的排列方式以及像素單元P11 Pnm與電源線121 和參考線RL1 RLn之間的連接關系。在本實施例中,像素單元P11 Pnm是以陣列方式排 列,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在圖IB中,顯示面板120還包括一驅動裝置124。驅動裝置124包括,柵極驅動 器(gate driver) 125以及源極驅動器(source driver) 126。柵極驅動器125提供掃描信 號予柵極線(gate lindGLiNGLn。源極驅動器126提供數據信號予數據線(data line) DL1-DLmtl在一可能實施例中,電源供應裝置123的所有元件或是部分元件,可與驅動裝置 124 集成成一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 ;IC)。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電源供應裝置123僅根據電源線121的節點NP11的電壓,產 生控制信號S。以及參考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電子系統,包括:電壓轉換裝置,用以將輸入電壓,轉換成輸出電壓;以及顯示面板,接收該輸出電壓,并包括:電源線,具有第一節點以及第二節點;參考線,具有第三節點以及第四節點;第一像素單元,包括:第一驅動晶體管,耦接該第一節點;以及第一電容,耦接于該第一驅動晶體管的柵極與該第三節點之間;第二像素單元,包括:第二驅動晶體管,耦接該第二節點;以及第二電容,耦接于該第二驅動晶體管的柵極與該第四節點之間;以及處理單元,擷取該第一及第二節點的一者的電壓,并根據擷取結果,產生控制信號;以及第一電壓產生單元,根據該控制信號,提供第一或第二參考電壓予該參考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炳麟,
申請(專利權)人:統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