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水下航行器,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水下航行器艙門開合機構。
技術介紹
1、當前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對海洋的研究和開發,這必然推動了有關auv、ruv、uuv等各類水下產品的迅速發展。航行器作為海洋作業的重要技術裝備,是探查、開發和利用海洋的重要一環。在某水下航行器艙門開閉結構設計中,艙門結構為直線段和曲線段兩部分組成,艙門長度約為560mm,單扇艙門寬度約為260mm,要求艙門開關不能與其他機構發生干涉,且通過電機驅動,可靠性高。
2、現有技術中,采用兩側艙門向下模式開艙門,通過電機旋轉帶動螺桿旋轉打開艙門,艙門在開啟過程中處于豎直狀態,受到水流擾動較大,不利于整體航行器的穩定性調節。
3、針對現有技術中艙門開啟過程中處于豎直狀態,受到水流擾動較大,不利于整體航行器的穩定性調節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水下航行器艙門開合機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艙門開啟過程中處于豎直狀態,受到水流擾動較大,不利于整體航行器的穩定性調節的問題。
2、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水下航行器艙門開合機構,該開合機構包括:框架主體,于所述框架主體的外圍設置有蒙皮;艙門,所述艙門為兩扇門;當所述艙門處于閉合狀態時,所述艙門與所述蒙皮圍成頂面和底面開口、側面封閉的弧形結構體;第一軸,所述第一軸設置于所述艙門和所述蒙皮交界處,且通過連接件固定于所述框架主體上;第二軸,所述第二軸通過連接件固定于所述艙門上;所述第二軸通過連
3、可選的,所述框架主體為π型結構,包括:頂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頂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上并與兩個所述支板垂直連接;所述第一支板與所述第二支板平行;所述第一支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板的一端分別位于所述蒙皮與所述艙門的兩個交界處。
4、可選的,還包括:齒輪;所述電機的底部設置有輸出軸;所述輸出軸與所述齒輪連接,用于驅動所述齒輪轉動;所述齒輪與所述第一軸連接,用于帶動所述第一軸自轉。
5、可選的,還包括:連桿;所述連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艙門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框架主體上;當所述艙門轉動時,帶動所述連桿轉動。
6、可選的,于所述艙門上固定設置有u型夾,所述連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u型夾內;于所述頂板的底部設置有連接軸;所述連桿的另一端與所述連接軸固定連接。
7、可選的,所述連桿靠近所述連接軸的一端為弧形結構。
8、可選的,所述連接件包括固定連接的固定塊和圓環;所述圓環套設在所述第一軸或所述第二軸上;所述固定塊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板或所述第二支板或所述艙門上。
9、可選的,所述第一軸、所述第二軸、所述電機、所述齒輪、所述連桿均設置有兩個。
10、可選的,所述第一軸、所述第二軸、所述電機、所述齒輪、所述連桿、所述第一支板、所述第二支板均位于所述弧形結構體內。
11、可選的,所述框架主體為一體式結構。
12、本技術的有益效果:
13、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水下航行器艙門開合機構,其包括:框架主體,于所述框架主體的外圍設置有蒙皮;艙門,所述艙門為兩扇門;當所述艙門處于閉合狀態時,所述艙門與所述蒙皮圍成頂面和底面開口、側面封閉的弧形結構體;第一軸,所述第一軸設置于所述艙門和所述蒙皮交界處,且通過連接件固定于所述框架主體上;第二軸,所述第二軸通過連接件固定于所述艙門上;所述第二軸通過連接架與所述第一軸連接;電機,所述電機固定于所述框架主體上,用于驅動所述第一軸自轉;當艙門閉合、所述第一軸自轉時,通過所述連接架帶動所述第二軸繞所述第一軸轉動,所述艙門沿所述蒙皮方向打開。本技術采用兩扇門向外反轉模式開艙門,能夠使得艙門在開啟狀態下受到水流的擾動較小,保證航行器的平穩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水下航行器艙門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門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門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齒輪;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門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桿;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門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門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門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門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門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門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水下航行器艙門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門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門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齒輪;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門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桿;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航行器艙門開合機構,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菁,梁福順,劉彧,薛永軍,方勇,暢顯龍,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船舶集團汾西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