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絮片自動打包機構,屬于絮片生產技術領域,具體包括安裝架,所述安裝架一側轉動設置有收卷輥,所述收卷輥上方設置有傳送帶,所述傳送帶用于輸送絮片,所述收卷輥外圍設置有弧形擋板,所述弧形擋板與安裝架固定連接,所述弧形擋板靠近所述傳送帶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限位板,所述收卷輥內設置有卡位構件,所述卡位構件用于將絮片限制在所述收卷輥表面,所述收卷輥上方設置有切割構件,所述切割構件用于切割絮片,所述弧形擋板的另一端內側設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卡位構件和所述切割構件運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現了將絮片自動纏繞在收卷輥上,提高了包裝效率。提高了包裝效率。提高了包裝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絮片自動打包機構
[0001]本技術涉及軸承吊運
,具體涉及絮片自動打包機構。
技術介紹
[0002]絮片,指絮狀沉淀物的薄片,也可指植物纖維、動物纖維或化學纖維制成的供保暖、隔熱或防震用的片型綿狀物,為松散的填充料,成衣時必須附加里子(有的還要加襯膽),并經過機納或手絎。主要的品種有棉花、絲綿、羊毛、駝毛和羽絨等,用于保暖及隔熱。
[0003]現有絮片生產完成后一般是將絮片成品卷為卷筒狀,由于收卷輥為光滑表面,需要手工將絮片纏繞固定在收卷輥表面,然后待收卷輥轉動若干圈后,將絮片切割下來,再從收卷輥上取下進行包裝,效率較低,無法實現絮片自動收卷與切割。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絮片自動打包機構,解決以下技術問題:
[0005]現有絮片生產完成后一般是將絮片成品卷為卷筒狀,由于收卷輥為光滑表面,需要手工將絮片纏繞固定在收卷輥表面,然后待收卷輥轉動若干圈后,將絮片切割下來,再從收卷輥上取下進行包裝,效率較低,無法實現絮片自動收卷與切割。
[0006]本技術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7]絮片自動打包機構,包括安裝架,所述安裝架一側轉動設置有收卷輥,所述收卷輥上方設置有傳送帶,所述傳送帶用于輸送絮片,所述收卷輥外圍設置有弧形擋板,所述弧形擋板與安裝架固定連接,所述弧形擋板靠近所述傳送帶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限位板,所述收卷輥內設置有卡位構件,所述卡位構件用于將絮片限制在所述收卷輥表面,所述收卷輥上方設置有切割構件,所述切割構件用于切割絮片,所述弧形擋板的另一端內側設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卡位構件和所述切割構件運行。
[0008]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卡位構件包括周向設置的若干個凹形板和滑動桿,所述凹形板兩端與所述收卷輥內壁固定連接,所述滑動桿貫穿所述收卷輥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凹形板內側設置有彈簧一,所述彈簧一一端與所述凹形板內壁固定連接,所述彈簧一另一端與所述滑動桿固定連接,所述滑動桿遠離所述彈簧一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頂針,所述收卷輥內設置有驅動組件,所述驅動組件用于驅動所述滑動桿相互靠近。
[0009]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驅動組件包括電機一,所述電機一固定連接于所述凹形板遠離所述收卷輥的一側,所述電機一輸出端固定連接有牽引繩,所述牽引繩貫穿所述凹形板且與所述滑動桿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連接。
[0010]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動桿遠離所述頂針的一端外圍固定套接有限位環,所述限位環用于限制所述滑動桿脫離所述收卷輥。
[0011]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切割構件包括電機二和切刀,所述電機二與所述安裝架固定連接,所述切刀與所述安裝架滑動連接,所述切刀用于切割絮片,所述切刀表面套設有彈簧二,所述彈簧二一端與所述安裝架固定連接,所述彈簧二另一端與所述切
刀遠離絮片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電機二的輸出端固定套接有凸輪,所述凸輪能夠與所述切刀靠近所述電機二的一端抵接。
[0012]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切刀內轉動連接有滾輪,所述滾輪與所述凸輪滾動接觸。
[0013]本技術的有益效果:
[0014]本技術通過設置收卷輥、卡位構件和切割構件,自動伸出頂針將絮片限制在收卷輥表面,無需手工將絮片纏繞在收卷輥中,節約了包裝時間,并且能夠自動切割絮片,提高了絮片包裝效率。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6]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技術收卷輥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中:1、安裝架;2、限位環;3、收卷輥;4、傳送帶;5、弧形擋板;6、限位板;7、控制器;8、凹形板;9、滑動桿;10、彈簧一;11、頂針;12、電機一;13、牽引繩;14、電機二;15、切刀;16、凸輪;17、滾輪;18、彈簧二。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0]請參閱圖1
?
2所示,本技術為絮片自動打包機構,包括安裝架1,所述安裝架1一側轉動設置有收卷輥3,所述收卷輥3上方設置有傳送帶4,所述傳送帶4用于輸送絮片,所述收卷輥3外圍設置有弧形擋板5,所述弧形擋板5與安裝架1固定連接,所述弧形擋板5靠近所述傳送帶4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限位板6,所述收卷輥3內設置有卡位構件,所述卡位構件用于將絮片限制在所述收卷輥3表面,所述收卷輥3上方設置有切割構件,所述切割構件用于切割絮片,所述弧形擋板5的另一端內側設置有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用于控制所述卡位構件和所述切割構件運行;
[0021]工作原理為:當需要對絮片進行包裝時,首先將絮片放置于傳送帶4上運輸,絮片從傳送帶4上掉落后經過限位板6進入弧形擋板5內,此時收卷輥3啟動逆時針轉動,當絮片移動至控制器7處時,觸發控制器7,控制器7控制卡位構件啟動,卡位構件將絮片固定在收卷輥3表面,于是絮片能夠在收卷輥3表面持續纏繞,當絮片纏繞若干圈后,控制器7控制卡位構件關閉,解除對絮片的限制,并控制切割構件啟動,將絮片割斷,于是完成了絮片的分段收卷,此時直接將絮片卷從收卷輥3上取下,并繼續進行剩余絮片的收卷,本技術實現了將絮片自動固定在收卷輥3上,提高了包裝效率。
[0022]請參閱圖2所示,所述卡位構件包括周向設置的若干個凹形板8和滑動桿9,所述凹形板8兩端與所述收卷輥3內壁固定連接,所述滑動桿9貫穿所述收卷輥3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凹形板8內側設置有彈簧一10,所述彈簧一10一端與所述凹形板8內壁固定連接,所述
彈簧一10另一端與所述滑動桿9固定連接,所述滑動桿9遠離所述彈簧一10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頂針11,所述收卷輥3內設置有驅動組件,所述驅動組件用于驅動所述滑動桿9相互靠近;
[0023]卡位構件的工作過程為:正常狀態下,驅動組件限制滑動桿9的移動,頂針11隱藏在收卷輥3內部,彈簧一10處于壓縮狀態,當需要將絮片限制在收卷輥3表面時,控制器7控制驅動組件解除對滑動桿9的限制,于是滑動桿9在彈簧一10彈力作用下向外移動,于是頂針11伸出收卷輥3,并插入絮片內部,從而將絮片暫時固定在收卷輥3表面;當需要解除對絮片的限制時,控制器7控制驅動組件使滑動桿9相互靠近移動,于是頂針11不再限制絮片,絮片能夠從收卷輥3上取下。
[0024]請參閱圖2所示,所述驅動組件包括電機一12,所述電機一12固定連接于所述凹形板8遠離所述收卷輥3的一側,所述電機一12輸出端固定連接有牽引繩13,所述牽引繩13貫穿所述凹形板8且與所述滑動桿9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連接;
[0025]正常狀態下,牽引繩1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絮片自動打包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架(1),所述安裝架(1)一側轉動設置有收卷輥(3),所述收卷輥(3)上方設置有傳送帶(4),所述傳送帶(4)用于輸送絮片,所述收卷輥(3)外圍設置有弧形擋板(5),所述弧形擋板(5)與安裝架(1)固定連接,所述弧形擋板(5)靠近所述傳送帶(4)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限位板(6),所述收卷輥(3)內設置有卡位構件,所述卡位構件用于將絮片限制在所述收卷輥(3)表面,所述收卷輥(3)上方設置有切割構件,所述切割構件用于切割絮片,所述弧形擋板(5)的另一端內側設置有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用于控制所述卡位構件和所述切割構件運行。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絮片自動打包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構件包括周向設置的若干個凹形板(8)和滑動桿(9),所述凹形板(8)兩端與所述收卷輥(3)內壁固定連接,所述滑動桿(9)貫穿所述收卷輥(3)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凹形板(8)內側設置有彈簧一(10),所述彈簧一(10)一端與所述凹形板(8)內壁固定連接,所述彈簧一(10)另一端與所述滑動桿(9)固定連接,所述滑動桿(9)遠離所述彈簧一(10)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頂針(11),所述收卷輥(3)內設置有驅動組件,所述驅動組件用于驅動所述滑動桿(9)相互靠近。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曉飛,劉洪印,榮小瑛,劉平平,張瑞,
申請(專利權)人:吉祥三寶高科紡織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