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防漏氣麻醉面罩。
技術介紹
1、目前麻醉面罩主要應用于麻醉誘導、急救復蘇以及其他需要對患者進行正壓通氣的氣道管理過程中,偶爾也用于普通氧療。
2、麻醉面罩一般包括面罩體和充氣囊,在使用麻醉面罩時,如果面罩體與患面部貼合不好,可以用力使充氣囊變形,以填充面罩體與患者面部之間的縫隙,降低漏氣概率。
3、但是,當麻醉面罩應用于老年消瘦患者、下頜長尖的患者、無牙患者以及顳頜關節處凹陷患者時,硬質pvc材質的面罩體與患者面部之間的間隙過大,即使用力使充氣囊發生形變,也很難填充面罩體與患者面部之間的縫隙,不能使麻醉面罩與患者面部完美貼合,正壓通氣時漏氣發生率較高,從而導致患者無法得到充分的氧氣供應。
4、綜上,傳統的麻醉面罩對不同面部特征的患者適應性較差,不能完美貼合患者面部。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漏氣麻醉面罩,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麻醉面罩對不同面部特征的患者適應性較差,不能完美貼合患者面部的技術問題。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具體提供一種防漏氣麻醉面罩,包括由第一罩體、第二罩體和軟質硅膠面組成的面罩;
3、所述第一罩體和所述第二罩體的底部邊緣均與充氣囊相連接,所述充氣囊能夠與面部貼合;
4、所述面罩上設置有氧氣的進氣接口和所述充氣囊的充氣閥;
5、所述軟質硅膠面設置于所述第一罩體和所述第二罩體之間,用于連接所述第一罩體和所述第二罩體,使所述第一罩體和所
6、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罩體與所述軟質硅膠面的連接邊緣所在平面與所述第一罩體的底邊垂直,所述第二罩體與所述軟質硅膠面的連接邊緣所在平面與所述第二罩體的底邊的夾角為50°-70°。
7、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進氣接口位于所述第一罩體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罩體與所述軟質硅膠面的連接面的邊緣處;
8、所述充氣閥位于所述第一罩體的邊緣。
9、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第一罩體和所述第二罩體上均設置有手指切跡,以便操作面罩。
10、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手指切跡分別位于兩個罩體的中間位置。
11、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手指切跡分別為拇指切跡和食指切跡。
12、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兩個所述手指切跡中間分別固定粘接有第一魔術貼毛面,所述第一魔術貼毛面與綁帶上的第一魔術貼勾面粘接;
13、所述綁帶能夠套在患者頭上,以將所述面罩固定在患者面部。
14、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綁帶包括兩條面部條帶、兩條顳部條帶和兩條枕部條帶;
15、兩個所述第一魔術貼勾面分別設置于兩個所述面部條帶的中部;
16、所述面部條帶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兩條所述顳部條帶上,并且所述面部條帶的兩個端部均為彈性帶;
17、所述顳部條帶的兩端分別與兩條所述枕部條帶的兩個同側端頭連接,使兩條所述顳部條帶和兩條所述枕部條帶形成閉環帶,并且其中一個所述顳部條帶的兩端均通過松緊調節結構與所述枕部條帶的端頭連接。
18、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松緊調節結構包括固定設置于所述顳部條帶端頭的扣環、固定設置于所述枕部條帶上的第二魔術貼勾面和第二魔術貼毛面;
19、所述第二魔術貼勾面能夠穿過所述扣環,并與所述第二魔術貼毛面粘接。
20、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而本申請的面罩包括第一罩體、第二罩體和軟質硅膠面三部分,軟質硅膠面設置在第一罩體和第二罩體之間,使得第一罩體和第二罩體的底邊既可以處于同一平面,又可以在一定定的范圍內使得第一罩體和第二罩體的底邊呈現一定的夾角(即,第一罩體可以輕易地相對于第二罩體發生彎折),可以適應更多患者的面部特征(例如老年消瘦患者以及下頜長尖的患者),減小面罩與患者面部之間的縫隙寬度,使得充氣囊能夠順利的填充面罩與患者面部之間的縫隙,降低漏氣的概率。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防漏氣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漏氣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漏氣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漏氣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防漏氣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防漏氣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防漏氣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防漏氣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防漏氣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防漏氣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漏氣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漏氣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漏氣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防漏氣麻醉...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