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線束端子,屬于線束端子技術領域,包括第一線束與第二線束,所述第一線束與第二線束之間通過端子本體相連接,所述端子本體分為第一端子接頭與第二端子接頭并且分別對接第一線束與第二線束,所述第一端子接頭的端部設置有安裝塊,所述安裝塊的側壁設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的表面設置有第一定位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將線束端子分為二組端子接頭,通過各端子接頭之間的活動裝配實現線束之間的對接,各端子接頭之間分別通過活動插接以及活動卡接的方式,既可以增強對接時的穩定性以及裝配穩固性,還可以通過活動安裝的方式實現各線束之間的快速拆裝,并且有效防止線束工作時間較長后可能出現松動以及脫落現象。脫落現象。脫落現象。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汽車線束端子
[0001]本技術涉及線束端子設備
,具體為一種汽車線束端子。
技術介紹
[0002]線束端子是能與對應導電元件構成電路的導電元件,端子包括插針和插孔兩種,起到電氣連接的作用,所用材料為銅及其合金等的良導體,其表面進行鍍銀、鍍金或鍍錫處理,以提高耐腐蝕性、抗氧化性和防生銹,在汽車領域,各種電氣信號的傳輸更是離不開線束接線端子。
[0003]現有的汽車線束端子大多用于對線束之間的對接裝配,但是端子間的裝配并不能對線束進行有效緊固,線束對接工作時間較長線束之間的連接穩定性下降,進而造成線束松動以及脫離的現象發生,會影響到線束正常的工作。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線束端子,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不足之處。
[0005]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本技術提供一種汽車線束端子,包括第一線束與第二線束,所述第一線束與第二線束之間通過端子本體相連接,所述端子本體分為第一端子接頭與第二端子接頭并且分別對接第一線束與第二線束,所述第一端子接頭的端部設置有安裝塊,所述安裝塊的側壁設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的表面設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端子接頭對應第一端子接頭的端部設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與第一定位柱之間為插接,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底壁設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端子接頭的表面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的孔壁由外至內依次設置有固定板與滑動板,所述固定板與滑動板之間彈性連接有第一彈簧,所述固定板與滑動板均貫穿設置有可延伸出安裝孔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延伸端設置有控制端,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另一延伸端延伸至第一定位槽內,并且第二定位柱穿過第一定位柱內設的第一定位孔并且其端部與第二定位孔之間插接。
[0007]優選地,位于第一定位柱同側的所述安裝塊表面設置有定位塊,所述定位塊的表面設置有第三定位孔,與安裝塊對應一側的所述第二端子接頭表面開設有與定位塊相適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槽壁設置有與第三定位孔相適配的第三定位柱。
[0008]優選地,所述第一線束與第一端子接頭之間的對接處設置有絕緣套,所述絕緣套包覆第一線束的外部,所述絕緣套表面涂覆有填充絕緣材料的絕緣層。
[0009]優選地,所述絕緣套通過其內腔的第二彈簧彈性設置有夾持片,所述夾持片的內側與第一線束的外端相抵接。
[0010]優選地,所述絕緣套同軸安裝有防水套,所述防水套的內側設置有與第一線束外端相抵接的疏水環。
[0011]優選地,所述防水套的軸心處周邊設置有進水孔,所述防水套的內腔設置有排水
腔與進水孔相連通,所述排水腔的內部設置有引導板,所述防水套的一側設置有出水孔并且與排水腔相連通。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以上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術提供一種印刷機送料裝置,將線束端子分為二組端子接頭,通過各端子接頭之間的活動裝配實現線束之間的對接,各端子接頭之間分別通過活動插接以及活動卡接的方式,既可以增強對接時的穩定性以及裝配穩固性,還可以通過活動安裝的方式實現各線束之間的快速拆裝,并且有效防止線束工作時間較長后可能出現松動以及脫落現象。
附圖說明
[0014]構成本技術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5]圖1是本技術主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技術圖1中A處放大示意圖;
[0017]圖3是本技術圖1中B處放大示意圖;
[0018]圖4是本技術圖1中C處放大示意圖;
[0019]圖5是本技術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6是本技術等軸測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1]圖中:
[0022]1、第一線束;
[0023]2、第二線束;
[0024]3、第一端子接頭;301、安裝塊;302、第一定位柱;303、第一定位孔;304、定位塊;305、第三定位孔;
[0025]4、第二端子接頭;401、第一定位槽;402、第二定位孔;403、安裝孔;404、固定板;405、滑動板;406、第一彈簧;407、第二定位柱;408、控制端;409、定位槽;410、第三定位柱;
[0026]5、絕緣套;501、絕緣層;502、第二彈簧;503、夾持片;
[0027]6、防水套;601、疏水環;602、進水孔;603、排水腔;604、引導板;605、出水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8]為了使本
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申請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申請一部分的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
[0029]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及上述附圖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區別類似的對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順序或先后次序。應該理解這樣使用的數據在適當情況下可以互換,以便這里描述的本申請的實施例。此外,術語“包括”和“具有”以及他們的任何變形,意圖在于覆蓋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驟或單元的
過程、方法、系統、產品或設備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驟或單元,而是可包括沒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對于這些過程、方法、產品或設備固有的其他步驟或單元。
[0030]在本申請中,術語“上”、“下”、“左”、“右”、“前”、“后”、“頂”、“底”、“內”、“外”、“中”、“豎直”、“水平”、“橫向”、“縱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這些術語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請及其實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裝置、元件或組成部分必須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進行構造和操作。
[0031]并且,上述部分術語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關系以外,還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義,例如術語“上”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種依附關系或連接關系。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這些術語在本申請中的具體含義。
[0032]此外,術語“安裝”、“設置”、“設有”、“連接”、“相連”、“套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可拆卸連接,或整體式構造;可以是機械連接,或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或者是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又或者是兩個裝置、元件或組成部分之間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申請中的具體含義。
[0033]如說明書附圖圖1
?
圖6所示,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汽車線束端子,包括第一線束1與第二線束2,所述第一線束1與第二線束2之間通過端子本體相連接,所述端子本體分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汽車線束端子,包括第一線束(1)與第二線束(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線束(1)與第二線束(2)之間通過端子本體相連接,所述端子本體分為第一端子接頭(3)與第二端子接頭(4)并且分別對接第一線束(1)與第二線束(2),所述第一端子接頭(3)的端部設置有安裝塊(301),所述安裝塊(301)的側壁設置有第一定位柱(302),所述第一定位柱(302)的表面設置有第一定位孔(303),所述第二端子接頭(4)對應第一端子接頭(3)的端部設置有第一定位槽(401),所述第一定位槽(401)與第一定位柱(302)之間為插接,所述第一定位槽(401)的底壁設置有第二定位孔(402),所述第二端子接頭(4)的表面設置有安裝孔(403),所述安裝孔(403)的孔壁由外至內依次設置有固定板(404)與滑動板(405),所述固定板(404)與滑動板(405)之間彈性連接有第一彈簧(406),所述固定板(404)與滑動板(405)均貫穿設置有可延伸出安裝孔(403)的第二定位柱(407),所述第二定位柱(407)的延伸端設置有控制端(408),所述第二定位柱(407)的另一延伸端延伸至第一定位槽(401)內,并且第二定位柱(407)穿過第一定位柱(302)內設的第一定位孔(303)并且其端部與第二定位孔(402)之間插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線束端子,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定位柱(...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顧愷,
申請(專利權)人:長興今嘉睦電氣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