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心內科護理監護背帶,屬于醫療護理領域,一種心內科護理監護背帶,包括監護帶,監護帶的內部設置有多個監測探頭,監測探頭和監護帶之間設置有膨脹擠壓組件,監護帶上設置有控制主機,多個監測探頭和膨脹擠壓組件均與控制主機連接,膨脹擠壓組件包括有微型氣泵、導氣管和氣囊,微型氣泵裝配在監護帶上,且微型氣泵和控制主機電性連接,氣囊裝配在監護帶上,監測探頭和氣囊固定連接,氣囊和微型氣泵之間通過導氣管連接,氣囊上還裝配有校準組件,它可以實現,降低患者在日常穿戴監護背帶時的不適感,可進行長期穿戴,減少檢測過程中的工序,降低檢測的難度。降低檢測的難度。降低檢測的難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心內科護理監護背帶
[0001]本技術涉及醫療護理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心內科護理監護背帶。
技術介紹
[0002]心內科,即心血管內科,是各級醫院大內科為了診療心血管疾病而設置的一個臨床科室,心內科患者心臟易出現間接性停止或者異常性跳動的現象,而且心內科患者身體機能較薄弱,需要進行實時監護,就需要使用心內科護理監護背帶。
[0003]如公開號為CN213216948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心內科護理監護背帶,該心內科護理監護背帶,方便使用和調節,提高了舒適度。其中,部分恢復情況較好的患者不需要長期進行實時監控,只需要在每天定時進行檢測即可,且監護背帶穿戴在患者身上時,為了保證檢測的準確性,通常會將監護背帶緊束穿戴在患者的身上,監護背帶的檢測設備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擠壓,為用戶帶來極大的不適,不適合長期進行穿戴,由此導致,患者在檢測完成后通過會將監護背帶脫下,以降低不適感,在檢測時再次將監護背帶穿上,反復穿戴的步驟極大的增加了檢測過程中的工序,提升檢測的難度,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心內科護理監護背帶。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心內科護理監護背帶,它可以實現,降低患者在日常穿戴監護背帶時的不適感,可進行長期穿戴,減少檢測過程中的工序,降低檢測的難度。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6]一種心內科護理監護背帶,包括監護帶,所述監護帶的內部設置有多個監測探頭,所述監測探頭和監護帶之間設置有膨脹擠壓組件,所述監護帶上設置有控制主機,多個所述監測探頭和膨脹擠壓組件均與控制主機連接。
[0007]進一步的,所述膨脹擠壓組件包括有微型氣泵、導氣管和氣囊,所述微型氣泵裝配在監護帶上,且所述微型氣泵和控制主機電性連接,所述氣囊裝配在監護帶上,所述監測探頭和氣囊固定連接,所述氣囊和微型氣泵之間通過導氣管連接。
[0008]進一步的,所述氣囊上還裝配有校準組件,所述校準組件包括有皮膚貼片、鐵片、磁性件和軟帶,所述鐵片裝配在皮膚貼片上,所述軟帶的一端固定連接在監測探頭上,所述磁性件固定連接在軟帶的上部,且所述鐵片和磁性件磁性連接。
[0009]進一步的,所述監護帶的外側設置有束縛帶,所述束縛帶包括有縫紉連接在監護帶外側的緊束帶,所述緊束帶的兩端通過連接組件連接。
[0010]進一步的,所述連接組件包括有子扣和多個母扣,所述子扣裝配在緊束帶的一端,多個所述母扣呈水平陣列裝配在緊束帶外側遠離子扣的位置。
[0011]進一步的,所述緊束帶的外側裝配有豎向設置的延伸條,所述母扣固定連接在延伸條的中間位置。
[0012]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通過設置膨脹擠壓組件能夠根據患者的需求調節穿戴監護背帶的松緊程度,降低患者在日常穿戴監護背帶時的不適感,可進行長期穿戴,對患者進行檢測時不需要反復對監護背帶進行穿戴和脫下,減少檢測過程中的工序,降低檢測的難度。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技術的局部剖切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本技術膨脹擠壓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本技術圖3另一端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1、監護帶;2、緊束帶;3、子扣;4、母扣;5、延伸條;6、氣囊;7、監測探頭;8、皮膚貼片;9、導氣管;10、鐵片;11、磁性件;12、軟帶。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19]請參閱圖1
?
4所示,一種心內科護理監護背帶,包括監護帶1,監護帶1的內部設置有多個監測探頭7,監測探頭7和監護帶1之間設置有膨脹擠壓組件,監護帶1上設置有控制主機,多個監測探頭7和膨脹擠壓組件均與控制主機連接,控制主機至少包括有電源模塊,為其提供電能。
[0020]監護背帶包括有寬松舒適狀態和緊繃監測狀態,患者在使用該監護背帶時,通過調節膨脹擠壓組件即可調節該監護背帶的狀態,當膨脹擠壓組件膨脹時,監測探頭7和患者緊密貼合,保證其監測的效果,當膨脹擠壓組件縮小時,監測探頭7和患者未充分接觸,不再對患者的體表進行持續擠壓,從而能夠為患者帶來較大的舒適性。
[0021]請參閱圖2
?
3所示,膨脹擠壓組件包括有微型氣泵、導氣管9和氣囊6,微型氣泵裝配在監護帶1上,且微型氣泵和控制主機電性連接,氣囊6裝配在監護帶1上,監測探頭7和氣囊6固定連接,氣囊6和微型氣泵之間通過導氣管9連接,此時,通過啟動微型氣泵,即可通過導氣管9向氣囊6內部進行供氣,使氣囊6充氣膨脹,將監測探頭7朝靠近患者體表的方向進行擠壓,使監測探頭7和患者體表緊密貼合。
[0022]請參閱圖2
?
4所示,為了能夠使監測探頭7準確的接觸到患者的體表的指定位置,氣囊6上還裝配有校準組件,校準組件包括有皮膚貼片8、鐵片10、磁性件11和軟帶12,皮膚貼片8通過粘膠粘接在患者的體表,鐵片10裝配在皮膚貼片8上,軟帶12的一端固定連接在監測探頭7上,磁性件11固定連接在軟帶12的上部,且鐵片10和磁性件11磁性連接。
[0023]當皮膚貼片8粘接在患者的體表時,通過磁性件11和鐵片10的連接,即可對監測探頭7的位置進行限位,限位監測探頭7在患者體表的位置,從而使監測探頭7準確的接觸到患者的體表的指定位置。
[0024]請參閱圖1
?
2所示,為了進一步的提升檢測的準確性,監護帶1的外側設置有束縛
帶,束縛帶包括有縫紉連接在監護帶1外側的緊束帶2,緊束帶2的兩端通過連接組件連接。
[0025]通過連接組件將緊束帶2的兩端相連,使緊束帶2將監護帶1束縛在患者的體表,從而使監護帶1緊密貼合在患者的體表,減小監護帶1和患者體表之間的縫隙。
[0026]請參閱圖1所示,在此對連接組件的具體結構進行詳細介紹,連接組件包括有子扣3和多個母扣4,子扣3裝配在緊束帶2的一端,多個母扣4呈水平陣列裝配在緊束帶2外側遠離子扣3的位置,此時,通過調節和子扣3卡接的母扣4,即可調節監護帶1的松緊程度。
[0027]緊束帶2的外側裝配有豎向設置的延伸條5,母扣4固定連接在延伸條5的中間位置,此時,通過母扣4帶動延伸條5進行移動,即可通過延伸條5帶動緊束帶2整體進行移動,從而使緊束帶2進行整體變形。
[0028]使用時,在日常穿戴時,通過微型氣泵將氣囊6內部的氣體排出,使監護帶1進入寬松舒適狀態,讓監護帶1和患者的體表之間保持較大的空隙,從而降低患者在穿戴監護背帶時的不適感,可進行長期穿戴。
[0029]在對患者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心內科護理監護背帶,包括監護帶(1),其特征在于:所述監護帶(1)的內部設置有多個監測探頭(7),所述監測探頭(7)和監護帶(1)之間設置有膨脹擠壓組件,所述監護帶(1)上設置有控制主機,多個所述監測探頭(7)和膨脹擠壓組件均與控制主機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心內科護理監護背帶,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脹擠壓組件包括有微型氣泵、導氣管(9)和氣囊(6),所述微型氣泵裝配在監護帶(1)上,且所述微型氣泵和控制主機電性連接,所述氣囊(6)裝配在監護帶(1)上,所述監測探頭(7)和氣囊(6)固定連接,所述氣囊(6)和微型氣泵之間通過導氣管(9)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心內科護理監護背帶,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6)上還裝配有校準組件,所述校準組件包括有皮膚貼片(8)、鐵片(10)、磁性件(11)和軟帶(12),所述鐵片(1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韓維,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醫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