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光學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光學元件和面板燈,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學板,所述光學板設有第一表面和與第一表面相對設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設有第一光學結構,所述第二表面設有第二光學結構;所述第一光學結構包括若干個拼接的光學凹槽,所述光學凹槽的底壁由若干個光學面拼接而成;所述第二光學結構包括若干個呈陣列排布的光學凸塊。采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防眩光效果好。眩光效果好。眩光效果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光學元件和面板燈
[0001]本技術涉及光學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光學元件和面板燈。
技術介紹
[0002]現有側發光面板燈包括有棱晶板、擴散膜和導光板等部件,這些部件的配合設置可使光線更均勻,起到防眩光的效果。例如:專利號為201820121961.1公開了“一種低眩光的LED落地燈”,包括落地板,與落地板連接的燈桿,與燈桿連接的燈框;燈框包括光源模組、出光結構和方框,光源模組和出光結構鑲嵌在方框內;所述出光結構設有透明亞克力板、導光板、擴散膜和棱晶板,透明亞克力板、導光板、擴散膜和棱晶板從上往下依次排列在方框內部,光源模組的燈珠正對導光板。專利號為202022641136.4公開了“一種可用于醫療照明的面板燈”,包括面板框和LED燈珠,所述LED燈珠安裝于所述面板框內,所述面板框內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內從下往上依次層疊安裝有棱晶板、擴散板、導光板、反射膜和后蓋板。
[0003]然而,它們都存在部件多的問題,生產組裝時需要將逐個部件依次裝入燈體內,其不僅因物料品類多而造成運輸、倉儲和制造成本高,而且組裝時間長,生產效率低。此外,多種物料的設置會存在材質不同的問題,在受環境溫濕度的影響時,會發生收縮性不同步的現象,導致局部界面會出現不均勻現象,使光的損耗增大,整燈的光效欠佳。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光學元件,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防眩光效果好。
[0005]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在于,提供一種包括該光學元件的面板燈。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光學元件,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學板,所述光學板設有第一表面和與第一表面相對設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設有第一光學結構,所述第二表面設有第二光學結構;
[0007]所述第一光學結構包括若干個拼接的光學凹槽,所述光學凹槽的底壁由若干個光學面拼接而成;所述第二光學結構包括若干個呈陣列排布的光學凸塊。
[0008]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光學面為平面。
[0009]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光學面為自第一表面向光學板內部傾斜延伸設置;
[0010]所述光學面沿光學凹槽的周向排布設置。
[0011]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光學面的形狀為三角形。
[0012]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光學凹槽的底壁由5
?
8個光學面拼接而成。
[0013]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光學凹槽的最大寬度為4
?
5mm,最大高度為3
?
5mm。
[0014]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光學結構和光學板側邊的最小距離為1
?
3mm,所述第一光學結構和光學板底邊的最小距離為1
?
3mm。
[0015]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光學凸塊的形狀為圓柱體;
[0016]所述光學凸塊的高度為3
?
5μm。
[0017]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透明材料為PMMA、PS或MS。
[0018]相應地,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面板燈,所述面板燈包括上述的光學元件和光源,所述光源的發光面朝向光學板的側面。
[0019]實施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術的光學元件在光學板的兩表面上分別設有第一光學結構和第二光學結構,第一光學結構包括若干個拼接的光學凹槽,所述光學凹槽的底壁由若干個光學面拼接而成;所述第二光學結構包括若干個呈陣列排布的光學凸塊。從光學板側面照射入光源板內的光線通過第二光學結構的光學凸塊的反射和折射,將光線導向第一光學結構,再經第一光學結構控光后照射到外界。光線經第二光學結構調整后均勻分布,光學凸塊的結構可使更多的光線得到反射和折射,減少光的損耗,提高光的利用率。經第一光學結構控光后可減少眩光,防眩光效果好。再者,現有棱晶板的錐體頂端點因光線匯聚,會比其余區域更亮,防眩光效果欠佳。而本技術第一光學結構采用的是光學凹槽設計,可防止該問題的出現,防眩光效果好。
[0021]此外,本技術在一塊光學板上通過熱壓工藝一次實現兩面的光學結構,既能實現導光控光,又避免因多種物料的使用所導致的成本高、生產效率高、光損耗高等問題,從而提高整燈的光效,使整燈出光更均勻、柔和且眩光小。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本技術光學元件的主視圖;
[0023]圖2是圖1的A處放大圖;
[0024]圖3是圖1沿B
?
B線的剖視圖;
[0025]圖4是圖1的后視圖;
[0026]圖5是圖4的C處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僅此聲明,本技術在文中出現或即將出現的上、下、左、右、前、后、內、外等方位用詞,僅以本技術的附圖為基準,其并不是對本技術的具體限定。
[0028]參見圖1
?
5所示,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光學元件,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學板1,所述光學板1設有第一表面11和與第一表面11相對設置的第二表面12,所述第一表面11設有第一光學結構,所述第二表面12設有第二光學結構。
[0029]所述第一光學結構包括若干個拼接的光學凹槽13,所述光學凹槽13的底壁由若干個光學面131拼接而成;所述第二光學結構包括若干個呈陣列排布的光學凸塊14。
[0030]本技術的光學元件在光學板的兩表面上分別設有第一光學結構和第二光學結構,第一光學結構包括若干個拼接的光學凹槽,所述光學凹槽的底壁由若干個光學面拼接而成;所述第二光學結構包括若干個呈陣列排布的光學凸塊。從光學板側面照射入光源板內的光線通過第二光學結構的光學凸塊的反射和折射,將光線導向第一光學結構,再經第一光學結構控光后照射到外界。光線經第二光學結構調整后均勻分布,光學凸塊的結構可使更多的光線得到反射和折射,減少光的損耗,提高光的利用率。經第一光學結構控光后
可減少眩光,防眩光效果好。再者,現有棱晶板的錐體頂端點因光線匯聚,會比其余區域更亮,防眩光效果欠佳。而本技術第一光學結構采用的是光學凹槽設計,可防止該問題的出現,防眩光效果好。
[0031]此外,本技術在一塊光學板上通過熱壓工藝一次實現兩面的光學結構,既能實現導光控光,又避免因多種物料的使用所導致的成本高、生產效率高、光損耗高等問題,從而提高整燈的光效,使整燈出光更均勻、柔和且眩光小。
[0032]優選地,所述光學面131為平面。通過多個光學平面的設置,對照射到第一表面上的光線進行過濾擴散,從而降低眩光。具體的,所述光學面131的形狀大小相同。所述光學面131為自第一表面11向光學板1內部傾斜延伸設置。所述光學面131沿光學凹槽13的周向排布設置,所述光學面131和第一表面11的夾角均相等。
[0033]優選地,所述光學面13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光學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學板,所述光學板設有第一表面和與第一表面相對設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設有第一光學結構,所述第二表面設有第二光學結構;所述第一光學結構包括若干個拼接的光學凹槽,所述光學凹槽的底壁由若干個光學面拼接而成;所述第二光學結構包括若干個呈陣列排布的光學凸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面為平面。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面為自第一表面向光學板內部傾斜延伸設置;所述光學面沿光學凹槽的周向排布設置。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面的形狀為三角形。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凹槽的底壁由5
?
8個光學面拼接而成。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程衛強,王志宏,
申請(專利權)人:佛山照明禪昌光電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