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激活休眠電路,包括鋰電池、開關控制電路和系統電路,所述開關控制電路包括開關P1,所述開關P1連接有穩壓二極管ZD1,所述穩壓二極管ZD1分別連接有電容C1和電阻R5,所述電容C1連接有電阻R4,所述電阻R4分別連接有電阻R3、電阻R6以及三極管Q2的基極,所述電阻R3連接有二極管D1,所述三極管Q2連接有電阻R2,所述電阻R2連接有三極管Q1,所述三極管Q1上并聯有電阻R1,且三極管Q1與系統電路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開關常閉狀態下系統休眠后,靜態電流也是uA級;所述開關閉合可以激活系統供電,當開關閉合時,電容充電,使開關電路導通,系統導通復位后,輸出KEEP_ON信號,維持系統供電,此時開關任意松開閉合,只作為控制信號。控制信號。控制信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激活休眠電路
[0001]本技術涉及鋰電池電路
,具體是一種新型激活休眠電路。
技術介紹
[0002]隨著電子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各類電子產品也在不斷更新換代,便攜性也越來越高,作為電源供給的鋰電池,在可移動式產品中始終離不開它。鋰電池作為新型能源電池,其相對于鎳氫電池,具有工作電壓高、能量密度大、自放電率低、無記憶效應等顯著優點。另外、鋰電池可以做得更薄更小、而且任意面積化和任意形狀的特點、也大大提高了電池造型設計的靈活性,從而可以配合產品需求,做成任何形狀與容量的電池。然后任何電池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鋰電池也不例外,類電池也有軟弱的一面,不可以過度充放電。鋰電池過度充電或者過度放電都會引起電池內部鋰化合物的不可逆結晶,簡單的說就是電池報廢了。所以在鋰電池在連接至線路板的情況下,沒有信號輸入或者電路不工作狀態下,就要求電路本身消耗很小的電流,也就是常說靜態電流。
[0003]目前在電動工具產品中,常用的開關激活方式如圖示4,開關閉合Q2導通,繼而使Q1導通,從而給系統供電,當開關松開后,控制板斷電后,此時控制板的耗電是小于10uA的,然而,如果在用戶使用至電池低電壓后,機器停止轉動,或者當用戶滿電使用時,機器因為其它保護而停止運行,然而開關未松開的狀況下,Q2和Q1是一直處于導通狀態,控制板還處于通電狀態,如果一直保持連接放置,那么鋰電池剩余電量就會徹底放空,最終鋰電池將導致過放。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激活休眠電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激活休眠電路,包括鋰電池、開關控制電路和系統電路,所述開關控制電路包括開關P1,所述開關P1連接有穩壓二極管ZD1,所述穩壓二極管ZD1分別連接有電容C1和電阻R5,所述電容C1連接有電阻R4,所述電阻R4分別連接有電阻R3、電阻R6以及三極管Q2的基極,所述電阻R3連接有二極管D1,所述三極管Q2連接有電阻R2,所述電阻R2連接有三極管Q1,所述三極管Q1上并聯有電阻R1,且三極管Q1與系統電路連接。
[0006]優選的,所述電阻R3分別與電阻R6以及三極管Q2的基極連接,所述電阻R6和三極管Q2并聯。
[0007]優選的,所述系統電路包括電阻R14、電阻R8和電阻R18,所述電阻R14分別連接有電阻R15和三極管Q5的基極,所述三極管Q5連接有電阻R13,所述電阻R13分別連接有電阻R10和三極管Q3,所述電阻R10和三極管Q3均與電阻R8連接,所述三極管Q3連接有電阻R9,所述電阻R9分別連接有電阻R11和三極管Q4,所述三極管Q4分別連接有電阻R18和電阻R7。
[0008]優選的,所述電阻R15和三極管Q5并聯,所述電阻R10和三極管Q3并聯,所述電阻R11和三極管Q4并聯。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開關常閉狀態下系統休眠后,靜態電流也是uA級;所述開關閉合可以激活系統供電,當開關閉合時,電容充電,使開關電路導通,系統導通復位后,輸出KEEP_ON信號,維持系統供電,此時開關任意松開閉合,只作為控制信號,所述,開關常閉狀態下系統休眠后,靜態電流也是uA級,當開關未松開,系統關閉KEEP_ON信號,此時因為電容兩端沒有電壓差的變化,相當于斷開,系統開關供電電路會斷開,此時即使整個電路連接至鋰電池,控制板耗電也是小至uA級。
附圖說明
[0010]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技術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
[0011]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本技術開關控制電路圖;
[0013]圖3為本技術系統電路的部分圖;
[0014]圖4為現有技術的開關控制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為使本技術實施方式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方式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方式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實施方式。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方式,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技術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技術的選定實施方式。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方式,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16]請參閱圖1
?
3,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新型激活休眠電路,包括鋰電池、開關控制電路和系統電路,所述開關控制電路包括開關P1,所述開關P1連接有穩壓二極管ZD1,所述穩壓二極管ZD1分別連接有電容C1和電阻R5,所述電容C1連接有電阻R4,所述電阻R4分別連接有電阻R3、電阻R6以及三極管Q2的基極,所述電阻R3連接有二極管D1,所述三極管Q2連接有電阻R2,所述電阻R2連接有三極管Q1,所述三極管Q1上并聯有電阻R1,且三極管Q1與系統電路連接。
[0017]優選的,所述電阻R3分別與電阻R6以及三極管Q2的基極連接,所述電阻R6和三極管Q2并聯。
[0018]優選的,所述系統電路包括電阻R14、電阻R8和電阻R18,所述電阻R14分別連接有電阻R15和三極管Q5的基極,所述三極管Q5連接有電阻R13,所述電阻R13分別連接有電阻R10和三極管Q3,所述電阻R10和三極管Q3均與電阻R8連接,所述三極管Q3連接有電阻R9,所述電阻R9分別連接有電阻R11和三極管Q4,所述三極管Q4分別連接有電阻R18和電阻R7。
[0019]優選的,所述電阻R15和三極管Q5并聯,所述電阻R10和三極管Q3并聯,所述電阻R11和三極管Q4并聯。
[0020]圖2中:P1連接開關,B+電壓范圍10
?
24V,ZD1為5
?
8V穩壓,R5為1M電阻,C1為1uF
?
10uF電容,開關未閉合下,電容C5兩端電壓為0,Q1不導通;當開關P1閉合,電流流過ZD1給C5充電,電容C5在充電過程中相當于0歐姆電阻,電流流過R4到達Q2基級,使Q2導通,Q2導通后集電極電壓為0,Q1的基極電壓為R1和R2分壓B+后的電壓,必然小于B+,此時Q1導通,VCC電壓等于B+電壓,系統電路通電正常工作;系統電路工作后輸出KEEP_ON信號,從而控制Q2持續導通;當電容C5充滿電后,電容C5兩端沒有電壓變化,從而處于斷開狀態;
[0021]圖3用于檢測開關狀態,當開關閉合,系統通電后,VCC電壓等于B+,三極管Q3、Q5導通,此時SW電壓等于B+減去DZ1電壓,輸給三極管Q4基極,Q4導通,基極電壓為0,從而KEY信號為低電平;當開關松開后,由于有KEE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激活休眠電路,包括鋰電池、開關控制電路和系統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開關控制電路包括開關P1,所述開關P1連接有穩壓二極管ZD1,所述穩壓二極管ZD1分別連接有電容C1和電阻R5,所述電容C1連接有電阻R4,所述電阻R4分別連接有電阻R3、電阻R6以及三極管Q2的基極,所述電阻R3連接有二極管D1,所述三極管Q2連接有電阻R2,所述電阻R2連接有三極管Q1,所述三極管Q1上并聯有電阻R1,且三極管Q1與系統電路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激活休眠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阻R3分別與電阻R6以及三極管Q2的基極連接,所述電阻R6和三極管Q2并聯。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勇杰,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環正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