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山體陡坡懸空承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對山體的陡坡坡面上部從上至下進行多級臺階的施工平臺開挖整平;(2)根據實際情況逐級開挖下部的施工平臺;(3)在每級臺階的施工平臺處進行樁基開挖;(4)樁基開挖完成后進行鋼護筒接長,澆筑樁基混凝土;(5)在接長的鋼護筒頂部安裝托架結構;(6)進行承臺的立模及鋼筋綁扎施工;(7)進行承臺的混凝土澆筑、養護;(8)將除抱箍之外的托架結構拆除。本發明專利技術針對處于山區地形地貌復雜,地面起伏較大,位于懸崖峭壁且底部部分懸空的承臺,提高懸崖峭壁懸空承臺施工的安全性及施工工效,減小對原地形地貌的破壞,實現綠色施工。實現綠色施工。實現綠色施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山體陡坡懸空承臺施工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橋梁工程施工的
,具體地,涉及一種山體陡坡懸空承臺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0002]對于位于山區陡坡的橋梁工程,為保護原有山體地形地貌,減少山體開挖及避免環境破壞,會將承臺底部設計為部分懸空的結構形式。目前懸空承臺的施工方法大多采用漿砌片石擋墻(片石混凝土擋墻)將懸空部分砌筑或搭設鋼管支架的方式形成承臺的施工平臺。但對于處于懸崖峭壁處的懸空承臺若采用上述方法不僅工程數量巨大且施工難度極大,部分地形甚至無法搭設支架或砌筑擋墻,施工安全隱患極大。另外一種方法為在樁身內預埋牛腿,然后安裝型鋼作為支架,形成承臺施工平臺,此方法的難點在于在樁身的懸空側埋設預埋件,存在一定的難度,且預埋件的位置不易控制,影響施工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0003]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山體陡坡懸空承臺施工方法。本專利技術針對V型峽谷陡坡處承臺施工技術難度大,環境破壞大,原生態地貌恢復難等問題,提出了在鋼護筒樁基上設置抱箍作為承力構件搭設鋼平臺,以此作為施工平臺澆筑懸空承臺的方法。本專利技術針對處于山區地形地貌復雜,地面起伏較大,位于懸崖峭壁且底部部分懸空的承臺,提供一種方便、高效且便于實施的懸空承臺施工方法,從而提高懸崖峭壁懸空承臺施工的安全性及施工工效,減小對原地形地貌的破壞,實現綠色施工。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山體陡坡懸空承臺施工方法,針對V型峽谷陡坡處承臺施工技術難度大,環境破壞大,原生態地貌恢復難等問題,提出了在樁基鋼護筒上設置抱箍作為承力構件搭設安裝托架結構,以此作為施工平臺澆筑懸空承臺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0005](1)對山體的陡坡坡面上部從上至下進行多級臺階的施工平臺開挖整平;在坡面開挖過程中控制邊坡坡度;
[0006](2)上級臺階的施工平臺開挖整平完成后,根據實際情況逐級開挖下部的施工平臺;
[0007](3)在每級臺階的施工平臺處進行樁基開挖;樁基開挖時將孔徑擴大20
?
25cm,待孔底為穩定硬巖且孔深大于2m后改孔徑為設計孔徑繼續開挖,為后續預埋鋼護筒提供足夠空間;
[0008](4)樁基開挖完成后進行鋼護筒接長,鋼護筒接長采用法蘭盤連接方式,接長至承臺底標高后開始澆筑樁基混凝土;
[0009](5)在接長的鋼護筒頂部安裝托架結構;托架結構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抱箍、沙筒、主梁、分配梁、鋼板或木板,以抱箍作為承力構件搭設安裝托架結構,抱箍焊接在鋼護筒的外壁上;
[0010](6)以托架結構作為承臺的施工平臺,進行承臺的立模及鋼筋綁扎施工;
[0011](7)進行承臺的混凝土澆筑施工,并進行混凝土養護;
[0012](8)將除抱箍之外的托架結構拆除,完成山體陡坡懸空承臺的施工。
[0013]優選的,在所述步驟(1)中,控制邊坡坡度時石質邊坡控制為1:0.25左右,強風化或堆積巖層控制為1:0.5。
[0014]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在所述步驟(3)中,鋼護筒埋設時保持定位準確,鋼護筒頂面處于水平,鋼護筒埋設定位完成后在護筒與基坑間隙澆筑C35混凝土以固定護筒。
[0015]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在所述步驟(5)中,抱箍為12mm厚鋼板,抱箍高度0.5m,采用單抱箍布置,抱箍用M24高強螺栓連接閉合,M24高強螺栓布置4排,每排4個。
[0016]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主梁選用56C工字鋼,分配梁選用22b工字鋼,分配梁間距為30cm;安裝過程中為了保證整個托架的穩定,抱箍、主梁和分配梁連接處設U形卡固定,抱箍與主梁之間采用砂筒承接,方便后續拆除施工。
[0017]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在所述步驟(5)中,在鋼護筒上安裝抱箍時采用定位裝置將抱箍準確定位在鋼護筒的設計高度上,即,在鋼護筒的預定位置固定好定位裝置,定位裝置可自動箍緊鋼護筒,之后將兩個半圓形式的抱箍擱置在所述定位裝置上部并完整對合,使抱箍處于設計高度,在對合位置安裝M24高強螺栓并旋緊,使抱箍箍緊鋼護筒,最后拆除所述定位裝置,將抱箍焊接在鋼護筒的外壁上。
[0018]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在所述步驟(7)中,混凝土澆筑施工時在托架結構上設置沉降觀測點,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實時進行沉降觀測;混凝土分層澆筑,從陡坡處開始向托架結構方向澆筑,以保證托架結構產生合理的沉降變形。
[001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在所述步驟(7)中,混凝土分層澆筑時合理控制各層混凝土的凝固時間,在下一層已澆筑的混凝土達到初凝狀態的75
?
78%時進行上一層混凝土澆筑,以保證托架結構的合理沉降并防止因托架結構發生沉降而導致混凝土開裂。
[002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將抱箍焊接在鋼護筒的外壁上是采用不同的焊接方式將抱箍的上下邊緣分別與鋼護筒的外壁進行全周長焊接。
[0021]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當采用鋼板時,其厚度為5mm;當采用木板時,其厚度為5cm。
[0022]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
[0023]1.本專利技術針對處于山區地形地貌復雜,地面起伏較大,位于懸崖峭壁且底部部分懸空的承臺,提供一種方便、高效且便于實施的懸空承臺施工方法,從而提高懸崖峭壁懸空承臺施工的安全性及施工工效,減小對原地形地貌的破壞,實現綠色施工。
[0024]2.本專利技術相對于常規的此類懸空承臺的施工方法具備安全風險低、工期短、成本小、更環保的特點。
[0025]3.本專利技術采用自動箍緊鋼護筒的定位裝置對抱箍在鋼護筒上的安裝位置進行準確定位,并且在抱箍安裝完成后可進行拆除,不會對鋼護筒結構造成任何破壞,由此克服了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的在鋼護筒上焊接或安裝其它結構件(例如焊接鋼筋頭、鋼板等)進行定位而對鋼護筒的外壁結構造成破壞而影響其結構強度的缺陷,同時避免了直接將抱箍在鋼護筒上定位時由于其結構重量大而導致的施工困難和定位誤差大的缺陷,并且該定位裝置可多次重復利用,操作簡單,大大提高了施工的便利性、安全性以及準確性,并進一步保
證了施工質量和效率。
[0026]4.通過理論驗算和實踐證明,在山體陡坡段采用本專利技術的施工方法進行懸空承臺施工是可行的。尤其在V型峽谷橋梁承臺施工環節有較好的經濟性,實用性。通過本專利技術的施工方法,在實現了峽谷地區橋梁承臺基礎安全、高效、綠色施工,降低施工成本、施工難度和施工工期的同時,大大減少了施工對周邊環境的破壞與污染,對生態脆弱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起到了較好的示范作用,為類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借鑒和參考,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0027]附圖簡要說明
[0028]圖1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山體陡坡懸空承臺施工方法的結構整體示意圖;
[0029]圖2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山體陡坡懸空承臺施工方法中使用的定位裝置的結構平面圖;
[0030]圖3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山體陡坡懸空承臺施工方法中使用的定位裝置的結構側視圖;
[0031]圖4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山體陡坡懸空承臺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山體陡坡懸空承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對山體的陡坡坡面上部從上至下進行多級臺階的施工平臺開挖整平;在坡面開挖過程中控制邊坡坡度;(2)上級臺階的施工平臺開挖整平完成后,根據實際情況逐級開挖下部的施工平臺;(3)在每級臺階的施工平臺處進行樁基開挖;樁基開挖時將孔徑擴大20
?
25cm,待孔底為穩定硬巖且孔深大于2m后改孔徑為設計孔徑繼續開挖;(4)樁基開挖完成后進行鋼護筒接長,鋼護筒接長采用法蘭盤連接方式,接長至承臺底標高后開始澆筑樁基混凝土;(5)在接長的鋼護筒頂部安裝托架結構;托架結構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抱箍、沙筒、主梁、分配梁、鋼板或木板,以抱箍作為承力構件搭設安裝托架結構,抱箍焊接在鋼護筒的外壁上;(6)以托架結構作為承臺的施工平臺,進行承臺的立模及鋼筋綁扎施工;(7)進行承臺的混凝土澆筑施工,并進行混凝土養護;(8)將除抱箍之外的托架結構拆除,完成山體陡坡懸空承臺的施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體陡坡懸空承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1)中,控制邊坡坡度時石質邊坡控制為1:0.25左右,強風化或堆積巖層控制為1:0.5。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山體陡坡懸空承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3)中,鋼護筒埋設時保持定位準確,鋼護筒頂面處于水平,鋼護筒埋設定位完成后在護筒與基坑間隙澆筑C35混凝土以固定護筒。4.根據權利要求1
?
3所述的山體陡坡懸空承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5)中,抱箍為12mm厚鋼板,抱箍高度0.5m,采用單抱箍布置,抱箍用M24高強螺栓連接閉合,M24高強螺栓布置4...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強立新,辛志軍,吳興旺,李德權,趙光輝,王帥,孫海波,趙世春,王建,馬杰,李健,張領先,沙賽,
申請(專利權)人: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