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既有工程結構改造鋼管樁深入巖施工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室內微型鋼管樁
,特別地是既有工程結構改造鋼管樁深入巖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0002]既有工程結構錨桿靜壓樁基礎加固,屬于常規加固方法。可以解決不均勻沉降、增加建筑承載能力等優點。通常在首層或者地下室進行壓樁作業,常用的方法為錨桿靜壓樁。錨桿靜壓樁是將后種錨桿和靜力壓樁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種施工方法,即先在建筑物開鑿壓樁孔和錨桿孔,用結構膠種植錨桿,然后安裝反力架,利用建筑物自重作反力,用千斤頂將鋼樁或預制樁逐段壓入土中。當壓樁力、壓入深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將樁與基礎連結在一起,達到提高地基承載力和控制建筑物沉降的目的。錨桿靜壓樁屬于靜力壓樁,只能夠達到巖面,如遇到流動淤泥層,沒有入巖的鋼管樁容易橫向位移,不具備入巖能力,但是對于設計有要入巖的鋼管樁,傳統靜壓樁就行不通。為了解決在大型既有工程結構進行加固施工過程中鋼管樁入巖問題,提供一種使用氣動沖擊潛孔鉆機,通過用跟管鉆進通過淤泥、砂層+沖擊破巖+高壓吹石碎粒+鋼管樁到位后,再用鉆機、空壓機帶動沖擊器鉆頭擊打鋼管樁的施工方法解決了既有工程結構鋼管樁深入巖技術。既有工程結構鋼管樁入巖施工直徑可以達到:168mm—1200mm;樁徑大于500mm,鋼管內可以增加鋼筋籠和混凝土,鉆機帶進鋼管并能深入至15m以上微風化層。更能滿足解決大型既有工程結構改造加固樁徑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既有工程結構改造鋼管樁深入巖施工方法,其垂直度更好,樁直徑可以達到:168m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既有工程結構改造鋼管樁深入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1、場地平整,施工前先進行場地平整,清除樁位處地上、地下的障礙物,場地低洼處用粘性土料回填夯實;步驟S2、樁位測量定位,樁位用全站儀結合現場實際結構放樣,施工區附近設若干個不受打樁影響的水準點,以便控制樁頂標高,每根樁完成后均須作標高記錄;根據原始確認坐標點,測放樁位點,同時在不受打樁影響地段測量設置2個安全永久性控制點,用于施工過程中檢查校正各軸線點或復核樁位;根據設計的樁位圖,按施工順序將樁逐一編號,依樁號對應的軸線,按尺寸要求施放樁位;步驟S3、鉆孔機、空壓機就位,調試,鉆機到位后要把高壓空壓機管連接到鉆機上,并按照測放樁位點放到位;并打開鉆機和空壓機進行調試。步驟S4、安裝沖擊器及鉆頭,鉆機和空壓機到位調試好后,要先把沖擊器和偏心鉆頭安裝在一起,并用50cm短鉆桿接起;然后用自帶吊機吊起并安裝到鉆機上;步驟S5、安裝帶管靴的鋼管,沖擊器和偏心鉆頭安裝完成后,再安裝帶有管靴的鋼管,偏心鉆頭露出偏心輪,擰動偏心輪可以掛住帶有管靴的鋼管便可;步驟S6、跟管鉆進成孔,從破除原混凝土面層的地面開始成孔,以原地面為
±
0.000m,設計樁頂標高為托換承臺底面以上100mm,根據不同承臺深度控制樁頂標高,樁頂的地面部分采用空樁施工;鋼管直徑為219mm,在跟管鉆進的條件下,潛孔鉆的偏心鉆頭最大成孔孔徑為237mm;鉆桿在鋼管內進行作業,鉆桿底部連接6寸沖擊器,沖擊器下面連接219偏心鉆頭,鉆頭尾部卡在管靴上,作業時鉆頭旋轉的同時擊打抵著管靴向下鉆進,管靴和樁身焊接在一起,同時又可以把鋼管樁向下帶下去;成孔期間由于巨大的空氣壓力將地層中的水、土、淤泥、砂、巖屑沖出地表,通常情況下既有工程結構施工高度受限,成孔過程中,需將鉆桿分為2m一節,每鉆進2m停下需接桿一次,上下鋼管之間用鋼套管連接,鋼套管原材采用φ219*8鋼管,長度200mm,對半切開后為兩個半圓,焊接在上下鋼管接口處;步驟S7、鋼管的制作與安裝,鋼管材料采用Q235B鋼材,管徑為DN219,壁厚8mm;因現場室內作業高度受限,鋼管分為2m一段進行加工,加工時將其中一端提前做好套管的焊接,施工時將上端鋼管插入到下端鋼管的外套管上,然后進行焊接;由于采用的是跟管鉆進法,在成孔的同時鋼管隨之跟進,潛孔鉆機的鉆桿為2m一節,鋼管隨著鉆孔深度跟進,每2m接長一次;上下兩段鋼管間采用套管連接,套管高度為200mm;鋼管與承臺間的連接采用鋼筋連接,沿樁周圍均勻分布8根C20鋼筋,鋼筋錨固樁頭長度不小于60cm;步驟S8、管靴到偏心鉆...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燕志剛,李江濤,郭達文,徐寧,陳加,陳勇,張閱榮,陶林,方招恒,侯宗豪,范思文,燕科,段戰非,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精特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