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新型的鋰電池均衡方法,涉及鋰電池連接領域。該鋰電池均衡方法,包括電芯B、智能電池管理系統iBMS、繼電器K、二極管D和若干連接線束,所述電芯B與智能電池管理系統iBMS電性連接,所述繼電器K包括繼電器K1和繼電器K2,所述繼電器K1和繼電器K2的另一端均通過連接線束連接后續電路,所述智能電池管理系統iBMS分別與繼電器K1和繼電器K2電性連接。通過由iBMS管理電芯出入列,從而不會對電芯本身產生太大影響,大大降低了電芯的老化程度;同時,既避免了被動均衡導致的電能自損耗,解決了散熱設計的難題,又無需增加類似主動均衡所需的其他設備,顯著提高了電池組乃至整體產品的容錯率,降低成本,有效延長電芯壽命和提高使用效率。高使用效率。高使用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的鋰電池均衡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鋰電池連接
,具體為一種新型的鋰電池均衡方法。
技術介紹
[0002]鋰電池是一類由鋰金屬或鋰合金為正/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1912年鋰金屬電池最早由Gilbert N. 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紀70年代時,M. S. Whittingham提出并開始研究鋰離子電池。由于鋰金屬的化學特性非常活潑,使得鋰金屬的加工、保存、使用,對環境要求非常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鋰電池已經成為了主流。
[0003]近幾年來,中國動力電池產業持續發展,市場規模超千億元。隨著新能源汽車需求量的升高,電池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是,因為電池之間必然存在容量、生命周期等方面的差異,會導致其循環次數減少,使得電池的應用范圍受到限制,傳統對策是實施主動均衡或者被動均衡,然而被動均衡是以最小電池殘余量為基準進行均衡,均衡的電量會以熱量的方式浪費,主動均衡則需要配置相應設備和儲能器件,成本上升,同時增加了充放電次數,會導致單體老化更快,與其他電芯的性能差異也會更明顯。因此,無論是哪種均衡,都會帶來較大的損失,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提供了一種新型的鋰電池均衡方法,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一)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新型的鋰電池均衡方法,解決了傳統均衡方式使用時電芯的循環次數都會增加,從而影響電芯的壽命和使用效率的問題。
[0005](二)技術方案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新型的鋰電池均衡方法,包括電芯B、智能電池管理系統iBMS、繼電器K、二極管D和若干連接線束,所述電芯B與智能電池管理系統iBMS電性連接,所述繼電器K包括繼電器K1和繼電器K2,所述繼電器K1和繼電器K2的另一端均通過連接線束連接后續電路,所述智能電池管理系統iBMS分別與繼電器K1和繼電器K2電性連接。
[0006]優選的,所述繼電器K2的一側串聯有二極管D。
[0007]優選的,所述二極管D起到安全保護作用并能有效的避免電路動作產生的延遲。
[0008]優選的,所述電芯B分別與繼電器K1和繼電器K2電性連接。
[0009]優選的,所述繼電器K1和繼電器K2可以由具有相似功能的機械開關、電子開關或其他元器件代替。
[0010](三)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新型的鋰電池均衡方法。具備以下有益效果:1、本專利技術中,通過由iBMS管理電芯出入列,無需對電芯本身進行過多操作,從而不會對電芯本身產生太大影響,大大降低了電芯的老化程度;同時,既避免了被動均衡導致的
電能自損耗,解決了散熱設計的難題,又無需增加類似主動均衡所需的其他設備,顯著提高了電池組乃至整體產品的容錯率,降低成本,有效延長電芯壽命和提高使用效率。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專利技術中鋰電池串聯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
[0013]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新型的鋰電池均衡方法,包括電芯B、智能電池管理系統iBMS、繼電器K、二極管D和若干連接線束,電芯B與智能電池管理系統iBMS電性連接,繼電器K包括繼電器K1和繼電器K2,繼電器K1和繼電器K2的另一端均通過連接線束連接后續電路,智能電池管理系統iBMS分別與繼電器K1和繼電器K2電性連接。
[0014]繼電器K2的一側串聯有二極管D,二極管D起到安全保護作用并能有效的避免電路動作產生的延遲,電芯B分別與繼電器K1和繼電器K2電性連接,繼電器K1和繼電器K2可以由具有相似功能的機械開關、電子開關或其他元器件代替。
[0015]正常充放電時,繼電器K1閉合,繼電器K2斷開,與電芯B相連的電路接通,當智能電池管理系統iBMS檢測到某一電芯充放電完成時,繼電器K1斷開連接,此時已完成充放電的電芯所在電路斷開,該電芯停止充放電,同時繼電器K2閉合,其他電芯繼續充放電,如此循環直至最后一節電池完成充電動作或剩余電芯放電電壓達到最低放電電壓。
[0016]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專利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的鋰電池均衡方法,包括電芯B、智能電池管理系統iBMS、繼電器K、二極管D和若干連接線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芯B與智能電池管理系統iBMS電性連接,所述繼電器K包括繼電器K1和繼電器K2,所述繼電器K1和繼電器K2的另一端均通過連接線束連接后續電路,所述智能電池管理系統iBMS分別與繼電器K1和繼電器K2電性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的鋰電池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繼電器K2的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之言,吳軍院,劉輝,朱丹,茍彥琦,
申請(專利權)人:天時力天津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