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輸煤廊道巡檢機器人,包括移動殼體、攝像頭及移動組件,攝像頭設置于移動殼體下方,移動殼體上方開設有安裝槽,移動組件包括第一夾持板、第二夾持板、雙向絲桿、主動輪、從動輪及轉動電機,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相對設置于安裝槽內,且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下端均安裝槽滑動連接,雙向絲桿一端與安裝槽內壁轉動連接,雙向絲桿與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螺紋連接,主動輪和從動輪分別轉動設置于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的上端,且主動輪和從動輪相對設置,轉動電機帶動主動輪進行轉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輸煤廊道巡檢機器人,可以快速地將巡檢機器人完全從軌道上拆卸下來,避免影響后續其他巡檢機器人的使用。用。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輸煤廊道巡檢機器人
[0001]本技術涉及巡檢機器人
,尤其涉及一種輸煤廊道巡檢機器人。
技術介紹
[0002]在現有的煤炭長距離運輸的方式,按其安裝形式可主要分為輸煤廊道與輸煤棧橋兩種。輸煤廊道類似于地溝,一般是地下或半地下的砼結構,輸運機安裝于通廊內,煤通過通廊用輸送機運煤;輸煤棧橋一般是以鋼結構為主,架空設置,有的封閉有的不封閉,上安輸送機運煤。其運輸方式有皮帶輸送、氣力輸送和管道輸送等,皮帶輸送應用最廣泛。
[0003]無論是采用哪種的運輸方式,均需要沿運輸線路設置于巡檢機器人,現有的巡檢機器人主要采用的是工字鋼形成的軌道及沿軌道進行移動的巡檢機器人,而現有的巡檢機器人做需要進行檢修時,不方便人們將巡檢機器人從軌道上進行拆卸,因此,出現了能夠快速拆卸的巡檢機器人,例如現有專利申請號為CN202120050580.0,公開日為2021年12月28日,公開了一種軌道式巡檢機器人快拆結構,包括安裝盒與滑塊,所述安裝盒的上端固接有定位塊,所述滑塊上設置有能夠轉動的彈簧銷,且在滑塊的下端還開設有凹槽,所述定位塊能夠插入到所述凹槽內,且在定位塊上開設有通孔,所述彈簧銷能夠插入到所述通孔內以阻止定位塊與凹槽分離。本技術通過在定位塊與彈簧銷的設置,可以用手握住兩個彈簧銷的一端,并將其轉動,此時定位塊能夠與凹槽分離,即此時安裝盒與滑塊分離,從而實現了快拆的功能。
[0004]但是上述現有的快拆結構中,只是將安裝盒與滑塊進行拆卸,而滑塊依然留著軌道中,如果軌道中存在多臺巡檢機器人時,則會對后續的巡檢機器人沿軌道進行移動帶來干擾。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輸煤廊道巡檢機器人,可以快速地將巡檢機器人完全從軌道上拆卸下來,避免影響后續其他巡檢機器人的使用。
[0006]本技術公開的一種輸煤廊道巡檢機器人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7]一種輸煤廊道巡檢機器人,包括移動殼體、攝像頭及移動組件,所述攝像頭設置于移動殼體下方,所述移動殼體上方開設有安裝槽,所述移動組件包括第一夾持板、第二夾持板、雙向絲桿、主動輪、從動輪及轉動電機,所述所述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相對設置于安裝槽內,所述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上端均延伸出安裝槽,且所述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下端均安裝槽滑動連接,所述雙向絲桿一端與安裝槽內壁轉動連接,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移動殼體,所述雙向絲桿與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螺紋連接,且所述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分別對應雙向絲桿的雙向螺紋,所述主動輪和從動輪分別轉動設置于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的上端,且所述主動輪和從動輪相對設置,所述轉動電機帶動主動輪進行轉動。
[0008]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攝像頭與移動殼體之間設有安裝座,所述攝像頭與安裝座通
過活動球頭轉動連接。
[0009]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移動殼體前端設有照明設備。
[0010]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安裝槽內設有導向桿,所述導向桿貫穿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且所述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均與導向桿滑動連接。
[0011]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安裝槽內設有底部滑輪,所述底部滑輪通過連接塊與安裝槽內部固定連接,所述底部滑輪與連接塊轉動連接,所述底部滑輪與主動輪之間存在間隙,且所述底部滑輪位于主動輪與從動輪之間。
[0012]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相互靠近一側均設有水平滑輪,所述水平滑輪通過幾字型支架進行固定,所述水平滑輪與幾字型支架轉動連接。
[0013]作為優選方案,所述轉動電機固定于第一夾持板遠離主動輪一側,所述轉動電機的輸出軸延伸出第一夾持板另一側,所述轉動電機的輸出軸設有主動齒輪,所述主動輪靠近第一夾持板一側設有被動齒輪,所述主動齒輪與被動齒輪相互嚙合。
[0014]本技術公開的一種輸煤廊道巡檢機器人的有益效果是:在進行使用時,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滑動設置于移動殼體的安裝槽內,且雙向絲桿與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螺紋連接,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分別對應雙向絲桿的雙向螺紋,從而可通過轉動雙向絲桿帶動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朝相互或遠離,當需要將移動殼體固定在工字型的軌道上,先通過轉動雙向絲桿使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朝相互遠離方向進行移動,再將軌道卡入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之間,再通過轉動雙向絲桿使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朝相互靠近一側進行移動,使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上的主動輪和從動輪與軌道進行接觸,使主動輪和從動輪卡在軌道上,通過轉動電機帶動主動輪進行轉動,從而沿軌道進行移動,而移動殼體下方的攝像頭進行拍攝檢查,反之,當人們需要將檢測機器人從軌道中拆卸下來時,只需要通過雙向絲桿帶動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朝相互遠離方向進行移動,即可快速地將巡檢機器人完全從軌道上拆卸下來,避免影響后續其他巡檢機器人的使用。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技術一種輸煤廊道巡檢機器人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技術一種輸煤廊道巡檢機器人的移動組件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是本技術一種輸煤廊道巡檢機器人的第一夾持板結構示意圖。
[0018]圖4是本技術一種輸煤廊道巡檢機器人的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說明書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闡述和說明:
[0020]請參考圖1、圖2及圖3,一種輸煤廊道巡檢機器人,包括移動殼體10、攝像頭30及移動組件20,攝像頭30設置于移動殼體10下方,移動殼體10上方開設有安裝槽11,移動組件20包括第一夾持板21、第二夾持板22、雙向絲桿23、主動輪24、從動輪25及轉動電機26,第一夾持板21和第二夾持板22相對設置于安裝槽11內,第一夾持板21和第二夾持板22上端均延伸出安裝槽11,且第一夾持板21和第二夾持板22下端均安裝槽11滑動連接,雙向絲桿23一端與安裝槽11內壁轉動連接,另一端延伸出移動殼體10,雙向絲桿23與第一夾持板21和第二夾持板22螺紋連接,且第一夾持板21和第二夾持板22分別對應雙向絲桿23的雙向螺紋,主
動輪24和從動輪25分別轉動設置于第一夾持板21和第二夾持板22的上端,且主動輪24和從動輪25相對設置,轉動電機26帶動主動輪24進行轉動。
[0021]請參考圖4,在進行使用時,第一夾持板21和第二夾持板22滑動設置于移動殼體10的安裝槽11內,且雙向絲桿23與第一夾持板21和第二夾持板22螺紋連接,第一夾持板21和第二夾持板22分別對應雙向絲桿23的雙向螺紋,從而可通過轉動雙向絲桿23帶動第一夾持板21和第二夾持板22朝相互或遠離。
[0022]當需要將移動殼體10固定在工字型的軌道上,先通過轉動雙向絲桿23使第一夾持板21和第二夾持板22朝相互遠離方向進行移動,再將軌道卡入第一夾持板21和第二夾持板22之間,再通過轉動雙向絲桿23使第一夾持板21和第二夾持板22朝相互靠近一側進行移動,使第一夾持板21和第二夾持板22上的主動輪24和從動輪25與軌道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輸煤廊道巡檢機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動殼體、攝像頭及移動組件,所述攝像頭設置于移動殼體下方,所述移動殼體上方開設有安裝槽,所述移動組件包括第一夾持板、第二夾持板、雙向絲桿、主動輪、從動輪及轉動電機,所述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相對設置于安裝槽內,所述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上端均延伸出安裝槽,且所述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下端均安裝槽滑動連接,所述雙向絲桿一端與安裝槽內壁轉動連接,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移動殼體,所述雙向絲桿與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螺紋連接,且所述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分別對應雙向絲桿的雙向螺紋,所述主動輪和從動輪分別轉動設置于第一夾持板和第二夾持板的上端,且所述主動輪和從動輪相對設置,所述轉動電機帶動主動輪進行轉動。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輸煤廊道巡檢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頭與移動殼體之間設有安裝座,所述攝像頭與安裝座通過活動球頭轉動連接。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輸煤廊道巡檢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殼體前端設有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玉芹,楊闖,白鶴,楊帆,王新銘,邱教偉,
申請(專利權)人:中煤科工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