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工業注塑整形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吸取治具及具有其的取放裝置。在吸取治具中,通過將機架設置的第一連接部與外界驅動件的驅動末端固定連接,將安裝板與機架連接,并且將緩沖件的彈性部設置在機架和安裝板之間,在外界驅動件帶動吸取治具抓取五金件時,可有效地減少五金件受到的載荷,進而相比于現有方案中直接使用機械手取放五金件,本申請中的吸取治具可以避免五金件過度受壓而損壞的現象發生,有效地對五金件進行保護,提升了取放五金件的效率。了取放五金件的效率。了取放五金件的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吸取治具及具有其的取放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工業注塑整形
,具體涉及一種吸取治具及具有其的取放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目前的注塑行業中,十分常見的注塑生產方式是先將五金件預先埋入注塑機的模具,然后通過注塑方式將五金件成型于塑膠內。
[0003]現有技術通常是使用機械手來實現五金件的取放的。如CN209794386U公開了一種注塑五金嵌入成型及自動化整形設備,其包括植入機構、注塑機構和整形機構。其中,植入機構包括植入機本體、放置區和定位區,定位區與放置區均位于植入機本體上,放置區用于放置并運輸五金到定位區,定位區用于定位放置需要進行注塑的五金;注塑機包括注塑機本體、注塑模具和機械手,注塑模具和機械手分別與注塑機本體連接,機械手用于從定位區上抓取五金,并放置在注塑模具內;整形機構包括整形機本體與整形治具,整形治具位于整形機本體上,機械手還用于從注塑模具內抓取注塑完成的五金,并輸送到整形治具內進行整形。
[0004]機械手在吸取帶有臺階的五金件時,需要機械手朝向靠近五金件的一側做下壓的動作,才可以使得機械手平穩的取放五金件,但是,在移動的過程中下壓容易使五金件過度受壓而發生變形,造成五金件局部受損,使得五金件在取放時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0005]因此,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現有技術中的機械手在抓取含臺階的五金件時需要靠近五金件的一側做下壓的動作,導致五金件容易過度受壓而變形,導致五金件局部受損。
[0006]為此,本技術提供一種吸取治具,用于吸取五金件,其包括:
[0007]機架,設置有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外界驅動件的驅動末端固定連接;
[0008]吸盤組件,所述吸盤組件包括安裝板,所述安裝板與所述機架連接;
[0009]緩沖件,其包括彈性部,所述彈性部設置在所述機架和所述安裝板之間,所述緩沖件適于對所述安裝板提供背離所述機架方向的彈性力。
[0010]可選地,上述的吸取治具,
[0011]所述吸盤組件還包括有第一接頭和多個第一吸盤,所述第一接頭和所述第一吸盤均安裝在所述安裝板上,且所述第一接頭與任一所述第一吸盤連通。
[0012]可選地,上述的吸取治具,
[0013]所述吸盤組件還包括第二吸盤,所述第二吸盤與所述安裝板間隔設置;
[0014]還包括第二接頭,所述第二接頭與所述第二吸盤連通。
[0015]可選地,上述的吸取治具,
[0016]所述吸盤組件還包括調節件,所述調節件與所述緩沖件同側設置,所述調節件將
所述安裝板固定在所述機架上,且所述調節件具有用于調節所述安裝板至所述機架之間的距離的調節部。
[0017]可選地,上述的吸取治具,
[0018]所述吸盤組件成對設置,且沿水平方向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兩側。
[0019]一種取放裝置,包括上述的吸取治具。
[0020]可選地,上述的取放裝置,
[0021]工作臺,其包括上料放置區和下料放置區,所述上料放置區和所述下料放置區并排設置;
[0022]上料機構,其包括上料輸送帶和第一支撐件,所述上料輸送帶放置在所述上料放置區內,所述第一支撐件成對設置且滑動設置在所述上料輸送帶的兩側;
[0023]下料機構,其包括下料輸送帶和第二支撐件,所述下料輸送帶放置在所述下料放置區內,并且所述下料輸送帶的運動方向和所述上料輸送帶的運動方向相反設置,所述第二支撐件成對設置且滑動設置在所述下料輸送帶的兩側;
[0024]放置盒,所述放置盒放置在上料輸送帶和下料輸送帶上;
[0025]五金件,所述五金件放置在位于所述上料輸送帶處的放置盒內;
[0026]控制箱,所述控制箱與所述工作臺并排設置;
[0027]驅動件,所述驅動件安裝在所述控制箱上,所述驅動件具有驅動末端;
[0028]吸取治具,安裝在所述驅動件的驅動末端。
[0029]可選地,上述的取放裝置,
[0030]還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安裝在工作臺上,且設置在所述上料輸送帶的輸出端一側。
[0031]可選地,上述的取放裝置,
[0032]還包括調整機構,其包括多個調整板,所述調整板設置在所述上料輸送帶的兩側和所述下料輸送帶的兩側。
[0033]可選地,上述的取放裝置,
[0034]還包括防護機構,其包括防護架,所述防護架固定在所述工作臺上。
[0035]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
[0036]1.本技術提供的吸取治具,用于吸取五金件,其包括機架、吸盤組件和緩沖件。其中,機架設置有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外界驅動件的驅動末端固定連接;所述吸盤組件包括安裝板,所述安裝板與所述機架連接;緩沖件包括彈性部,所述彈性部設置在所述機架和所述安裝板之間,所述緩沖件適于對所述安裝板提供背離所述機架方向的彈性力。
[0037]此結構的吸取治具,通過將機架設置的第一連接部與外界驅動件的驅動末端固定連接,將安裝板與機架連接,并且將緩沖件的彈性部設置在機架和安裝板之間,在外界驅動件帶動吸取治具抓取五金件時,可有效地減少五金件受到的載荷,進而相比于現有方案中直接使用機械手取放五金件,本申請中的吸取治具可以避免五金件過度受壓而損壞的現象發生,有效地對五金件進行保護,提升了取放五金件的效率。
[0038]2.本技術提供的吸取治具,所述吸盤組件還包括有第一接頭和多個第一吸盤,所述第一接頭和所述第一吸盤均安裝在所述安裝板上,且所述第一接頭與任一所述第
一吸盤連通。
[0039]此結構的吸取治具,通過設置多個第一吸盤與第一接頭連通,使得吸取治具在吸取五金件時,可以吸取的更加平穩,保證在取放五金件的過程中避免五金件傾斜的現象發生,進一步提升了吸取治具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0040]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41]圖1為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的吸取治具的結構示意圖;
[0042]圖2為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的取放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43]附圖標記說明:
[0044]11
?
機架;111
?
第一連接部;12
?
安裝板;13
?
緩沖件;131
?
彈性部;132
?
第二連接部;14
?
第一接頭;15
?
第一吸盤;16
?
第二吸盤;17
?
第二接頭;18
?
調節件;
[0045]2?
工作臺;2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吸取治具,用于吸取五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11),設置有第一連接部(111),所述第一連接部(111)與外界驅動件(6)的驅動末端(61)固定連接;吸盤組件,所述吸盤組件包括安裝板(12),所述安裝板(12)與所述機架(11)連接;緩沖件(13),其包括彈性部(131),所述彈性部(131)設置在所述機架(11)和所述安裝板(12)之間,所述緩沖件(13)適于對所述安裝板(12)提供背離所述機架(11)方向的彈性力。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取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盤組件還包括有第一接頭(14)和多個第一吸盤(15),所述第一接頭(14)和所述第一吸盤(15)均安裝在所述安裝板(12)上,且所述第一接頭(14)與任一所述第一吸盤(15)連通。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吸取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盤組件還包括第二吸盤(16),所述第二吸盤(16)與所述安裝板(12)間隔設置;還包括第二接頭(17),所述第二接頭(17)與所述第二吸盤(16)連通。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吸取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盤組件還包括調節件(18),所述調節件(18)與所述緩沖件(13)同側設置,所述調節件(18)將所述安裝板(12)固定在所述機架(11)上,且所述調節件(18)具有用于調節所述安裝板(12)至所述機架(11)之間的距離的調節部。5.根據權利要求1
?
4中任一項所述的吸取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盤組件成對設置,且沿水平方向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部(111)的兩側。6.一種取放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
?
5中任一項所述的吸取治具。7.根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仕達,王培源,閆壯,李方平,
申請(專利權)人:惠州市盈旺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