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數控加工領域,公開了一種套筒清洗裝置。所述套筒清洗裝置固定在加工機床的工作臺上,包括固定在工作臺上的底座和設置在底座上的通水桿,所述底座設置進水孔和通水桿接口,所述底座內部設置連通進水孔和通水桿接口的通道;所述通水桿的底端與通水桿接口固定連通,所述通水桿的頂端密閉設置,所述通水桿側壁設置出水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套筒清洗裝置結構簡單,操作便捷。在使用過程中,該套筒清洗裝置固定在工作臺上,只需將套筒在工作臺上移動到清洗位置,套筒內壁伸入并套設到套筒清洗裝置的通水桿外,將轉接頭連通高壓水槍并開啟,經過高壓噴射,能快速將套筒從上到下沖洗干凈;節省拆卸套筒時間,提高加工工作效率。提高加工工作效率。提高加工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套筒清洗裝置
[0001]本技術屬于數控加工領域,涉及一種套筒清洗裝置,更具體的,涉及一種用于數控加工機床的套筒清洗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在CNC加工中心對工件或者產品進行加工時,通常需要連續長時間地進行加工。在加工過程中需要使用套筒進行套料,套筒每次加工一個圓柱或圓片狀的產品后,會殘留磨屑在套筒內部,套料越多,殘留物越多,帶有殘留磨屑的套筒,在加工后續產品時,容易造成崩裂,無法磨切出預定大小尺寸的產品,影響后續產品加工質量。
[0003]由于筒狀結構的磨削套筒內部難以清洗,目前工藝為拆卸下來進行普通清洗,拆裝過程復雜,清洗不徹底,既浪費人工工時又無法清洗干凈。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套筒清洗裝置。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套筒清洗裝置,所述套筒清洗裝置固定在加工機床的工作臺上,包括固定在工作臺上的底座和設置在底座上的通水桿,所述底座設置進水孔和通水桿接口,所述底座內部設置連通進水孔和通水桿接口的通道;
[0007]所述通水桿的底端與通水桿接口固定連通,所述通水桿的頂端密閉設置,所述通水桿側壁設置出水孔。
[0008]優選地,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在加工機床上,所述通水桿接口設置在底座頂部,所述進水孔設置在底座側壁。
[0009]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加工機床上設置螺紋孔,所述套筒清洗裝置還包括螺桿、貫穿底座的通槽,所述螺桿穿過通槽與所述螺紋孔相適配。
[0010]進一步優選地,所述通槽為帶有臺階的U型槽。
[0011]優選地,所述通水桿的底端設置外螺紋,所述通水桿接口設置與外螺紋相適配的內螺紋。
[0012]進一步優選地,所述通水桿的側壁設置限位凸環,所述限位凸環底部緊挨外螺紋上端。
[0013]優選地,所述套筒清洗裝置還包括設置在進水孔處的轉接頭。
[0014]優選地,所述出水孔設置在靠近通水桿頂端的側壁。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
[0016]本技術的套筒清洗裝置結構簡單,操作便捷。在使用過程中,該套筒清洗裝置固定在工作臺上,只需將套筒在工作臺上移動到清洗位置,套筒內壁伸入并套設到套筒清洗裝置的通水桿外,將轉接頭連通高壓水槍并開啟,經過高壓噴射,能快速將套筒從上到下
沖洗干凈;節省拆卸套筒時間,提高加工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0017]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技術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
[0018]圖1為本技術套筒清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技術套筒結構示意圖;
[0020]其中:1—出水孔;2—通水桿;3—限位凸環;4—外螺紋;5—通水桿接口;6—通槽;7—轉接頭;8—進水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了便于理解本技術,下文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和較佳的實施例對本技術作更全面、細致地描述,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以下具體的實施例。
[0022]除非另有定義,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專業術語與本領域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專業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例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
[0023]除非另有特別說明,本技術中用到的各種原材料、試劑、儀器和設備等均可通過市場購買得到或者可通過現有方法制備得到。
[0024]實施例1
[0025]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套筒清洗裝置,該套筒清洗裝置固定在加工機床的工作臺上,包括固定在工作臺上的底座9和設置在底座9上的通水桿2,底座9設置進水孔8和通水桿接口5,底座9的底部固定在加工機床的工作臺上,通水桿接口5設置在底座9頂部,進水孔8設置在底座9側壁底座9內部設置連通進水孔8和通水桿接口5的通道,套筒清洗裝置還包括設置在進水孔8處的轉接頭7。
[0026]本實施例中,通水桿2的底端與通水桿接口5固定連通,通水桿2的頂端密閉設置,靠近通水桿2頂端的側壁設置貫穿的出水孔1。
[0027]本實施例中,加工機床的工作臺上設置螺紋孔,套筒清洗裝置還包括螺桿、貫穿底座9的通槽6,螺桿穿過通槽6與螺紋孔相適配,將底座9固定在加工機床的工作臺上,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方案之一,通槽6為帶有臺階的U型槽。
[0028]本實施例中,通水桿2的底端設置外螺紋4,通水桿接口5設置與外螺紋4相適配的內螺紋,通水桿2的側壁設置限位凸環3,限位凸環3底部緊挨外螺紋4上端。
[0029]在使用本實施例的套筒清洗裝置是,先用螺桿連接將該套筒清洗裝置固定在加工機床的工作臺上。如圖2所示的套筒安裝在加工機床上的加工位置,套筒底端為金剛石磨頭,旋轉磨削加工工件,每套料加工3個,便設置程序控制套筒移動到套筒清洗裝置的通水桿2垂直上方,從上到下,旋轉進入,在進入過程中,同步將轉接頭7連接至高壓水并打開,使用出水孔1高速噴出的純水沖刷清洗掉套筒內壁磨屑及其他殘留物,連續重復上下三次,清洗干凈后,套筒離開清洗裝置位置,平移回歸到待加工位置,繼續進行產品套料加工。
[0030]以上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技術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包含范圍之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套筒清洗裝置,所述套筒清洗裝置固定在加工機床的工作臺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工作臺上的底座和設置在底座上的通水桿,所述底座設置進水孔和通水桿接口,所述底座內部設置連通進水孔和通水桿接口的通道;所述通水桿的底端與通水桿接口固定連通,所述通水桿的頂端密閉設置,所述通水桿側壁設置出水孔。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在加工機床上,所述通水桿接口設置在底座頂部,所述進水孔設置在底座側壁。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套筒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機床上設置螺紋孔,所述套筒清洗裝置還包括螺桿、貫穿底座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衛國,吳承偉,黃雪麗,彭喬,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