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腹部調理裝置。
技術介紹
1、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醫務人員通常采用艾灸和按摩兩種方法來調理治療腹部不適的患者。艾灸,簡稱灸療或灸法,艾柱是用艾葉制成的艾灸條,艾柱點燃之后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腹部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調理方法。按摩,醫務人員通過按揉腹部促進腸道蠕動,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調理方法。在相關技術中,在對患者腹部進行艾灸和按摩時,需要單獨進行,大大延長了治療時間。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腹部調理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腹部調節裝置無法同時進行艾灸和按摩的技術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腹部調理裝置,包括:
3、固定組件,所述固定組件包括腹帶和固定環,所述腹帶佩戴于患者腹部,所述固定環安裝于所述腹帶;
4、艾灸組件,所述艾灸組件包括隔熱罩和艾灸容器,所述隔熱罩安裝于所述固定環,并罩設于患者腹部,所述艾灸容器可拆卸地卡接于所述隔熱罩;
5、按摩組件,所述按摩組件包括旋轉件和按摩件,所述旋轉件可旋轉地穿設于所述艾灸容器,所述按摩件安裝于所述旋轉件的其中一端,并跟隨所述旋轉件旋轉,且位于所述隔熱罩內。
6、可選地,所述旋轉件包括第一旋轉結構、收納槽、第二旋轉結構和彈性結構,所述第一旋轉結構穿設于所述艾灸容器,所述收納槽開設于所述第一旋轉結構,所述第二旋轉結構
7、可選地,所述第一旋轉結構包括轉套、第一擋環和第二擋環,所述轉套可旋轉地穿設于所述艾灸容器,所述第一擋環連接于所述轉套遠離所述固定環的一端,所述第二擋環連接于所述轉套遠離所述第一擋環的一端,并和所述轉套、所述第一擋環圍合形成所述收納槽;所述第二旋轉結構包括轉軸和擋板,所述轉軸穿設于所述第一擋環,所述擋板連接于所述轉軸靠近所述第一擋環的一端,所述彈性結構抵持于所述第一擋環和所述擋板之間。
8、可選地,所述第一旋轉結構還包括多個限位槽,多個所述限位槽均開設于所述第二擋環;所述第二旋轉結構還包括多個限位塊,多個所述限位塊均連接于所述轉軸的外周,并和多個所述限位槽一一對應設置。
9、可選地,所述第一旋轉結構還包括擋臺,所述擋臺連接于所述轉套的外周壁,并和所述艾灸容器形成限位。
10、可選地,所述隔熱罩包括罩筒、罩邊和多個卡接槽,所述罩筒安裝于所述固定環,并罩設于患者腹部,所述罩邊連接于所述罩筒遠離所述固定環的一端,多個所述卡接槽均開設于所述罩邊;所述艾灸容器包括桶體、多個透氣孔、多個第一卡接塊、桶蓋和多個第二卡接塊,所述桶體穿設于所述罩邊,多個所述透氣孔均開設于所述桶體,多個所述第一卡接塊均連接于所述桶體遠離所述固定環的一端,并和多個所述卡接槽一一對應卡接,所述桶蓋罩設于所述桶體。
11、可選地,所述艾灸組件還包括限位件和多個固定件,所述限位件可旋轉地安裝于所述罩邊,多個所述固定件均連接于所述罩邊,并被配置為通過所述限位件對所述第一卡接塊和所述第二卡接塊限位,且和多個所述第一卡接塊一一對應設置。
12、可選地,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環、多個限位板、多個避位槽和多個腰型孔,所述限位環可旋轉地套設于所述罩邊,多個所述限位板均連接于所述限位環的內壁,并和多個所述第一卡接塊一一對應設置,所述避位槽開設于任意相鄰兩個所述限位板之間,多個所述避位槽和多個所述第一卡接塊一一對應設置,多個所述腰型孔分別開設于多個所述限位板;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桿和固定塊,所述固定桿連接于所述罩邊,并穿設于所述腰型孔,且位于所述腰型孔的其中一端,所述固定塊連接于所述固定桿遠離所述罩邊的一端,且位于所述限位板背向所述罩邊的一側。
13、可選地,所述第一擋環開設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孔和所述收納槽連通;所述按摩組件還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其中一端卡接于所述卡接孔,并且能夠帶動所述第一擋環旋轉。
14、可選地,所述按摩件包括安裝桿和多個滾珠,所述安裝桿連接于所述旋轉件靠近所述固定環的一端,多個所述滾珠均可旋轉地限位于所述安裝桿,且間隔設置。
15、本申請提供的腹部調理裝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16、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腹部調理裝置,采用艾灸容器,能夠對患者腹部進行艾灸。采用旋轉件和按摩件,能夠按揉患者腹部。將旋轉件穿設于艾灸容器,在艾灸過程中,能夠按揉患者腹部。相較于相關技術,無需單獨進行,有效地縮短了治療時間,提高了治療效率,有助于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腹部調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調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件(31)包括第一旋轉結構(311)、收納槽(312)、第二旋轉結構(313)和彈性結構(314),所述第一旋轉結構(311)穿設于所述艾灸容器(22),所述收納槽(312)開設于所述第一旋轉結構(311),所述第二旋轉結構(313)可滑動地安裝于所述第一旋轉結構(311),并跟隨所述第一旋轉結構(311)旋轉以帶動所述按摩件(32)轉動,所述彈性結構(314)安裝于所述收納槽(312)內,并抵持于所述第一旋轉結構(311)內壁和所述第二旋轉結構(313)之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腹部調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轉結構(311)包括轉套(3111)、第一擋環(3112)和第二擋環(3113),所述轉套(3111)可旋轉地穿設于所述艾灸容器(22),所述第一擋環(3112)連接于所述轉套(3111)遠離所述固定環(12)的一端,所述第二擋環(3113)連接于所述轉套(3111)遠離所述第一擋環(3112)的一端,并和所述轉套(3111)、所述第一擋環(3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腹部調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轉結構(311)還包括多個限位槽(3114),多個所述限位槽(3114)均開設于所述第二擋環(3113);所述第二旋轉結構(313)還包括多個限位塊(3133),多個所述限位塊(3133)均連接于所述轉軸(3131)的外周,并和多個所述限位槽(3114)一一對應設置。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腹部調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轉結構(311)還包括擋臺(3115),所述擋臺(3115)連接于所述轉套(3111)的外周壁,并和所述艾灸容器(22)形成限位。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調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罩(21)包括罩筒(211)、罩邊(212)和多個卡接槽(213),所述罩筒(211)安裝于所述固定環(12),并罩設于患者腹部,所述罩邊(212)連接于所述罩筒(211)遠離所述固定環(12)的一端,多個所述卡接槽(213)均開設于所述罩邊(212);所述艾灸容器(22)包括桶體(221)、多個透氣孔(222)、多個第一卡接塊(223)、桶蓋(224)和多個第二卡接塊(225),所述桶體(221)穿設于所述罩邊(212),多個所述透氣孔(222)均開設于所述桶體(221),多個所述第一卡接塊(223)均連接于所述桶體(221)遠離所述固定環(12)的一端,并和多個所述卡接槽(213)一一對應卡接,所述桶蓋(224)罩設于所述桶體(221)。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腹部調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組件(2)還包括限位件(23)和多個固定件(24),所述限位件(23)可旋轉地安裝于所述罩邊(212),多個所述固定件(24)均連接于所述罩邊(212),并被配置為通過所述限位件(23)對所述第一卡接塊(223)和所述第二卡接塊(225)限位,且和多個所述第一卡接塊(223)一一對應設置。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腹部調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23)包括限位環(231)、多個限位板(232)、多個避位槽(233)和多個腰型孔(234),所述限位環(231)可旋轉地套設于所述罩邊(212),多個所述限位板(232)均連接于所述限位環(231)的內壁,并和多個所述第一卡接塊(223)一一對應設置,所述避位槽(233)開設于任意相鄰兩個所述限位板(232)之間,多個所述避位槽(233)和多個所述第一卡接塊(223)一一對應設置,多個所述腰型孔(234)分別開設于多個所述限位板(232);所述固定件(24)包括固定桿(241)和固定塊(242),所述固定桿(241)連接于所述罩邊(212),并穿設于所述腰型孔(234),且位于所述腰型孔(234)的其中一端,所述固定塊(242)連接于所述固定桿(241)遠離所述罩邊(212)的一端,且位于所述限位板(232)背向所述罩邊(212)的一側。
9.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腹部調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擋環(3112)開設有卡接孔(3116),所述卡接孔(3116)和所述收納槽(312)連通;所述按摩組件(3)還包括手柄(33),所述手柄(33)的其中一端卡接于所述...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腹部調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調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件(31)包括第一旋轉結構(311)、收納槽(312)、第二旋轉結構(313)和彈性結構(314),所述第一旋轉結構(311)穿設于所述艾灸容器(22),所述收納槽(312)開設于所述第一旋轉結構(311),所述第二旋轉結構(313)可滑動地安裝于所述第一旋轉結構(311),并跟隨所述第一旋轉結構(311)旋轉以帶動所述按摩件(32)轉動,所述彈性結構(314)安裝于所述收納槽(312)內,并抵持于所述第一旋轉結構(311)內壁和所述第二旋轉結構(313)之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腹部調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轉結構(311)包括轉套(3111)、第一擋環(3112)和第二擋環(3113),所述轉套(3111)可旋轉地穿設于所述艾灸容器(22),所述第一擋環(3112)連接于所述轉套(3111)遠離所述固定環(12)的一端,所述第二擋環(3113)連接于所述轉套(3111)遠離所述第一擋環(3112)的一端,并和所述轉套(3111)、所述第一擋環(3112)圍合形成所述收納槽(312);所述第二旋轉結構(313)包括轉軸(3131)和擋板(3132),所述轉軸(3131)穿設于所述第一擋環(3112),所述擋板(3132)連接于所述轉軸(3131)靠近所述第一擋環(3112)的一端,所述彈性結構(314)抵持于所述第一擋環(3112)和所述擋板(3132)之間。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腹部調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轉結構(311)還包括多個限位槽(3114),多個所述限位槽(3114)均開設于所述第二擋環(3113);所述第二旋轉結構(313)還包括多個限位塊(3133),多個所述限位塊(3133)均連接于所述轉軸(3131)的外周,并和多個所述限位槽(3114)一一對應設置。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腹部調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轉結構(311)還包括擋臺(3115),所述擋臺(3115)連接于所述轉套(3111)的外周壁,并和所述艾灸容器(22)形成限位。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調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罩(21)包括罩筒(211)、罩邊(212)和多個卡接槽(213),所述罩筒(211)安裝于所述固定環(12),并罩設于患者腹部,所述罩邊(212)連接于所述罩筒(211)遠離所述固定環(12)的一端,多個所述卡接槽(213)均開設于所述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曲柳,袁群,方悅輝,楊旭,張楊歡,魏攀,王萍,彭佳繡,
申請(專利權)人:湖南中醫藥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