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電器設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翻蓋機構和插座;插座包括插座本體和翻蓋機構,翻蓋機構包括殼體和面蓋,插座本體設置于殼體;面蓋可活動地設置于殼體,且面蓋能相對于殼體在打開位置和遮擋位置之間運動,當面蓋位于遮擋位置時,面蓋與殼體之間形成容納空間;殼體和面蓋分別設置有轉軸和裝配槽;裝配槽包括至少兩個插槽,至少兩個插槽依次連通,轉軸能與任意一個插槽插接,且能在對應的插槽內轉動,以帶動面蓋相對于殼體轉動;轉軸還能從一個插槽滑動至另一個插槽內,以帶動面蓋相對于殼體滑動,并擴大或縮小容納空間。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翻蓋機構能夠提高面蓋的容納性,使得面蓋能夠將多種尺寸的插頭可靠地遮擋起來。蓋能夠將多種尺寸的插頭可靠地遮擋起來。蓋能夠將多種尺寸的插頭可靠地遮擋起來。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翻蓋機構和插座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電器設備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翻蓋機構和插座。
技術介紹
[0002]插座,例如:排插、墻開插座等,均是常用的接電設備。相關技術中,為了提高插座使用時的用電安全性,還配置了面蓋,用于遮擋插座的插銷孔或遮擋插接于插座的插頭。
[0003]但是,不同電器設備的插頭尺寸不一,有些插頭尺寸大,有些插頭尺寸小,而相關技術提供的面蓋的容納性有限,當插頭的尺寸較大時,面蓋難以可靠地遮擋插頭,容易使插頭裸露。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翻蓋機構和插座,該翻蓋機構能夠提高面蓋的容納性,使得面蓋能夠將多種尺寸的插頭可靠地遮擋起來,特別是能夠改善大尺寸的插頭容易裸露的問題。
[0005]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0006]第一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翻蓋機構,包括:
[0007]殼體;以及,
[0008]面蓋,面蓋可活動地設置于殼體,且面蓋能相對于殼體在打開位置和遮擋位置之間運動,當面蓋位于遮擋位置時,面蓋與殼體之間形成容納空間;其中,
[0009]殼體設置有轉軸和裝配槽兩者中的一者,面蓋設置有轉軸和裝配槽兩者中的另一者;
[0010]裝配槽包括至少兩個插槽,至少兩個插槽依次連通,轉軸能與任意一個插槽插接,且能在對應的插槽內轉動,以帶動面蓋相對于殼體轉動;轉軸還能從一個插槽滑動至另一個插槽內,以帶動面蓋相對于殼體滑動,并擴大或縮小容納空間。
[0011]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裝配槽還包括過渡槽,每兩個插槽通過一個過渡槽連通,以使轉軸能通過過渡槽從一個插槽滑動至另一個插槽內。
[0012]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轉軸被配置為與過渡槽過盈配合,且轉軸還被配置為與插槽間隙配合。
[0013]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裝配槽包括多個插槽和多個過渡槽,多個插槽和多個過渡槽沿設定方向依次交替連通;多個插槽包括分布于設定方向兩端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當轉軸插接于第一插槽時,容納空間最小,當轉軸插接于第二插槽時,容納空間最大;沿第一插槽指向第二插槽的方向,過渡槽的寬度依次減小。
[0014]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插槽的槽壁為圓弧壁,過渡槽包括兩個相對且間隔分布的直壁,每個直壁的兩端分別與對應的兩個插槽的槽壁連接。
[0015]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裝配槽的一側槽壁設置有倒角面,轉軸設置有導向面,導向面能與倒角面滑動配合,以使轉軸脫離裝配槽。
[0016]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導向面被配置為當面蓋轉動至遮擋位置時與倒角面錯位分布。
[0017]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轉軸的一端與殼體或面蓋連接,另一端與裝配槽的槽底抵持。
[0018]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殼體設置有安裝孔,安裝孔的孔壁連接有兩個轉軸;面蓋設置有兩個裝配槽,且兩個裝配槽分布于面蓋的兩側;兩個轉軸與兩個裝配槽一一對應地插接。
[0019]第二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插座,包括插座本體和前述實施方式任一項的翻蓋機構,插座本體設置于殼體。
[0020]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翻蓋機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翻蓋機構的面蓋不僅能夠相對于殼體轉動,還能夠相對于殼體升降,進而調節容納空間的大小,使得容納空間能夠適用于多種尺寸的插頭,確保大尺寸的插頭也能夠被面蓋有效地遮擋起來,改善大尺寸的插頭容易裸露的問題。
[0021]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插座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插座包括前述的翻蓋機構,該翻蓋機構能夠通過面蓋相對于殼體升降,調節容納空間的大小,以便于尺寸較大的插頭與插座本體插接時,也能夠利用面蓋可靠地遮擋插頭,改善插頭容易裸露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2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0023]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墻開插座的局部結構的分解示意圖;
[0024]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面蓋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面蓋和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4為圖3中A
?
A方向的剖視圖;
[0027]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面框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8]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面蓋和面框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7為圖6中B
?
B方向的剖視圖;
[0030]圖8為圖7中
Ⅷ
的放大圖。
[0031]圖標:010
?
墻開插座;100
?
殼體;110
?
固定框;111
?
安裝腔;120
?
面框;121
?
安裝孔;130
?
轉軸;131
?
導向面;200
?
面蓋;210
?
裝配槽;211
?
倒角面;220
?
插槽;221
?
第一插槽;222
?
第二插槽;223
?
開口;230
?
過渡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32]為使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0033]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專利技術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專利技術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
[0034]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0035]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專利技術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專利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36]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翻蓋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100);以及,面蓋(200),所述面蓋(200)可活動地設置于所述殼體(100),且所述面蓋(200)能相對于所述殼體(100)在打開位置和遮擋位置之間運動,當所述面蓋(200)位于所述遮擋位置時,所述面蓋(200)與所述殼體(100)之間形成容納空間;其中,所述殼體(100)設置有轉軸(130)和裝配槽(210)兩者中的一者,所述面蓋(200)設置有所述轉軸(130)和所述裝配槽(210)兩者中的另一者;所述裝配槽(210)包括至少兩個插槽(220),至少兩個所述插槽(220)依次連通,所述轉軸(130)能與任意一個所述插槽(220)插接,且能在對應的所述插槽(220)內轉動,以帶動所述面蓋(200)相對于所述殼體(100)轉動;所述轉軸(130)還能從一個所述插槽(220)滑動至另一個所述插槽(220)內,以帶動所述面蓋(200)相對于所述殼體(100)滑動,并擴大或縮小所述容納空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翻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裝配槽(210)還包括過渡槽(230),每兩個所述插槽(220)通過一個所述過渡槽(230)連通,以使所述轉軸(130)能通過所述過渡槽(230)從一個所述插槽(220)滑動至另一個所述插槽(220)內。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翻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130)被配置為與所述過渡槽(230)過盈配合,且所述轉軸(130)還被配置為與所述插槽(220)間隙配合。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翻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裝配槽(210)包括多個所述插槽(220)和多個所述過渡槽(230),多個所述插槽(220)和多個所述過渡槽(230)沿設定方向依次交替連通;多個所述插槽(220)包括分布于所述設定方向兩端的第一插槽(221)和第二插槽(...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江艷蕊,王萬松,馬騰,魯佳美,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公牛電器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