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顯示器,尤其是涉及一種同時兼顧提高光效和降低反射率的顯示模組及顯示裝置。
技術介紹
1、隨著oled顯示屏的應用場景逐步擴展,對高亮、低功耗等方面的需求,變得越來越迫切。然而,從oled發光層發射的光,有相當一部分會被捕獲或限制在屏體內部,不會出射到屏體外部;而出射到屏體外部的光,也并非全部按照所需方向分布。因此需要將oled的出光效率進一步提升,同時按照所需方向分布,實現在同樣的電流密度下,可以在所需方向上得到更高的亮度;或者在所需方向上同樣的亮度時,降低電流密度,從而降低功耗。
2、在相關技術中,常采用coe(color?filter?on?encapsulation)技術和mla(microlens?array)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具體的,在coe技術中,采用bm(black?matrix,黑矩陣)+cf(color?filter,彩色濾光片)代替c-pol(circular?polarizer,圓偏光片),cf的透過率可有效提升到60%以上,因此功耗可降低;同時,coe厚度可降低至5um以下,適用于折疊、卷曲等柔性產品,但是,coe技術需要在封裝層上進行多道光刻工藝以制備bm和cf膜層,極大地影響了產能和良率,增加了制備成本。在mla技術中,通過在tfe(封裝層)之上構筑高低折射率堆疊的圖案化結構,可以實現對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出光光場的調制,使光向正向聚攏,從而提高正向出光效率,降低功耗,但是,在mla技術中高折射率膜層的折射率太高,造成屏體反
技術實現思路
1、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實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種顯示模組、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能夠兼顧提高光效和降低反射率,提高室外環境下的屏體成像品質。
2、根據本專利技術一個方面的專利技術構思,提供一種顯示模組,包括:
3、基板;
4、多個發光器件,設置在所述基板上;
5、第一平坦層,呈網格狀,設置于所述發光器件背離所述基板的一側,所述第一平坦層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鄰的兩個發光器件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間;
6、第二平坦層,設置在所述第一平坦層背離所述基板的一側,所述第二平坦層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平坦層的折射率;以及
7、降反射功能層,設置在所述第二平坦層背離所述基板的一側,所述降反射功能層被配置為降低入射環境光的反射率。
8、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平坦層為聚合物膜層,所述聚合物膜層摻雜高折射率粒子,所述高折射率粒子的折射率大于所述聚合物膜層的折射率;
9、優選地,所述第二平坦層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覆蓋所述第一平坦層及所述發光器件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
10、優選的,所述聚合物膜層包括基于丙烯酸的聚合物、含有酚基的聚合物、基于酰亞胺的聚合物;
11、優選的,所述高折射率粒子包括氧化鋯、氧化鈦、氧化鈮、氧化鋁、氧化鎢。
12、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降反射功能層包括摻雜的低折射率粒子,所述低折射率粒子的折射率小于所述聚合物膜層的折射率;
13、優選的,所述降反射功能層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二平坦層上的獨立膜層,其中,所述低折射粒子摻雜在所述獨立膜層內;
14、優選的,所述獨立膜層為有機聚合物膜層;
15、優選的,所述低折射率粒子包括氟化鎂或二氧化硅;
16、優選的,所述低折射率粒子為中空的二氧化硅粒子。
17、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降反射功能層包括陣列分布在所述第二平坦層上微結構,所述微結構呈陣列排布;
18、優選的,相鄰所述微結構間隔設置,相鄰所述微結構之間的距離小于等于所述微結構的寬度
19、優選的,所述微結構的形狀包括圓柱、棱柱、錐體、圓臺、四棱臺;
20、優選的,相鄰所述微結構相對靠近的側面向內凹陷;
21、優選的,所述微結構的材質包括氮化硅、氧化硅、有機聚合物。
22、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平坦層為摻雜高折射率粒子的聚合物膜層,所述高折射率粒子的折射率大于所述聚合物膜層的折射率,所述低折射率粒子的折射率小于所述聚合物膜層的折射率,所述高折射率粒子分布在所述聚合物膜層靠近所述發光器件的一側,所述低折射率粒子分布在所述聚合物膜層的遠離所述發光器件的一側;
23、優選的,所述高折射率粒子為非磁性物質,所述低折射率粒子為磁性物質;
24、優選的,所述高折射率粒子包括:氧化鋯、氧化鈦、氧化鈮、氧化鋁、氧化鎢;
25、優選的,所述低折射率粒子包括:四氧化三鐵、錳鋅鐵氧體、鎳鋅鐵氧體、鋇鐵氧體;
26、優選的,所述聚合物膜層的密度小于所述高折射率粒子的密度,且大于所述低折射率粒子的密度。
27、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顯示模組還包括像素定義層,所述像素定義層開設有容納所述發光器件的像素開口,所述像素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平坦層的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范圍內;
28、優選的,所述第一平坦層的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邊緣相較于所述像素開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邊緣外擴的距離小于或等于5um;
29、優選的,所述第一平坦層的高度范圍包括1~5um;
30、優選的,所述第一平坦層的折射率范圍包括1.3~2.2;
31、優選的,所述第二平坦層的厚度≤30um;
32、優選的,所述第二平坦層的厚度與所述第一平坦層的高度差≥3um;
33、優選的,所述第二平坦層的上方設置有偏光片,所述偏光片的上方設置有蓋板;
34、優選的,所述顯示模組還包括封裝層,所述封裝層設置在所述發光器件與所述第一平坦層之間,所述第二平坦層至少部分與所述封裝層接觸;
35、優選的,所述封裝層為多層薄膜結構;
36、優選的,所述封裝層包括依次堆疊設置的第一無機膜層、有機膜層和第二無機膜層。
37、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像素定義層包括黑色吸光材料,所述像素定義層的光密度≥2,所述顯示模組還包括蓋板,所述蓋板位于所述第二平坦層的上方,且與所述第二平坦層接觸;
38、優選的,所述第二平坦層的透過率范圍包括50%~80%。
39、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顯示模組還包括:觸控電極,呈網格狀,所述觸控電極設置在所述第一平坦層靠近所述基板的一側,所述觸控電極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平坦層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范圍內。
40、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平坦層包括開口和圍合于所述開口周側的平坦部,所述平坦部靠近所述第一平坦層開口一側設置有反射部,所述反射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與所述第一平坦層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疊;
41、優選地,沿所述第一平坦層遠離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反射部的截面寬度逐漸減小;
42、優選地,所述反射部靠近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坦層為聚合物膜層,所述聚合物膜層摻雜高折射率粒子,所述高折射率粒子的折射率大于所述聚合物膜層的折射率;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反射功能層包括摻雜的低折射率粒子,所述低折射率粒子的折射率小于所述聚合物膜層的折射率;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反射功能層包括陣列分布在所述第二平坦層上微結構,所述微結構呈陣列排布;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坦層為摻雜高折射率粒子和低折射率粒子的聚合物膜層,所述高折射率粒子的折射率大于所述聚合物膜層的折射率,所述低折射率粒子的折射率小于所述聚合物膜層的折射率,所述高折射率粒子分布在所述聚合物膜層靠近所述發光器件的一側,所述低折射率粒子分布在所述聚合物膜層的遠離所述發光器件的一側;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模組還包括像素定義層,所述像素定義層開設有容納所述發光器件的像素開口,所述像素開口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定義層包括黑色吸光材料,所述像素定義層的光密度≥2,所述顯示模組還包括蓋板,所述蓋板位于所述第二平坦層的上方,且與所述第二平坦層接觸;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模組還包括: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坦層包括開口和圍合于所述開口周側的平坦部,所述平坦部靠近所述第一平坦層開口一側設置有反射部,所述反射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與所述第一平坦層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疊;
10.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顯示面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坦層為聚合物膜層,所述聚合物膜層摻雜高折射率粒子,所述高折射率粒子的折射率大于所述聚合物膜層的折射率;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反射功能層包括摻雜的低折射率粒子,所述低折射率粒子的折射率小于所述聚合物膜層的折射率;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反射功能層包括陣列分布在所述第二平坦層上微結構,所述微結構呈陣列排布;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坦層為摻雜高折射率粒子和低折射率粒子的聚合物膜層,所述高折射率粒子的折射率大于所述聚合物膜層的折射率,所述低折射率粒子的折射率小于所述聚合物膜層的折射率,所述高折射率粒子分布在所述聚合物膜層靠近所述發光器件的一側,所述低折射率粒子分布在所述聚合物膜層的遠離所述發光器件的一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姜博,宋文峰,鄧磊磊,劉洋,張榮,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