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公開涉及太陽能電池,尤其涉及一種太陽能電池和光伏組件。
技術介紹
1、太陽能電池是一種將光能轉化為電能的半導體器件,它利用光電效應將太陽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
2、太陽能電池在制備中及制備后需要進行電性能測試,如開路電壓、短路電流、最大輸出功率、填充因子和轉換效率等,以評估其性能和質量。
3、然而,當探針與電池片之間的電接觸出現問題時,會導致測試結果不準確。
技術實現思路
1、鑒于上述問題,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和光伏組件。
2、本公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包括:半導體基底。設置在半導體基底上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條集電柵線,集電柵線表面具有多個凸起部。凸起部沿第一方向間隔分布。其中,至少一條集電柵線上具有至少一個測試段,測試段內的集電柵線的表面具有多個沿第一方向間隔分布的接觸平臺,測試段內的集電柵線的至少部分凸起部的頂部形成接觸平臺。
3、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接觸平臺具有遠離半導體基底的第一表面,太陽能電池還包括:摻雜半導體層,設置于半導體基底和集電柵線之間。其中,在集電柵線與摻雜半導體層之間形成有合金層,第一表面與合金層之間的距離在10μm~40μm。
4、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集電柵線包括極性相反且沿第二方向交替間隔分布的第一集電柵線和第二集電柵線,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相交。太陽能電池還包括:極性相反、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間隔分布的多條端頭線。以及設置在端頭線上的第一焊接結構。沿第一方向靠近太陽能電
5、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太陽能電池還包括:設置在端頭線所在直線上且不與端頭線電連接的第二焊接結構,第二焊接結構與遠離太陽能電池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邊緣的相同極性的集電柵線電連接,第二焊接結構沿第二方向的寬度小于第一焊接結構沿第二方向的寬度。其中,測試段與對應的第二焊接結構、第一焊接結構和端頭線中的至少一個之間的距離小于等于30mm。
6、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太陽能電池還包括:輔助測試電極,設置于端頭線與至少一條電連接的集電柵線的交匯處,且與端頭線電連接。其中,輔助測試電極沿第二方向的寬度小于第一焊接結構沿第二方向的寬度,且大于集電柵線的寬度,輔助測試電極沿第一方向的長度大于端頭線的寬度。設置輔助測試電極的集電柵線上的單個測試段中的接觸平臺的數量大于不設置輔助測試電極的集電柵線上的單個測試段中的接觸平臺的數量。
7、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各測試段位于對應的第一焊接結構所在直線的同一側。
8、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以通過太陽能電池的幾何中心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線為中軸線,設置在中軸線的第一側的測試段相對于對應的第一焊接結構所在直線沿第一方向偏移,設置在中軸線的第二側的測試段相對于對應的第一焊接結構所在直線沿第一方向偏移,且同一集電柵線上分布于第一側和第二側的測試段的偏移距離相等且偏移方向相反,第一側與第二側為相對側。
9、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與端頭線電連接的集電柵線上的測試段沿第二方向構成多條第一測試點序列。不與端頭線電連接的集電柵線上的測試段沿第二方向構成多條第二測試點序列。其中,第一測試點序列的數量與第二測試點序列的數量不同,且各第一測試點序列之間的間距大于各第二測試點序列之間的間距。
10、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各第一集電柵線上分別設置有多個沿第一方向間隔分布的第一測試段,且多個第一測試段構成沿第二方向間隔分布的多條第三測試點序列。各第二集電柵線上分別設置有多個沿第一方向間隔分布的第二測試段,且多個第二測試段構成沿第二方向間隔分布的多條第四測試點序列。第三測試點序列與第四測試點序列不共線。
11、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第一測試點序列與對應的端頭線共線,第二測試點序列與第一測試點序列不共線。
12、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測試段內形成的多個接觸平臺位于連續分布的多個凸起部的頂部,且各凸起部的頂部最多形成一個接觸平臺。
13、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位于測試段的兩端的接觸平臺的高度大于位于測試段的非兩端的接觸平臺的高度。
14、本公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光伏組件,包括:采用導電互連件連接的多個太陽能電池,導電互連件沿第二方向覆蓋各太陽能電池的部分區域。封裝層,用于覆蓋多個太陽能電池的表面。蓋板,用于覆蓋封裝層背離多個太陽能電池的表面。其中,至少一條集電柵線的未被導電互連件覆蓋區域上形成有至少一個測試段,集電柵線沿第一方向延伸,測試段包括多個沿第一方向間隔分布的接觸平臺,接觸平臺用于與探針相接觸,以對光伏組件進行電性能測試,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相交。
15、本公開通過在各集電柵線上設置具有多個接觸平臺的測試段,可以增強集電柵線與探針之間接觸的緊密型,實現了對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檢測,進而提升了太陽能電池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平臺具有遠離所述半導體基底的第一表面,所述太陽能電池還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電柵線包括極性相反且沿第二方向交替間隔分布的第一集電柵線和第二集電柵線,所述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測試段位于對應的所述第一焊接結構所在直線的同一側。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以通過所述太陽能電池的幾何中心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線為中軸線,設置在所述中軸線的第一側的所述測試段相對于對應的所述第一焊接結構所在直線沿所述第一方向偏移,設置在所述中軸線的第二側的所述測試段相對于對應的所述第一焊接結構所在直線沿所述第一方向偏移,且同一集電柵線上分布于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二側的測試段的偏移距離相等且偏移方向相反,所述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與所述端頭線電連接的集電柵線上的所述測試段沿所述第二方向構成多條第一測試點序列;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集電柵線上分別設置有多個沿所述第一方向間隔分布的第一測試段,且所述多個第一測試段構成沿所述第二方向間隔分布的多條第三測試點序列;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測試點序列與對應的所述端頭線共線,所述第二測試點序列與所述第一測試點序列不共線。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測試段內形成的多個接觸平臺位于連續分布的多個所述凸起部的頂部,且各所述凸起部的頂部最多形成一個所述接觸平臺。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測試段的兩端的接觸平臺的高度大于位于所述測試段的非兩端的接觸平臺的高度。
13.一種光伏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平臺具有遠離所述半導體基底的第一表面,所述太陽能電池還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電柵線包括極性相反且沿第二方向交替間隔分布的第一集電柵線和第二集電柵線,所述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測試段位于對應的所述第一焊接結構所在直線的同一側。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以通過所述太陽能電池的幾何中心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線為中軸線,設置在所述中軸線的第一側的所述測試段相對于對應的所述第一焊接結構所在直線沿所述第一方向偏移,設置在所述中軸線的第二側的所述測試段相對于對應的所述第一焊接結構所在直線沿所述第一方向偏移,且同一集電柵線上分布于所述第一側和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童洪波,鄧圣杰,靳玉鵬,劉慶平,殷瑋瑋,
申請(專利權)人: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