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具,具體是指一種血液透析管路的固定夾。
技術介紹
1、血液透析是尿毒癥患者維持生命的必要治療手段,對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規每周進行血透治療3次,每次治療時間需要4小時,治療時體外循環管路與患者血管通路連接,一旦固定不妥善可能導致血路管打折或管路滑脫,從而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嚴重者可威脅到患者生命。血液透析實際工作中一直缺乏妥善的血路管固定裝置,通常以膠帶或者止血鉗將血路管固定于患者衣服或者被子上,因患者活動或牽拉以及重力作用可能發生管路下滑。
2、目前,大多數血透中心都采用止血鉗固定或者膠布固定,由于2016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中華護理學會血液透析專業委員會編制的《血液凈化中心醫院感染防控護理管理指南》中提到:“止血鉗、巾鉗”等不建議再使用,如果仍在使用,必須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至于建議取消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大家漸漸意識到,除了在耗材的一次性使用、機器內外部消毒擦拭、床單位的每人每次更換等等感控環節我們相對重視,固定血路管的止血鉗在使用后的處理往往是一個非常容易被忽視的問題,由于止血鉗的使用和消毒問題,止血鉗的替換(替代)、取消成了大勢所趨。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目前血液透析管路固定效果差,容易出現管路打折影響管路流量、管路找尋時容易發生錯亂的問題,管路滑脫等問題。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血液透析管路的固定夾,包括下板、軸座一、加固齒、上板、管路固定座、軸座二、彈簧、軸座、轉軸,上板底部對
3、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在于:整體結構簡單精巧,零部件選擇、連接方式和整體工作原理合理且完備,通過彈簧連接的上板和下板組成一個可反復使用的夾子結構,夾子的上板裝配有一個可旋轉的管路固定座,管路固定座表面開設有穿管槽,血透體外循環管路連接凹槽同時開口自身的形狀以及依靠摩擦力固定的方式不會導致管路內部的流量減小,保證了血液透析的效果從而方便對管路進行固定和解除固定,裝置上管槽分別用紅色,藍色標識,直觀區分動靜脈管路,并且能旋轉適應各種角度,順應患者需求,避免管路彎折、滑脫,安全性高,因管路固定器是一人一用物品杜絕了交叉使用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并且在經濟效益上,該血透管路固定裝置,制作成本低,操作簡單,讓護理工作更方便也更放心,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減少了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保證了透析患者的安全。
4、進一步的,上板和下板的前端均加工有多個加固齒。
5、進一步的,上板設有一個下凹的軸座,管路固定座底部設有一個規格與軸座適配的轉軸,轉軸與軸座轉動連接。
6、進一步的,管路固定座的兩個半開放式槽體裝置上管槽分別噴涂紅色和藍色標識。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血液透析管路的固定夾,包括下板(1)、軸座一(2)、加固齒(3)、上板(4)、管路固定座(5)、軸座二(6)、彈簧(7)、軸座(8)、轉軸(9)、防滑紋路(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4)底部對稱設有兩個軸座二(6),下板(1)上在對應位置處設有兩個規格與軸座二(6)適配的軸座一(2),兩對軸座一(2)、軸座二(6)間裝配有彈簧(7);所述上板(4)頂部一端設有管路固定座(5),另一端加工有防滑紋路(10),管路固定座(5)內設有兩個用于固定血透管路的半開放式槽體,半開放式槽體與管路固定座(5)的座體一體加工成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血液透析管路的固定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4)和下板(1)的前端均加工有多個加固齒(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血液透析管路的固定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4)設有一個下凹的軸座(8),管路固定座(5)底部設有一個規格與軸座(8)適配的轉軸(9),轉軸(9)與軸座(8)轉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血液透析管路的固定夾,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固定座(5)的兩個半開放式槽體裝置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血液透析管路的固定夾,包括下板(1)、軸座一(2)、加固齒(3)、上板(4)、管路固定座(5)、軸座二(6)、彈簧(7)、軸座(8)、轉軸(9)、防滑紋路(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4)底部對稱設有兩個軸座二(6),下板(1)上在對應位置處設有兩個規格與軸座二(6)適配的軸座一(2),兩對軸座一(2)、軸座二(6)間裝配有彈簧(7);所述上板(4)頂部一端設有管路固定座(5),另一端加工有防滑紋路(10),管路固定座(5)內設有兩個用于固定血透管路的半開放式槽體,半開放式槽體與管路固定座(5)的...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