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飼料發酵罐,包括罐體和循環泵,罐體內部安裝有豎直布置的第一循環管,第一循環管頂端伸出到罐體外與一第一連接管連接,第一循環管外均勻分布有多個與其內部連通的第二循環管,第二循環管上分布有多個第一料孔,罐體底部安裝有與其內部連通的第二連接管;循環泵的出料口、進料口分別與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連接,或者,循環泵的進料口、出料口分別與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循環泵使罐體內部的物料循環,能夠使得罐體內部上層、下層的物料進行充分混合,保證罐體內的物料處于同樣的發酵環境,能夠使得物料與空氣及接種劑充分接觸,罐體內部物料發酵均勻,保證生物發酵飼料的高品質。保證生物發酵飼料的高品質。保證生物發酵飼料的高品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飼料發酵罐
[0001]本技術涉及飼料生產
,尤其涉及一種飼料發酵罐。
技術介紹
[0002]通過發酵處理的飼料不僅具有改善飼料營養吸收水平,降解飼料原料中可能存在的毒素,還能大大減少抗生素等藥物類添加劑的使用,改善了牲畜健康水平,從而提高牲畜產品的食品安全性。
[0003]在規模化的飼料生產過程中,常用桶式的發酵罐進行整桶的飼料原料發酵,其內部安裝有攪拌裝飾,然而發酵罐具有一定深度,其攪拌裝置只是實現水平位置的攪動,不能實現上層與下層的翻動,在攪拌過程中原料與空氣及接種劑的接觸不夠充分,導致罐體內部存在原料發酵不均勻的情況,不能保證生物發酵飼料的高品質。
技術實現思路
[0004]基于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技術提出了一種飼料發酵罐。
[0005]本技術提出的一種飼料發酵罐,包括罐體和循環泵,罐體內部安裝有豎直布置的第一循環管,第一循環管頂端伸出到罐體外與一第一連接管連接,循環管外均勻分布有多個與其內部連通的第二循環管,第二循環管上分布有多個第一料孔,罐體底部安裝有與其內部連通的第二連接管;循環泵的出料口、進料口分別與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連接,或者,循環泵的進料口、出料口分別與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連接。
[0006]優選的,罐體底部安裝有循環筒,循環筒外周向安裝有多個與其內部連通的第三循環管,第三循環管底部沿其軸向間隔開設有多個第二料孔,罐體底部的出料管與循環筒連通。
[0007]優選的,循環筒轉動配合安裝在罐體底部,循環筒外固定有齒環,齒環嚙合有齒輪,罐體上安裝有與齒輪傳動連接的電機。
[0008]優選的,第一循環管底部與循環筒頂端固定連接且第一循環管的中軸線與循環筒的中軸線重合,第一循環管與罐體轉動密封配合連接。
[0009]優選的,多個第三循環管不處于同一水平面內。
[0010]優選的,發酵罐頂端設置有加料斗,發酵罐底部設置有卸料管。
[0011]本技術提出的一種飼料發酵罐,通過設置循環泵和第一循環管,并在第一循環管上設置多個第二循環管;當循環泵的出料口、進料口分別與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連接時,循環泵啟動,通過第二連接管將罐體底部的物料泵入到第一連接管,第一連接管再將物料輸送至第一循環管內,最后由多個第二循環管再將物料輸送到罐體的各個位置;當循環泵的進料口、出料口分別與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連接時,循環泵啟動,在循環泵的作用下,罐體內各個位置的物料通過第二循環管進入到第一循環管,再由第一循環管進入到第一連接管內,最后通過循環泵、第二連接管回到罐體底部;通過循環泵使罐體內部的物料循環,能夠使得罐體內部上層、下層的物料進行充分混合,保證罐體內的物料處于同樣的發
酵環境,能夠使得物料與空氣及接種劑充分接觸,罐體內部物料發酵均勻,保證生物發酵飼料的高品質;
[0012]進一步的,通過在罐體底部設置循環筒并在循環筒外設置多個第三循環管,能夠使得罐體底部各個位置的物料都能夠被泵入到罐體上層,或者能夠將上層物料輸送到罐體底部各個位置;
[0013]進一步的,循環筒能夠發生轉動,第一循環管能夠隨著循環筒的轉動而轉動,在發酵過程中,多個第二循環管、多個第三循環管可以對罐體內的物料進行充分攪拌,進一步確保生物發酵飼料的高品質。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飼料發酵罐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飼料發酵罐的剖視圖;
[0016]圖3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飼料發酵罐中第一循環管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4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飼料發酵罐中循環筒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5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飼料發酵罐中第三循環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解決的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以及實現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申請的一部分實施例,并不是全部實施例?;诒旧暾堉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等同或明顯變型的實施例均落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可以按照權利要求中限定和涵蓋的多種不同方式來具體化。
[0020]需要說明的是,在下面的描述中,為了方便理解,給出了許多具體細節。但是很明顯,本專利技術的實現可以沒有這些具體細節。
[0021]需要說明的是,在沒有明確限定或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專利技術中的各個實施例及其中的技術特征可以相互組合而形成技術方案。
[0022]參照圖1
?
圖5,本技術提出一種飼料發酵罐,包括罐體1和循環泵2,其中:
[0023]罐體1內部安裝有豎直布置的第一循環管3,第一循環管3頂端伸出到罐體1外與一第一連接管4連接,第一循環管3外均勻分布有多個與其內部連通的第二循環管5,第二循環管5上分布有多個第一料孔6,罐體1底部安裝有與其內部連通的第二連接管7;發酵罐頂端設置有加料斗11,發酵罐底部設置有卸料管12;
[0024]循環泵2的出料口、進料口分別與第一連接管4、第二連接管7連接:在發酵時,循環泵2啟動,通過第二連接管7將罐體1底部的物料泵入到第一連接管4,第一連接管4再將物料輸送至第一循環管3內,最后由多個第二循環管5再將物料輸送到罐體1的各個位置;
[0025]同樣的,循環泵2的進料口、出料口也可以分別與第一連接管4、第二連接管7連接:在發酵時,循環泵2啟動,在循環泵2的作用下,罐體內各個位置的物料通過第二循環管5進入到第一循環管3,再由第一循環管3進入到第一連接管4內,最后通過循環泵2、第二連接管7回到罐體1底部;通過循環泵2使罐體1內部的物料循環,能夠使得罐體1內部上層、下層的物料進行充分混合,保證罐體1內的物料處于同樣的發酵環境,能夠使得物料與空氣及接種
劑充分接觸,罐體1內部物料發酵均勻,保證生物發酵飼料的高品質。
[0026]進一步的實施例中,如圖2、圖4所示,罐體1底部安裝有循環筒8,循環筒8外周向安裝有多個與其內部連通的第三循環管9,多個第三循環管9不處于同一水平面內,第三循環管9底部沿其軸向間隔開設有多個第二料孔10,罐體1底部的出料管與循環筒8連通;
[0027]通過在罐體1底部設置循環筒8并在循環筒8外設置多個第三循環管9,能夠使得罐體1底部各個位置的物料都能夠被泵入到罐體1上層,或者能夠將上層物料輸送到罐體1底部各個位置。
[0028]進一步的實施例中,循環筒8轉動配合安裝在罐體1底部,循環筒8外固定有齒環,齒環嚙合有齒輪,罐體1上安裝有與齒輪傳動連接的電機。第一循環管3底部與循環筒8頂端固定連接且第一循環管3的中軸線與循環筒8的中軸線重合,第一循環管3與罐體1轉動密封配合連接。
[0029]循環筒8能夠發生轉動,第一循環管3能夠隨著循環筒8的轉動而轉動,在發酵過程中,多個第二循環管5、多個第三循環管9可以對罐體1內的物料進行充分攪拌,進一步確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飼料發酵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體(1)和循環泵(2),罐體(1)內部安裝有豎直布置的第一循環管(3),第一循環管(3)頂端伸出到罐體(1)外與一第一連接管(4)連接,第一循環管(3)外均勻分布有多個與其內部連通的第二循環管(5),第二循環管(5)上分布有多個第一料孔(6),罐體(1)底部安裝有與其內部連通的第二連接管(7);循環泵(2)的出料口、進料口分別與第一連接管(4)、第二連接管(7)連接,或者,循環泵(2)的進料口、出料口分別與第一連接管(4)、第二連接管(7)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飼料發酵罐,其特征在于,罐體(1)底部安裝有循環筒(8),循環筒(8)外周向安裝有多個與其內部連通的第三循環管(9),第三循環管(9)底部沿其軸向間隔開設有多個第二料孔(10),罐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龍,楊秀超,張黎明,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糧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