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能夠自動更換托盤的鐵氧體磁芯排列裝置,工作臺的兩側均設置有支撐柱,支撐柱連接有第一滑軌,第一滑軌滑動連接有滑座,第一滑軌的一側設置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傳動連接有第一絲桿,滑座內設置有第一絲座,第一絲桿與第一絲座傳動連接,滑座的上方設置有第一動力缸,第一動力缸傳動連接有電磁鐵且電磁鐵設置在滑座的下方,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實現自動更換托盤,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工作量,避免了托盤上的鐵氧體磁芯會溢出、更換托盤不及時會導致鐵氧體磁芯散落的弊端,本裝置還設置有限位板,能夠有效的避免鐵氧體磁性散開,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及實用性。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及實用性。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及實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能夠自動更換托盤的鐵氧體磁芯排列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產品收集裝置
,具體的說一種能夠自動更換托盤的鐵氧體磁芯排列裝置。
技術介紹
[0002]鐵氧體磁芯的生產中,經過配料、混料、預燒、砂磨和造粒后的鐵氧體粉體材料在送入電子窯爐如隧道窯燒結之前,需要由沖壓成形機沖壓成坯件,然后將坯體送入窯爐燒結,而在送入窯爐燒結之前必須將沖壓成形的坯件齊整有序地排列于承燒板上,由承燒板連同即載著鐵氧體坯件入窯燒結。
[0003]現有的,專利號為 CN201310089654.1的鐵氧體坯件自動整形排列機,其工作原理是直接將鐵氧體磁芯推至托盤上,其存在的弊端是,在取下托盤后需要迅速的將新的托盤放到上面,頻繁的更換托盤增加的操作人員的勞動量,其次,對比文件中推條的設置只能在鐵氧體磁芯的一側限位,采用這樣的方案,隨著鐵氧體磁芯排列堆積不斷的碰撞,鐵氧體磁性容易散開,造成操作人員的工作量增加。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自動更換托盤的鐵氧體磁芯排列裝置,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至少一種。
[0005]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能夠自動更換托盤的鐵氧體磁芯排列裝置,包括工作臺、支撐柱、第一滑軌、滑座、第一電機、第一絲桿、第一動力缸、電磁鐵、皮帶架、皮帶、第二電機、側板、缸座、第二動力缸、推板、第三動力缸、限位板、限位塊、副臺、第二滑軌、托盤架、防滑墊、第三電機、第二絲桿、第二絲座、第四動力缸、支撐板、傳感器、長槽孔、控制中心,所述工作臺的兩側均設置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連接有第一滑軌,所述第一滑軌滑動連接有滑座,所述第一滑軌的一側設置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傳動連接有第一絲桿,所述滑座內設置有第一絲座,所述第一絲桿與第一絲座傳動連接,所述滑座的上方設置有第一動力缸,所述第一動力缸傳動連接有電磁鐵且電磁鐵設置在滑座的下方,所述工作臺的后側設置有皮帶架,所述皮帶架內設置有皮帶,所述皮帶架的一側設置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與皮帶傳動連接,所述皮帶的上方設置有兩個側板,兩個所述側板對應設置,所述側板的左側設置有推板,所述皮帶架上設置有缸座,所述缸座橫向設置有第二動力缸,所述第二動力缸與推板傳動連接,所述推板為L形,所述缸座縱向設置有第三動力缸,所述第三動力缸傳動連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設置在推板的前側且與推板配合設置,所述推板的左側設置有限位塊,所述工作臺的前側設置有副臺,所述副臺上設置有第二滑軌,所述第二滑軌滑動連接有托盤架,所述副臺上設置有第三電機,所述第三電機傳動連接有第二絲杠,所述托盤架的一側設置有絲座,所述第二絲桿與第二絲座傳動連接,所述副臺的上方設置有支撐板,所述副臺內設置有第四動力缸,所述第四動力缸與支撐板傳動連接,所述側板的左側對應設置有傳感器,所述傳感器通過支架與皮帶架連接,所述副臺的一
側設置有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均與傳感器、電磁鐵、第一電機、第二電機、第三電機、第一動力缸、第二動力缸、第三動力缸、第四動力缸電連接。
[0006]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滑軌左右方向設置,所述第二滑軌前后方向設置。
[0007]進一步的,所述托盤架上設置有若干防滑墊。
[0008]進一步的,所述副臺的高度低于工作臺的高度。
[0009]進一步的,所述側板通過若干連接件與皮帶架連接。
[0010]進一步的,所述連接件為片狀且連接件設置有長槽孔。
[0011]進一步的,所述皮帶、皮帶架、工作臺均在同一水平面上。
[0012]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術通過設置有用于排列時使用的工作臺及托盤架,能夠實現在工作臺上排列鐵氧體磁芯,排列好后通過電磁鐵將鐵氧體磁芯放置在托盤上,托盤架能夠實現自動更換托盤,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工作量,避免了托盤上的鐵氧體磁芯會溢出、更換托盤不及時會導致鐵氧體磁芯散落的弊端,本裝置還設置有限位板,能夠有效的避免鐵氧體磁性散開,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及實用性。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技術正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本技術托盤架部分結構示意圖。
[0017]圖4為本技術缸座部分側面結構示意圖。
[0018]圖5為本技術皮帶架部分結構示意圖。
[0019]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工作臺1;支撐柱2;第一滑軌3;滑座4;第一電機5;第一絲桿6;第一動力缸7;電磁鐵8;皮帶架9;皮帶10;第二電機11;側板12;缸座13;第二動力缸14;推板15;第三動力缸16;限位板17;限位塊18;副臺19;第二滑軌20;托盤架21;防滑墊22;第三電機23;第二絲桿24;第二絲座25;第四動力缸26;支撐板27;傳感器28;連接件29;長槽孔30;控制中心31。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技術,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技術而不用于限制本技術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技術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技術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在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0022]參見圖1至5是本技術各結構示意圖,包括工作臺1、支撐柱2、第一滑軌3、滑座4、第一電機5、第一絲桿6、第一動力缸7、電磁鐵8、皮帶架9、皮帶10、第二電機11、側板12、缸座13、第二動力缸14、推板15、第三動力缸16、限位板17、限位塊18、副臺19、第二滑軌20、托盤架21、防滑墊22、第三電機23、第二絲桿24、第二絲座25、第四動力缸26、支撐板27、傳感器28、長槽孔30、控制中心31,工作臺1的兩側均設置有支撐柱2,支撐柱2連接有第一滑軌3,第一滑軌3滑動連接有滑座4,第一滑軌3的一側設置有第一電機5,第一電機5傳動連接有第一絲桿6,滑座4內設置有第一絲座,第一絲桿6與第一絲座傳動連接,滑座4的上方設置有第一
動力缸7,第一動力缸7傳動連接有電磁鐵8且電磁鐵8設置在滑座4的下方,工作臺1的后側設置有皮帶架9,皮帶架9內設置有皮帶10,皮帶架9的一側設置有第二電機11,第二電機11與皮帶10傳動連接,皮帶10的上方設置有兩個側板12,兩個側板12對應設置,側板12的左側設置有推板15,皮帶架9上設置有缸座13,缸座13橫向設置有第二動力缸14,第二動力缸14與推板15傳動連接,推板15為L形,缸座13縱向設置有第三動力缸16,第三動力缸16傳動連接有限位板17,限位板17設置在推板15的前側且與推板15配合設置,推板15的左側設置有限位塊18,工作臺1的前側設置有副臺19,副臺19上設置有第二滑軌20,第二滑軌20滑動連接有托盤架21,副臺19上設置有第三電機23,第三電機23傳動連接有第二絲杠,托盤架21的一側設置有絲座,第二絲桿24與第二絲座25傳動連接,副臺19的上方設置有支撐板27,副臺19內設置有第四動力缸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能夠自動更換托盤的鐵氧體磁芯排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臺、支撐柱、第一滑軌、滑座、第一電機、第一絲桿、第一動力缸、電磁鐵、皮帶架、皮帶、第二電機、側板、缸座、第二動力缸、推板、第三動力缸、限位板、限位塊、副臺、第二滑軌、托盤架、防滑墊、第三電機、第二絲桿、第二絲座、第四動力缸、支撐板、傳感器、長槽孔、控制中心,所述工作臺的兩側均設置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連接有第一滑軌,所述第一滑軌滑動連接有滑座,所述第一滑軌的一側設置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傳動連接有第一絲桿,所述滑座內設置有第一絲座,所述第一絲桿與第一絲座傳動連接,所述滑座的上方設置有第一動力缸,所述第一動力缸傳動連接有電磁鐵且電磁鐵設置在滑座的下方,所述工作臺的后側設置有皮帶架,所述皮帶架內設置有皮帶,所述皮帶架的一側設置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與皮帶傳動連接,所述皮帶的上方設置有兩個側板,兩個所述側板對應設置,所述側板的左側設置有推板,所述皮帶架上設置有缸座,所述缸座橫向設置有第二動力缸,所述第二動力缸與推板傳動連接,所述推板為L形,所述缸座縱向設置有第三動力缸,所述第三動力缸傳動連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設置在推板的前側且與推板配合設置,所述推板的左側設置有限位塊,所述工作臺的前側設置有副臺,所述副臺上設置有第二滑軌,所述第二滑軌滑動連接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敞田,邵長寶,
申請(專利權)人:臨沂銀鳳新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