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產品移轉機構
[0001]本技術涉及注塑件加工
,尤其涉及一種產品移轉機構。
技術介紹
[0002]注塑件在進行鐳雕加工時包括多個工序,如上料工序、澆口處理工序、噴碼工序、檢測工序、出料工序等,如果工序分開進行則注塑件需要頻繁上料、卸料,非常麻煩,效率非常低,如果將工序集成在一起則需要通過移轉機構進行轉移,由此我們提出一種產品移轉機構。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產品移轉機構。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產品移轉機構,包括X向雙軸氣缸,所述X向雙軸氣缸的活塞桿固定有X向移動座,所述X向移動座上通過第三安裝板安裝有Y向雙軸氣缸,所述Y向雙軸氣缸的活塞桿固定有Y向移動座,所述Y向移動座上固定有板條,所述板條上固定有U型的撥塊,所述撥塊設置有三個。
[0006]優選的,所述X向移動座滑動安裝在X向雙軸氣缸的缸體上,所述Y向移動座滑動安裝在Y向雙軸氣缸的缸體上。
[0007]優選的,所述X向移動座的側邊固定有第一固定塊,所述第一固定塊設置有兩個,所述X向雙軸氣缸的兩端均固定有第一安裝板,所述第一安裝板上安裝有第一光電開關。
[0008]優選的,所述Y向移動座的側邊固定有第二固定塊,所述Y向雙軸氣缸的側邊固定有第二安裝板,所述第二安裝板上安裝有第二光電開關。
[0009]優選的,所述板條與X向雙軸氣缸的活塞桿平行,所述板條與Y向雙軸氣缸的活塞桿垂直。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技術中,Y向雙軸氣缸帶動Y向移動座平移,從而可帶動板條平移,板條平移過程中將撥塊卡入到注塑件的外部,X向雙軸氣缸帶動X向移動座平移,從而可帶動板條平移,由于撥塊卡入到注塑件上,從而可將澆口毛邊處理工位、噴碼工位、檢測工位的注塑件分別下移一個位置,即將澆口毛邊處理工位的注塑件移動至噴碼工位,將噴碼工位的注塑件移動至檢測工位,將檢測工位的注塑件移動至出料工位,然后將撥塊從注塑件上移出,復位并重新循環上述步驟,從而可實現各個工位的連續轉換,效率非常高;通過第一光電開關和第一固定塊的配合使用,可精準的控制撥塊沿X軸向的移動位置,通過第二光電開關和第二固定塊的配合使用,可精準的控制撥塊沿Y軸向的移動位置。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產品移轉機構的第一軸測圖;
[0013]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產品移轉機構的第二軸測圖;
[0014]圖3為本技術在塑件加工鐳雕裝置上的位置示意圖。
[0015]圖中:1X向雙軸氣缸、2X向移動座、3第三安裝板、4Y向雙軸氣缸、5第一固定塊、6第一安裝板、7第一光電開關、8第二固定塊、9Y向移動座、10第二安裝板、11第二光電開關、12板條、13撥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17]參照圖1
?
3,一種產品移轉機構,包括X向雙軸氣缸1,X向雙軸氣缸1的活塞桿固定有X向移動座2,X向移動座2滑動安裝在X向雙軸氣缸1的缸體上,X向移動座2的側邊固定有第一固定塊5,第一固定塊5設置有兩個,X向雙軸氣缸1的兩端均固定有第一安裝板6,第一安裝板6上安裝有第一光電開關7,X向移動座2上通過第三安裝板3安裝有Y向雙軸氣缸4,Y向雙軸氣缸4的活塞桿固定有Y向移動座9,Y向移動座9滑動安裝在Y向雙軸氣缸4的缸體上,Y向移動座9的側邊固定有第二固定塊8,Y向雙軸氣缸4的側邊固定有第二安裝板10,第二安裝板10上安裝有第二光電開關11,Y向移動座9上固定有板條12,板條12上固定有U型的撥塊13,撥塊13設置有三個,板條12與X向雙軸氣缸1的活塞桿平行,板條12與Y向雙軸氣缸4的活塞桿垂直。
[0018]工作原理:在通過澆口處理機構處理完注塑件的澆口毛邊后就可以對注塑件進行后續的噴碼、檢測、出料工序,本技術用于澆口毛邊處理完成后對注塑件的轉移。
[0019]使用時,Y向雙軸氣缸4帶動Y向移動座9平移,從而可帶動板條12平移,板條12平移過程中將撥塊13卡入到注塑件的外部,X向雙軸氣缸1帶動X向移動座2平移,從而可帶動板條12平移,由于撥塊13卡入到注塑件上,從而可將澆口毛邊處理工位、噴碼工位、檢測工位的注塑件分別下移一個位置,即將澆口毛邊處理工位的注塑件移動至噴碼工位,將噴碼工位的注塑件移動至檢測工位,將檢測工位的注塑件移動至出料工位,然后將撥塊13從注塑件上移出,復位并重新循環上述步驟,從而可實現各個工位的連續轉換,效率非常高;通過第一光電開關7和第一固定塊5的配合使用,可精準的控制撥塊13沿X軸向的移動位置,通過第二光電開關11和第二固定塊8的配合使用,可精準的控制撥塊13沿Y軸向的移動位置。
[0020]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及其技術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產品移轉機構,包括X向雙軸氣缸(1),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雙軸氣缸(1)的活塞桿固定有X向移動座(2),所述X向移動座(2)上通過第三安裝板(3)安裝有Y向雙軸氣缸(4),所述Y向雙軸氣缸(4)的活塞桿固定有Y向移動座(9),所述Y向移動座(9)上固定有板條(12),所述板條(12)上固定有U型的撥塊(13),所述撥塊(13)設置有三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產品移轉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移動座(2)滑動安裝在X向雙軸氣缸(1)的缸體上,所述Y向移動座(9)滑動安裝在Y向雙軸氣缸(4)的缸體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產品移轉機構,其特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文振,駱東星,李付凱,林培森,賴從杏,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新鴻洲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