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有效提高產量的養殖系統,包括養殖池、池水循環裝置以及可調節遮陽棚,池水循環裝置與養殖連通,可調節遮陽棚設置在養殖池上,可調節遮陽棚包括棚架、棚布、驅動電機、卷軸以及導向機構,棚架包括立桿、上頂桿、下頂桿、側頂桿以及導向桿,下頂桿對稱設置在上頂桿的兩側,側頂桿的兩端分別與上頂桿和下頂桿連接,導向桿設在側頂桿的側邊,立桿豎直設置在下頂桿的兩端,導向機構與側頂桿活動連接,驅動電機安裝在導向機構上,卷軸的一端與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且另一端連接有配重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對養殖池的光照強度進行調控,同時能夠對池水進行循環處理,大大提高了池水的水質,提升了養殖池的產量。提升了養殖池的產量。提升了養殖池的產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有效提高產量的養殖系統
[0001]本技術涉及水產養殖
,具體涉及的是一種有效提高產量的養殖系統。
技術介紹
[0002]目前,在我國的很多地區都采用養殖池進行水產品養殖,現有的養殖池一般是在承包的土地上直接挖出土塘坑,然后再挖設水渠將附近的水源引入土塘坑內來進行養殖。這種采用自然水養殖的方式缺乏對池水的循環管理,遇到炎熱或者降雨的天氣,容易改變池水的水質,對池水的PH值以及水中礦物質、微生物和菌類含量造成影響,從而影響水產品的生存環境和產量。此外,水產品需要在不同的養殖時段需要適應不同的光照強度,這樣才能使水產品更加健康的生長,但是現有的養殖池大多采用鋪設單一的遮陽薄膜進行遮陽,遮陽薄膜只能一直遮擋陽光,無法對光照強度進行調節,從而對水產品的產量造成較大的影響,會極大的降低水產品的產量。
[0003]有鑒于此,本申請人針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效提高產量的養殖系統,能夠對養殖池的光照強度進行調控,調節更加方便快捷,同時能夠對池水進行循環處理,大大提高了池水的水質,使得水產品能夠更好的成長,進一步提升了養殖池的產量。
[0005]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技術的解決方案是:
[0006]一種有效提高產量的養殖系統,包括養殖池、池水循環裝置以及可調節遮陽棚,所述池水循環裝置與養殖連通,所述可調節遮陽棚設置在養殖池上,所述可調節遮陽棚包括棚架、棚布、驅動電機、卷軸以及導向機構,所述棚架包括立桿、上頂桿、下頂桿、側頂桿以及導向桿,下頂桿對稱設置在上頂桿的兩側,所述側頂桿的兩端分別與上頂桿和下頂桿連接,所述導向桿平行設置在側頂桿的側邊,所述立桿豎直設置在下頂桿的兩端,所述導向機構與側頂桿活動連接,所述驅動電機安裝在導向機構上,所述卷軸的一端與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且另一端連接有配重機構,所述棚布的上端連接在上頂桿上且下端連接在卷軸上,卷軸對棚布進行收卷時帶動驅動電機和導向機構沿導向桿的延伸方向移動。
[0007]進一步的,所述導向機構包括導向架和導向輥,所述導向輥的兩端與導向架轉動連接,所述導向輥的軸線方向與導向桿的軸線方向垂直,所述導向輥設在導向桿的上方和下方,所述導向輥的外表面與導向桿的外表面滾動貼合。
[0008]進一步的,所述導向輥包括兩個平行設置在導向桿上方的上導向輥以及設置在導向桿下方的下導向輥。
[0009]進一步的,所述導向架包括上頂板和側板,所述側板對稱設置在上頂板的兩側,所述導向輥的兩端通過帶座軸承與側板轉動連接。
[0010]進一步的,所述配重機構包括轉接座、調節螺桿和配重塊,所述轉接座與卷軸轉動
通過軸承連接,所述轉接座的下端設有與調節螺桿螺紋配合的螺紋孔,所述配重塊和調節螺桿的下端螺紋連接。
[0011]進一步的,所述池水循壞裝置包括制氧裝置和依次連通的過濾池、蛋白分離池、脫氣池、生化池以及消毒池;所述養殖池的出水端與過濾池的進水端連通,養殖池的進水端與消毒池連通,所述制氧裝置與養殖池以及蛋白分離池通過管道連通,所述過濾池內設有過濾裝置,所述蛋白分離池內設有蛋白分離裝置,所述消毒池內設有消毒裝置。
[0012]進一步的,所述養殖池外設有高速風機,所述養殖池分隔為多個獨立池,養殖池上設置有主管路,主管路與制氧裝置以及高速風機連通,所述主管路對應各獨立池上設有分管路,所述分管路伸入獨立池底部,分管路的末端設有多個出氣孔。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本技術中能夠通過驅動電機帶動卷軸轉動,卷軸轉動時可對棚布進行收卷,從而調節棚布的光照面積,結構簡單,操作便捷。適當合理的光照強度能夠使養殖池內的水產品更加健康的生長,提高水產品的存活率和產量。
[0015]2、池水循環裝置能夠實現養殖池內的池水循環養殖,制氧裝置可生成臭氧對池水進行蛋白分離,同時還能生成氧氣對養殖池進行供氧,大大提高了池水內的氧氣含量,實現對池水含氧量的自由調控,有利于水產品的健康生長,進一步提升了水產品的成活率和產量。
[0016]3、生化池能夠投放培養各種養殖所需的微生物、菌類以及各種礦物質,以滿足水產品的養殖需求,此外還能夠對池水的硬度以及PH值進行調節,為水產養殖提供最佳的養殖環境,進一步改善池水質量,提高養殖質量。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池水循環裝置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可調節遮陽棚的外形結構立體圖。
[0019]圖3為圖2中A區域的局部放大圖。
[0020]圖4為圖2中B區域的局部放大圖。
[0021]圖5為導向架的外形結構立體圖。
[0022]圖6為棚架的外形結構立體圖。
[0023]圖7為主管路與分管路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24]圖中:
[0025]養殖池1、主管路11、分管路12、出氣孔13、池水循環裝置2、制氧裝置21、過濾池22、過濾裝置221、蛋白分離池23、
[0026]蛋白分離裝置231、脫氣池24、生化池25、消毒池26、
[0027]消毒裝置261、高速風機27、可調節遮陽棚3、棚架31、
[0028]立桿311、上頂桿312、下頂桿313、側頂桿314、導向桿315、棚布32、驅動電機33、卷軸34、導向架35、上頂板351、
[0029]側板352、導向輥36、上導向輥361、下導向輥362、轉接座371、調節螺桿372、配重塊373、保溫架38。
具體實施方式
[0030]為了進一步解釋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技術進行詳細闡述。
[0031]如圖1
?
7所示,一種有效提高產量的養殖系統,包括養殖池1、池水循環裝置2以及可調節遮陽棚3,池水循環裝置2與養殖連通,可調節遮陽棚3設置在養殖池1上,可調節遮陽棚3包括棚架31、棚布32、驅動電機33、卷軸34以及導向機構,棚架31包括立桿311、上頂桿312、下頂桿313、側頂桿314以及導向桿315,下頂桿313對稱設置在上頂桿312的兩側,側頂桿314的兩端分別與上頂桿312和下頂桿313連接,具體的,側頂桿314沿上頂桿312朝向下頂桿313的方向逐漸向下傾斜,使得棚架31的頂端呈傾斜設置,有利于疏導雨水。導向桿315平行設置在側頂桿314的側邊,立桿311豎直設置在下頂桿313的兩端,對棚架31進行支撐。導向機構與側頂桿314活動連接,驅動電機33安裝在導向機構上,卷軸34的一端與驅動電機33的輸出端連接且另一端連接有配重機構,配重機構能夠保證卷軸34壓緊在側頂桿314上。棚布32的上端連接在上頂桿312上且下端連接在卷軸34上,卷軸34對棚布32進行收卷時帶動驅動電機33和導向機構沿導向桿315的延伸方向移動。為了進一步固定驅動電機33,上頂桿312和下頂桿313上設有掛鉤,掛鉤掛設有導向鋼絲,驅動電機33上設有第一掛環,掛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有效提高產量的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養殖池、池水循環裝置以及可調節遮陽棚,所述池水循環裝置與養殖連通,所述可調節遮陽棚設置在養殖池上,所述可調節遮陽棚包括棚架、棚布、驅動電機、卷軸以及導向機構,所述棚架包括立桿、上頂桿、下頂桿、側頂桿以及導向桿,下頂桿對稱設置在上頂桿的兩側,所述側頂桿的兩端分別與上頂桿和下頂桿連接,所述導向桿平行設置在側頂桿的側邊,所述立桿豎直設置在下頂桿的兩端,所述導向機構與側頂桿活動連接,所述驅動電機安裝在導向機構上,所述卷軸的一端與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且另一端連接有配重機構,所述棚布的上端連接在上頂桿上且下端連接在卷軸上,卷軸對棚布進行收卷時帶動驅動電機和導向機構沿導向桿的延伸方向移動。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有效提高產量的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機構包括導向架和導向輥,所述導向輥的兩端與導向架轉動連接,所述導向輥的軸線方向與導向桿的軸線方向垂直,所述導向輥設在導向桿的上方和下方,所述導向輥的外表面與導向桿的外表面滾動貼合。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有效提高產量的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輥包括兩個平行設置在導向桿上方的上導向輥以及設置在導向桿下方的下導向...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元偉,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興恒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