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空調系統,包括壓縮機(101)、室外換熱器(105)、室內換熱器(301)、蓄能器(201)和閥門組件,蓄能器(201)的第一端分別與室外換熱器(105)和壓縮機(101)的排氣口連通,蓄能器(201)的第二端分別與室內換熱器(301)和壓縮機(101)的進氣口連通;閥門組件與壓縮機(101)、室外換熱器(105)、室內換熱器(301)和蓄能器(201)連接,閥門組件被配置為控制冷媒的流向和/或連接管路的通斷,以調節蓄能器(201)的狀態,并實現空調系統在不同工作模式之間的切換,蓄能器(201)的狀態包括非工作狀態、儲蓄冷量狀態、釋放冷量狀態、儲蓄熱量狀態和釋放熱量狀態。狀態和釋放熱量狀態。狀態和釋放熱量狀態。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空調系統
[0001]本技術涉及空調
,尤其涉及一種空調系統。
技術介紹
[0002]多聯機空調制熱化霜是當今空調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空調頻繁的化霜會導致整體制熱效果差,化霜過程中室內溫度降低,用戶使用舒適性差。
[0003]為了解決空調制熱化霜的問題,目前已有許多應對手段,其中,結合蓄熱模塊化霜的系統逐漸在空調行業興起,即制熱運行時進行蓄熱,化霜時進行放熱,以此減小室內溫度的波動。但蓄熱模塊的運行形式比較單一,無法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而且管路設計復雜,給用戶造成不良體驗。
[0004]需要說明的是,公開于本技術
技術介紹
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技術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空調系統,解決相關技術中的空調系統無法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的問題。
[0006]根據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空調系統,包括:
[0007]壓縮機;
[0008]室外換熱器;
[0009]室內換熱器;
[0010]蓄能器,蓄能器的第一端分別與室外換熱器和壓縮機的排氣口連通,蓄能器的第二端分別與室內換熱器和壓縮機的進氣口連通;和
[0011]閥門組件,與壓縮機、室外換熱器、室內換熱器和蓄能器連接,閥門組件被配置為控制冷媒的流向和/或連接管路的通斷,以調節蓄能器的狀態,并實現空調系統在不同工作模式之間的切換,蓄能器的狀態包括非工作狀態、儲蓄冷量狀態、釋放冷量狀態、儲蓄熱量狀態和釋放熱量狀態。
[0012]在一些實施例中,閥門組件包括第一控制閥和第一節流件,第一控制閥和第一節流件并聯連接于蓄能器的第一端和室外換熱器之間。
[0013]在一些實施例中,閥門組件包括第二控制閥,第二控制閥設置于室內換熱器和第一連接點之間的連接管路上,第一連接點位于室外換熱器與第一控制閥和第一節流件連接的管路上。
[0014]在一些實施例中,閥門組件包括第三控制閥,第三控制閥設置于蓄能器的第一端和壓縮機的排氣口之間的連接管路上。
[0015]在一些實施例中,閥門組件包括第四控制閥,第四控制閥設置于蓄能器的第二端與壓縮機的進氣口之間的連接管路上。
[0016]在一些實施例中,閥門組件包括第二節流件,第二節流件的第一端與蓄能器的第二端連通,第二節流件的第二端分別與室內換熱器和室外換熱器連通。
[0017]在一些實施例中,閥門組件包括第三節流件,第三節流件設置于室外換熱器和室內換熱器之間的連接管路上。
[0018]在一些實施例中,閥門組件包括四通閥,四通閥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第一接口與壓縮機的排氣口連通,第二接口與室外換熱器連通,第三接口與壓縮機的進氣口連通,第四接口與室內換熱器連通。
[0019]在一些實施例中,空調系統還包括設置于室外換熱器和室內換熱器之間的過冷器,且過冷器與壓縮機的進氣口連通。
[0020]在一些實施例中,閥門組件包括第一控制閥、第二控制閥、第三控制閥、第四控制閥、第一節流件、第二節流件、第三節流件和四通閥,第一控制閥和第一節流件并聯連接于蓄能器的第一端和第一連接點之間,第一連接點與室外換熱器連通,第二控制閥設置于第一連接點與室內換熱器之間的連接管路上,第三控制閥設置于蓄能器的第一端和壓縮機的排氣口之間的連接管路上,第四控制閥設置于蓄能器的第二端與壓縮機的進氣口之間的連接管路上,第二節流件的第一端與蓄能器的第二端連通,第二節流件的第二端分別與室內換熱器和室外換熱器連通,第三節流件設置于室外換熱器和第一連接點之間的連接管路上,四通閥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第一接口與壓縮機的排氣口連通,第二接口與室外換熱器連通,第三接口與壓縮機的進氣口連通,第四接口與室內換熱器連通。
[0021]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實施例通過對閥門組件的操作,可以改變冷媒的流向和/或調節連接管路的通斷,以調節蓄能器的狀態,并實現空調系統在多個不同工作模式之間的切換;而且,蓄能器具有非工作狀態、儲蓄冷量狀態、釋放冷量狀態、儲蓄熱量狀態和釋放熱量狀態,即蓄能器既可以參與工作,也可以不參與工作;在參與工作時,既可以蓄冷,也可以釋冷;既可以蓄熱,也可以釋熱,因此可以更高程度地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附圖說明
[0022]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23]圖1為本技術空調系統一些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本技術空調系統一些實施例在常規制冷模式下的冷媒流動示意圖。
[0025]圖3為本技術空調系統一些實施例在完全蓄冷模式下的冷媒流動示意圖。
[0026]圖4為本技術空調系統一些實施例在制冷蓄冷模式下的冷媒流動示意圖。
[0027]圖5為本技術空調系統一些實施例在過冷釋冷模式下的冷媒流動示意圖。
[0028]圖6為本技術空調系統一些實施例在冷凝釋冷模式下的冷媒流動示意圖。
[0029]圖7為本技術空調系統一些實施例在并聯釋冷模式下的冷媒流動示意圖。
[0030]圖8為本技術空調系統一些實施例在常規制熱模式下的冷媒流動示意圖。
[0031]圖9為本技術空調系統一些實施例在完全蓄熱模式下的冷媒流動示意圖。
[0032]圖10為本技術空調系統一些實施例在制熱蓄熱模式下的冷媒流動示意圖。
[0033]圖11為本技術空調系統一些實施例在混合釋熱模式下的冷媒流動示意圖。
[0034]圖12為本技術空調系統一些實施例在獨立釋熱模式下的冷媒流動示意圖。
[0035]圖13為本技術空調系統一些實施例在化霜模式下的冷媒流動示意圖。
[0036]圖中:
[0037]1、室外機;2、蓄能設備;3、液側總管;4、氣側總管;
[0038]101、壓縮機;102、油分離器;103、單向閥;104、四通閥;105、室外換熱器;106、第三節流件;107、第四節流件;108、第五控制閥;109、過冷器;110、氣液分離器;
[0039]201、蓄能器;202、第一氣管;203、第二氣管;204、第一液管;205、第二液管;206、第一節流件;207、第一控制閥;208、第三控制閥;209、第二節流件;210、第四控制閥;211、第二控制閥;
[0040]301、室內換熱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41]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壓縮機(101);室外換熱器(105);室內換熱器(301);蓄能器(201),所述蓄能器(201)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室外換熱器(105)和所述壓縮機(101)的排氣口連通,所述蓄能器(201)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室內換熱器(301)和所述壓縮機(101)的進氣口連通;和閥門組件,與所述壓縮機(101)、所述室外換熱器(105)、所述室內換熱器(301)和所述蓄能器(201)連接,所述閥門組件被配置為控制冷媒的流向和/或連接管路的通斷,以調節所述蓄能器(201)的狀態,并實現所述空調系統在不同工作模式之間的切換,所述蓄能器(201)的狀態包括非工作狀態、儲蓄冷量狀態、釋放冷量狀態、儲蓄熱量狀態和釋放熱量狀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門組件包括第一控制閥(207)和第一節流件(206),所述第一控制閥(207)和所述第一節流件(206)并聯連接于所述蓄能器(201)的第一端和所述室外換熱器(105)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門組件包括第二控制閥(211),所述第二控制閥(211)設置于所述室內換熱器(301)和第一連接點之間的連接管路上,所述第一連接點位于所述室外換熱器(105)與所述第一控制閥(207)和所述第一節流件(206)連接的管路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門組件包括第三控制閥(208),所述第三控制閥(208)設置于所述蓄能器(201)的第一端和所述壓縮機(101)的排氣口之間的連接管路上。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門組件包括第四控制閥(210),所述第四控制閥(210)設置于所述蓄能器(201)的第二端與所述壓縮機(101)的進氣口之間的連接管路上。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門組件包括第二節流件(209),所述第二節流件(209)的第一端與所述蓄能器(201)的第二端連通,所述第二節流件(209)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室內換熱器(301)和所述室外換熱器(105)連通。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門組件包括第三節流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仕強,袁帆,陳敏,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