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風機組件和集成灶。該風機組件包括風機主體、風箱和導流部件。風機主體包括蝸殼和設置于蝸殼內的葉輪,蝸殼具有蝸殼進口和蝸殼出口;風箱圍設形成風箱內腔且具有風箱進口和風箱出口,風箱出口和蝸殼出口連接;導流部件設置于蝸殼朝向風箱進口的一側表面,導流部件對進入風箱內的油煙導流,以防止油煙直接沖擊蝸殼產生噪音;其中,蝸殼設置于風箱內腔內,蝸殼進口連通風箱內腔,以通過葉輪的抽吸將進入風箱內腔的油煙排出風箱出口。該風機組件通過在蝸殼的頂部朝向風箱進口的一側設置導流部件,對進入風箱內腔的油煙進行導流,防止油煙直沖蝸殼頂部造成能量損失和噪音。和噪音。和噪音。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風機組件和集成灶
[0001]本技術涉及集成灶
,特別涉及一種風機組件和集成灶。
技術介紹
[0002]隨著人們對廚房舒適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集成灶因近煙源、強吸力、低噪音以及高集成等優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集成灶的風機系統作為集成灶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通風和吸煙的重要作用。
[0003]現有技術的集成灶的油煙從機頭進入到風箱內側時,會直接沖擊蝸殼的頂部造成能量損失且產生噪音。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風機組件,該風機組件通過在蝸殼的頂部朝向風箱進口的一側設置導流部件,對進入風箱內腔的油煙進行導流,防止油煙直沖蝸殼頂部造成能量損失和噪音。
[0005]為實現本技術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根據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風機組件,所述風機組件包括風機主體、風箱和導流部件。所述風機主體包括蝸殼和設置于所述蝸殼內的葉輪,所述蝸殼具有蝸殼進口和蝸殼出口;所述風箱圍設形成風箱內腔且具有風箱進口和風箱出口,所述風箱出口和所述蝸殼出口連接;所述導流部件設置于所述蝸殼朝向所述風箱進口的一側表面,所述導流部件對進入所述風箱內的油煙導流,以防止油煙直接沖擊所述蝸殼產生噪音;其中,所述蝸殼設置于所述風箱內腔內,所述蝸殼進口連通所述風箱內腔,以通過所述葉輪的抽吸將進入所述風箱內腔的油煙排出所述風箱出口。
[0007]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其中,所述蝸殼的寬度小于所述風箱的寬度,以在所述蝸殼的外側形成連通所述風箱進口和所述蝸殼進口的油煙通道。
[0008]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其中,所述導流部件圍設形成導流腔,所述導流腔內充設有降噪層,所述導流部件的頂部間隔設置有降噪孔。
[0009]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其中,所述蝸殼進口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蝸殼進口對稱設置于相對的兩個所述蝸殼的蝸殼側壁上,所述蝸殼設置于所述風箱內腔的中間,以在兩個所述蝸殼側壁處分別形成油煙通道。
[0010]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其中,兩個所述油煙通道為主油煙通道和副油煙通道,所述導流部件圍設形成橫截面呈三角形的導流腔,所述導流部件的頂邊設置于靠近所述主油煙通道一側,以將大部分進入所述風箱的油煙導向所述主油煙通道。
[0011]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其中,所述導流部件的高度為H',所述蝸殼的頂部與所述風箱進口之間的距離為H,0.2H≤H'≤0.4H。
[0012]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其中,所述風機主體還包括提手,所述風箱對應于所述提手處設置有第一支撐部,所述提手與所述第一支撐部連接。
[0013]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其中,所述風箱的一對風箱側壁具有用于開設所述風箱出口的第一開設位和第二開設位,對應的,所述風箱的另一對風箱側壁具有用于安裝第一支撐部的第一安裝位和第二安裝位,當所述風箱出口位于所述第一開設位時,所述第一支撐部設置于所述第一安裝位,當所述風箱出口位于所述第二開設位時,所述第一支撐部設置于所述第二安裝位。
[0014]根據本技術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集成灶。所述集成灶包括前述的風機組件以及集成灶箱體。所述集成灶箱體具有第一出風口和第二出風口;其中,所述風機組件設置于所述集成灶箱體內,所述風箱出口與所述第一出風口或所述第二出風口連通。
[0015]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其中,所述集成灶還包括第二支撐部,所述第二支撐部設置于所述集成灶箱體的底部,所述風箱連接于所述第二支撐部的頂部。
[0016]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支撐部包括支撐部主體、分別連接于所述支撐部主體且互相垂直的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所述風箱包括互相垂直連接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與所述第一側板連接,所述第二側壁與所述第二側板連接。
[0017]本技術中的一個實施例具有如下優點或有益效果:
[0018]本技術的風機組件通過在蝸殼的頂部朝向風箱進口的一側設置導流部件,對進入風箱內腔的油煙進行導流,防止油煙直沖蝸殼頂部造成能量損失和噪音;同時通過導流部件的降噪孔和降噪層,進一步降低油煙進入風箱后產生的噪音;整體結構的風箱使油路封閉無外溢,提升風箱整體剛度可有效解決風箱與風機的共振噪音;對導流部件的高度限定,既可以加大油煙在風箱進口處的進風空間,還可以避免油煙在流向油煙通道時直接撞擊風箱的側壁產生噪音。
附圖說明
[0019]通過參照附圖詳細描述其示例實施方式,本技術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優點將變得更加明顯。
[0020]圖1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示出的一種風機組件的后視圖。
[0021]圖2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示出的一種風機組件的分解圖。
[0022]圖3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示出的一種風機組件的內部示意圖。
[0023]圖4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示出的一種風機組件的風機主體的立體圖。
[0024]圖5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示出的一種集成灶的立體圖。
[0025]圖6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示出的圖5中A部分的放大圖。
[0026]圖7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示出的一種集成灶的內部示意圖。
[0027]圖8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示出的圖7中B部分的放大圖。
[0028]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29]1、風機主體;11、蝸殼;111、蝸殼進口;112、蝸殼出口;12、葉輪;13、提手;2、風箱;21、風箱進口;22、風箱出口;221、第一開設位;222、第二開設位;223、第一安裝位;224、第二安裝位;23、第一支撐部;24、第一側壁;25、第二側壁;3、導流部件;31、導流腔;4、油煙通道;41、主油煙通道;42、副油煙通道;5、集成灶箱體;51、第一出風口;52、第二出風口;6、第二支撐部;61、支撐部主體;62、第一側板;63、第二側板;7、機頭部;71、進煙口;72、出煙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30]現在將參考附圖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實施方式。然而,示例實施方式能夠以多種形式實施,且不應被理解為限于在此闡述的實施方式;相反,提供這些實施方式使得本技術將全面和完整,并將示例實施方式的構思全面地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或類似的結構,因而將省略它們的詳細描述。
[0031]用語“一個”、“一”、“該”、“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個或多個要素/組成部分/等;用語“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開放式的包括在內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組成部分/等之外還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組成部分/等。
[0032]如圖1至圖8所示,圖1示出了本技術提供的一種風機組件的后視圖。圖2示出了本技術提供的一種風機組件的分解圖。圖3示出了本技術提供的一種風機組件的內部示意圖。圖4示出了本技術提供的一種風機組件的風機主體1的立體圖。圖5示出了本技術提供的一種集成灶的立體圖。圖6示出了本技術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風機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風機主體(1),所述風機主體(1)包括蝸殼(11)和設置于所述蝸殼(11)內的葉輪(12),所述蝸殼(11)具有蝸殼進口(111)和蝸殼出口(112);風箱(2),所述風箱(2)圍設形成風箱內腔且具有風箱進口(21)和風箱出口(22),所述風箱出口(22)和所述蝸殼出口(112)連接;以及導流部件(3),所述導流部件(3)設置于所述蝸殼(11)朝向所述風箱進口(21)的一側表面,所述導流部件(3)對進入所述風箱(2)內的油煙導流,以防止油煙直接沖擊所述蝸殼(11)產生噪音;其中,所述蝸殼(11)設置于所述風箱內腔內,所述蝸殼進口(111)連通所述風箱內腔,以通過所述葉輪(12)的抽吸將進入所述風箱內腔的油煙排出所述風箱出口(2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機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殼(11)的寬度小于所述風箱(2)的寬度,以在所述蝸殼(11)的外側形成連通所述風箱進口(21)和所述蝸殼進口(111)的油煙通道(4)。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機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部件(3)圍設形成導流腔(31),所述導流腔(31)內充設有降噪層,所述導流部件(3)的頂部間隔設置有降噪孔。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機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殼進口(111)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蝸殼進口(111)對稱設置于相對的兩個所述蝸殼(11)的蝸殼側壁上,所述蝸殼(11)設置于所述風箱內腔中間,以在兩個所述蝸殼側壁處分別形成油煙通道(4)。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風機組件,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油煙通道(4)為主油煙通道(41)和副油煙通道(42),所述導流部件(3)圍設形成橫截面呈三角形的導流腔(31),所述導流部件(3)的頂邊設置于靠近所述主油煙通道(41)一側,以將大部分進入所述風箱(2)的油煙導向所述主油煙通道(41)。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機組件,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輝,周偉峰,葉劍,梁之博,胡楊,潘葉江,
申請(專利權)人:華帝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