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三合一真空腔室的真空貼合機,屬于真空貼合設備領域。該真空腔室包括:底部敞口的上腔室,上腔室連通設置第一真空管路;位于上腔室下方且頂部敞口的下腔室,下腔室連通設置第二真空管路,和位于上腔室和下腔室之間的中腔室,中腔室的頂部和底部均敞口,中腔室內還設置將中腔室分割為上下兩部分的網板。將傳統(tǒng)的上下腔室變?yōu)樯现邢氯齻€腔室,在中腔室內設置網板,在進行貼合時,產品放置在網板上,膜放置在產品上,此時膜可以將整個腔室分為兩部分,同時通過第一真空管路和第二真空管路使腔室的兩部分同時真空,最后第一真空管路破真空,膜貼合在產品上,保證了貼膜的質量,同時也提高了產品貼膜的效果。同時也提高了產品貼膜的效果。同時也提高了產品貼膜的效果。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具有三合一真空腔室的真空貼合機
[0001]本技術涉及真空貼合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三合一真空腔室的真空貼合機。
技術介紹
[0002]真空貼合機是一種貼合設備,其基本原理:在密封腔室內放置產品和膜,密封腔室抽真空時,膜會發(fā)生形變,即沿著產品表面進行變形,繼而實現(xiàn)了貼合。
[0003]傳統(tǒng)的真空貼合設備的密封腔室是上下兩層的,中間的組合腔室內進行貼合。這種方式的貼合設備在使用時,由于產品的厚度不同,導致抽真空時,產品表面的膜會受力也不均勻,繼而造成膜的損傷,甚至膜發(fā)生斷裂,影響產品貼膜的效果。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具有三合一真空腔室的真空貼合機。
[0005]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三合一真空腔室的真空貼合機,該三合一真空腔室包括:
[0006]上腔室,所述上腔室的底部為敞口端,所述上腔室還連通設置第一真空管路,所述上腔室與位于機架上且能驅動上腔室朝下腔室方向閉合或分開的驅動組件連接;
[0007]下腔室,位于上腔室下方的所述下腔室的頂部為敞口端,所述下腔室還連通設置第二真空管路,所述下腔室固定設置在機架上;
[0008]中腔室,該中腔室位于上腔室和下腔室之間且在外力作用下能沿水平方向移動,所述中腔室的頂部和底部均為敞口端,且所述中腔室內還設置有將中腔室分隔為上下兩部分的網板。此處的外力可以是人工,也可以是氣缸或電缸等直線型動力源,將中腔室移出上腔室和下腔室的豎直軸線,方便上料和下料,當需要閉合時,再將中腔室移動至上腔室和下腔室的豎直軸線處。
[0009]進一步的,所述中腔室的底部敞口端和頂部敞口端分別設置向內的擋邊,在頂部和底部的兩個擋邊之間通過上下滑動組件設置網板,所述上下滑動組件包括固設于下腔室下端面的上下滑動氣缸,所述上下滑動氣缸的伸縮桿自外向內伸入下腔室內,且在伸縮桿的伸入端設置位于網板下方的上下滑動支撐板。即網板在中腔室內的移動范圍僅在兩個擋邊之間,同時通過下方的上下滑動組件驅動上下滑動支撐板抵設于網板下方,使網板進行上下移動。
[0010]進一步的,所述上下滑動支撐板的上端面呈陣列設置等高的多個支撐凸起塊。即通過支撐凸起塊與網板的下板面接觸,提高二者的靈活性,避免真空狀態(tài)二者的附著。
[0011]進一步的,所述網板上呈陣列設置多個網孔。即通過網孔實現(xiàn)上腔室與下腔室的連通。
[0012]進一步的,在所述中腔室的內側邊還設置有沿豎直方向的限位滑條,在網板的側
邊設置有與限位滑條對應的限位滑槽。通過限位滑條和限位滑槽的配合設置,能保證網板在中腔室內的移動方向能且僅能沿豎直方向。
[0013]進一步的,所述中腔室上還設置側支撐組件,所述側支撐組件包括固設于中腔室外壁的側支撐氣缸,所述側支撐氣缸的伸縮桿由外向內延伸至中腔室內,且在伸縮桿的端部設置能支撐網板的側支撐板。在支撐氣缸伸出時,側支撐板會沿網板的下端面伸出并支撐網板,實現(xiàn)了對網板的側支撐。
[0014]在實際使用時,中腔室呈矩形或方形設置,限位滑條和側支撐組件設置在相鄰的側邊,避免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沖突。
[0015]進一步的,所述側支撐板的上端與中腔室的上方的擋邊之間的距離能且僅能設置一個網板。側支撐板的上端面與中腔室的上方的擋邊之間的間隙能設置一個網板,當網板與上方的擋邊接觸時,側支撐板從網板的下方進行支撐。
[0016]進一步的,在上方的擋邊的下端設置密封圈。下方的側支撐板對網板進行支撐,網板的上板面與上方的擋邊接觸并通過密封圈密封。
[0017]進一步的,由于中腔室上設置兩個擋邊,為了方便網板的安裝,可以將下方的擋邊與中腔室一體設置,上方的擋邊通過與中腔室上端面一個呈框狀的擋框形成,在擋框與中腔室上端面之間通過密封圈密封。
[0018]進一步的,在網板的邊緣設置支撐錯位缺口,所述支撐錯位缺口內錯位設置側支撐板。即不需要支撐時,支撐錯位缺口與側支撐板錯位設置,網板可以沿豎直方向進行滑動;需要支撐時,側支撐板伸出,將網板支撐。
[0019]進一步的,所述驅動組件包括固設于機架上的驅動固定板,在所述驅動固定板上設置驅動氣缸,所述驅動氣缸的伸縮桿的端部向下設置并與上腔室連接。即通過驅動氣缸實現(xiàn)上腔室的往復移動。
[0020]進一步的,所述驅動組件還包括固設在驅動固定板上的導向軸套,所述導向軸套內設置與上腔室連接的導向桿,且所述導向桿與驅動氣缸的伸縮桿平行。即導向軸套和導向桿的設置,保證了上腔室在移動過程的穩(wěn)定。
[0021]進一步的,所述上腔室內平行設置至少兩個UV燈。
[0022]進一步的,在上腔室的下端面設置密封圈,在下腔室的上端面也設置密封圈。即三個腔室進行閉合時,兩個密封圈的設置,能保證閉合狀態(tài)下的密封性能。
[0023]本技術的有益技術效果是:將傳統(tǒng)的上下腔室變?yōu)樯现邢氯齻€腔室,并且在中腔室內設置網板,在進行貼合工作時,產品放置在網板上,膜放置在產品上,此時膜可以將整個腔室分為兩部分,同時通過第一真空管路和第二真空管路使腔室的兩部分同時真空,最后第一真空管路破真空,膜貼合在產品上,保證了貼膜的質量,同時也提高了產品貼膜的效果。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具有三合一真空腔室的真空貼合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5]圖2是三合一真空腔室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3是圖2的剖視圖。
[0027]圖4是中腔室的仰視視角的局部放大圖。
[0028]圖5是側支撐組件的工作示意圖。
[0029]圖6是網板的示意圖。
[0030]圖7是網板的限位滑槽的局部放大圖。
[0031]圖8是上下滑動支撐板的示意圖。
[0032]圖中:
[0033]1、上腔室,11、UV燈,
[0034]2、第一真空管路,
[0035]3、機架,
[0036]4、驅動組件,41、驅動固定板,42、驅動氣缸,43、導向軸套,44、導向桿,
[0037]5、下腔室,
[0038]6、第二真空管路,
[0039]7、中腔室,71、擋邊,72、限位滑條,
[0040]8、網板,81、限位滑槽,82、錯位缺口,
[0041]9、上下滑動組件,91、上下滑動氣缸,92、上下滑動支撐板,93、支撐凸起塊,
[0042]10、側支撐組件,101、側支撐氣缸,102、側支撐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43]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技術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技術,但不用來限制本技術的范圍。
[0044]參見附圖1
?
8,本實施例中的一種具有三合一真空腔室的真空貼合機,該真空貼合機的三合一真空腔室包括:
[0045]上腔室1,上腔室1的底部為敞口端,上腔室1還連通設置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有三合一真空腔室的真空貼合機,其特征在于,該三合一真空腔室包括:上腔室(1),所述上腔室(1)的底部為敞口端,所述上腔室(1)還連通設置第一真空管路(2),所述上腔室(1)與位于機架(3)上且能驅動上腔室(1)朝下腔室(5)方向閉合或分開的驅動組件(4)連接;下腔室(5),所述下腔室(5)固定設置在機架(3)上且位于上腔室下方處,所述下腔室(5)的頂部為敞口端,且所述下腔室(5)還連通設置第二真空管路(6);和中腔室(7),該中腔室(7)位于上腔室(1)和下腔室(5)之間處且在外力作用下能沿水平方向移動,所述中腔室(7)的頂部和底部均為敞口端,且所述中腔室(7)內還設置有將中腔室(7)分隔為上下兩部分的網板(8)。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三合一真空腔室的真空貼合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腔室(7)的底部敞口端和頂部敞口端分別設置向內的擋邊(71),在頂部和底部的兩個擋邊(71)之間通過上下滑動組件(9)設置網板(8)。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三合一真空腔室的真空貼合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滑動組件(9)包括固設于下腔室(5)下端面的上下滑動氣缸(91),所述上下滑動氣缸(91)的伸縮桿自外向內伸入下腔室(5)內,且在伸縮桿的伸入端設置位于網板(8)下方的上下滑動支撐板(92),所述上下滑動支撐板(92)能夠抵設于所述網板(8)的底面。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三合一真空腔室的真空貼合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滑動支撐板(92)的上端面呈陣列設置等高的多個支撐凸起塊(9...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牛峰,王振,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索坤萊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