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給襯底裝配電氣元件的自動裝配機(11)包括:第一控制裝置(1),其中將第一CAN控制器(3)分配給所述第一控制裝置;第一協議轉換器模塊(5),其與所述第一CAN控制器(3)電氣連接,以便將符合IrDA協議的數據轉換成符合CAN協議的數據并且將符合CAN協議的數據轉換成符合IrDA協議的數據;第一紅外接收器(7)和IrDA兼容的第一紅外接收器(9),這兩者都與所述第一協議轉換器模塊(5)電氣耦合;其中所述第一紅外發送器(7)可以與分配給電氣元件供給裝置(12)的第二紅外接收器(10)光耦合,并且所述第一紅外接收器(9)可以與分配給所述供給裝置(12)的第二紅外發送器(8)光耦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自動裝配機(Bestueckautomaten)、一種供給裝置和一種裝配系統,其被如此構造,以致可以以光學方式傳輸數據,以及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傳輸數據的相應方法。
技術介紹
現代工業生產系統大多數以模塊方式來組建。因此,例如用于襯底的自動裝配機一般由主殼體或者機架和大多數多個供給裝置組成,其中襯底的傳送線路、裝配頭的定位系統以及自動裝配機的中央控制單元位于所述主殼體或者機架上,并且所述多個供給裝置被耦合在自動裝配機上,以用于在傳送線路一側提供電氣元件。除了位于自動裝配機的主殼體或者機架中的中央控制單元之外,諸如裝配頭或者供給裝置等子系統具有自身的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只由中央控制單元來控制,但此外自給自足地工作。為了諸如進給時刻或者進給寬度從中央控制單元到供給裝置的傳輸的數據交換,要求更快、更可靠并且更便宜的數據傳輸系統。在從公開文獻EP-0453370已知的自動裝配機中,供給裝置的控制裝置和自動裝配機的中央控制單元借助于電氣插塞連接彼此相連接。利用該插塞連接同時也保證供給裝置的供電。在現代自動裝配機的情況下,現在能夠同時將很大數量的供給裝置并排地安裝在自動裝配機上。對于用戶來說由于電氣插塞連接而產生的敷設電纜費用是相當多的并且是有錯誤的。因此,例如在更換供給裝置時可能忘記拔出插塞連接,由此可能發生插塞連接的中斷,并且因此可能出現供給裝置發生故障。因為供給裝置可能具有非常小的寬度,所以插塞連接也必須更狹窄,由此在耦合或者去除供給裝置時產生更差的可操作性。在這種工業生產系統中,現場總線系統越來越多地被用于單個子系統之間的通信。這種系統的使用帶來一系列優點,例如減少的敷設電纜費用、提高的可靠性、整個系統的簡化的可測試性和更高的干擾安全性。盡管敷設電纜費用減少了一些,但是在使用現場總線系統時也存在上述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專利技術的任務是,提供一種自動裝配機、一種電氣元件供給裝置、一種裝配系統、和一種用于傳輸數據的方法,其保證改善的可操作性。該任務通過按照獨立權利要求所述的自動裝配機、供給裝置、裝配系統和方法來解決。有利的改進方案是從屬權利要求的主題。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裝配機包括第一控制裝置,其中第一CAN控制器被分配給所述第一控制裝置;第一協議轉換器模塊,其與所述第一CAN控制器電氣連接,并且被如此構成,以致其可以將符合CAN協議的數據轉換成符合IrDA協議的數據并且相反地將符合IrDA協議的數據轉換成符合CAN協議的數據。第一協議轉換器模塊與第一紅外發送器和IrDA兼容的第一紅外接收器電氣連接,所以不僅可以發送而且可以接收作為相應的紅外光信號的符合IrDA協議的電氣數據。在此情況下,將第一紅外發送器和第一紅外接收器如此布置在自動裝配機上,以致第一紅外發送器可以與電氣元件供給裝置的第二紅外接收器這樣光耦合,并且第一紅外接收器可以與該供給裝置的第二紅外發送器這樣光耦合,使得能夠傳輸數據。如此構成的自動裝配機帶來以下優點,即通過光數據傳輸或者無接觸數據傳輸,不再需要用于與供給裝置進行數據交換的插塞連接。由此,用戶友好性顯著提高,并且消除了電氣插塞連接損壞的危險。另外,借助于CAN總線的數據通信的優點能夠與光數據傳輸的優點相聯合,這基于傳輸安全性帶來其他優點。在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有利的改進方案中,自動裝配機包括用初級線圈纏繞的第一磁芯,所述初級線圈與分配給該自動裝配機的電壓源相連接。第一磁芯被如此布置在自動裝配機上,以致可以與供給裝置的用次級線圈纏繞的第二磁芯耦合。為了保證第一和第二磁芯之間的可靠接觸,相對于自動裝配機彈性地放置第一磁芯,使得在耦合狀態中將第一磁芯壓向第二磁芯,并且磁芯朝向彼此的接觸面以盡可能小的間隙可靠地彼此相鄰。為了保證盡可能強的磁場聚束或者保證良好的能量傳輸,磁芯可以由具有高磁導率(即高的磁場導磁率)的材料、例如鐵氧體制成。通過感應式能量傳輸可以棄用電氣插塞連接。因為實際上可以完全棄用電氣插塞連接,所以感應式能量傳輸突出地用自動裝配機和供給裝置之間的光數據傳輸來補充。由此,對于操作者來說在改裝供給裝置時產生可觀的操作優點,并且插頭不再可能斷開。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另一有利改進方案的特征在于,彈性地放置的第一磁芯附加地可旋轉地被放置。由此保證,在壓緊狀態中,第一和第二磁芯的朝向彼此的接觸面總是平行地相互鄰近。在自動裝配機側或者在供給裝置側,由于熱變形在放置相應磁芯時可能出現變形,這可能導致在磁芯之間形成間隙。但是,通過可旋轉地放置第一磁芯可以補償這種變形。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動裝配機的改進方案的特征在于,如此狹窄地實現第一磁芯,以致其不超過耦合在自動裝配機上的供給裝置的寬度,并且其在用初級線圈纏繞的范圍中與初級線圈一起不超過該供給裝置的寬度。因為為了在預先規定的空間中能夠在自動裝配機上設置盡可能多的供給裝置而盡可能狹窄地實現供給裝置,所以如此狹窄地構造第一磁芯,以致其自身與初級線圈一起不超出所耦合的供給裝置。由此,能夠在自動裝配機上實現供給裝置的微小柵距。在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另一改進方案中,第一磁芯具有拉丁字母“E”的形狀,其中只有中間臂(Schenkel)用初級線圈來纏繞。磁芯的這種形狀允許非常有效的能量傳輸。在耦合狀態中,自動裝配機的第一磁芯和供給裝置的第二磁芯分別在第三臂的自由端面處接觸。另外,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另一有利的改進方案,至少在中間臂的延長區域內如此狹窄地構成E形第一磁芯的連接三個臂的背部,以致其至少在第一磁芯的一側與中間臂齊平地閉合,以便能夠在那里引導初級線圈的連接線。如上所述,第一磁芯與初級線圈的整體不應超過耦合在自動裝配機上的供給裝置的寬度。為了防止初級線圈的供給線在一側超出供給裝置,至少在中間臂的延長區域內如此狹窄地構成E形第一磁芯的連接三個臂的背部,以致能夠在那里引導初級線圈的連接線。因此,可以在自動裝配機側實現第一磁芯的盡可能窄的柵距,由此能夠在自動裝配機上安裝盡可能大的數量的供給裝置。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供給裝置適于利用相應的自動裝配機無接觸地傳輸數據。類似于按照權利要求1所表征的自動裝配機,供給裝置包括具有第二CAN控制器的第二控制裝置、第二協議轉換器模塊、第二紅外發送器和第二紅外接收器。在此,第二紅外接收器和第二紅外發送器如此被設置在供給裝置上,以致第二紅外接收器可以與自動裝配機的第一紅外發送器耦合,并且第二紅外發送器可以與自動裝配機的第一紅外接收器耦合。關于優點請參閱權利要求1。在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供給裝置的改進方案中,供給裝置包括供給裝置殼體和第二磁芯,其中所述第二磁芯用次級線圈來纏繞,該次級線圈在其側與分配給供給裝置的負載電氣連接。例如驅動電動機和控制電子裝置就屬于負載。在此,如此布置第二磁芯,以致其可以與分配給自動裝配機的第一磁芯耦合,其中所述第一磁芯在其側用初級線圈來纏繞。相對于供給裝置殼體彈性地放置第二磁芯,使得在耦合狀態中將第二磁芯壓向第一磁芯。供給裝置的這種改進方案允許由相應布置的自動裝配機對供給裝置進行感應式能量供給。關于該改進方案的優點,請參閱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實施方案。類似地,根據權利要求3、4、5和6的實施方案適用于按照權利要求9、10、11和12所述的供給裝置的有利改進方案。按照權利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給襯底裝配電氣元件的自動裝配機(11),其具有:-第一控制裝置(1),其中將第一CAN控制器(3)分配給所述第一控制裝置;-第一協議轉換器模塊(5),其與所述第一CAN控制器(3)電氣連接,以便將符合IrDA協議的數 據轉換成符合CAN協議的數據并且將符合CAN協議的數據轉換成符合IrDA協議的數據;-第一紅外發送器(7)和IrDA兼容的第一紅外接收器(9),這兩者都與所述第一協議轉換器模塊(5)電氣耦合;-其中所述第一紅外發送器(7)可 以與分配給電氣元件供給裝置(12)的第二紅外接收器(10)光耦合,并且所述第一紅外接收器(9)可以與分配給所述供給裝置(12)的第二紅外發送器(8)光耦合。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D帕拉斯,
申請(專利權)人:西門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DE[德國]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