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多立繞線圈電感器及其底座,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基座、兩塊第一擋板和至少一塊第二擋板,其中各塊所述第一擋板和各塊所述第二擋板相互平行地固定連接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且各塊所述第二擋板均設置于兩塊所述第一擋板之間,在每相鄰的兩塊擋板之間的底座位置處設有用于穿設立繞線圈的端頭的孔洞,其中相鄰的兩塊擋板是指相鄰的所述第一擋板和所述第二擋板或者相鄰的兩塊所述第二擋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的多立繞線圈電感器及其底座,能夠很好地固定立繞線圈,且能同時保證各個立繞線圈之間以及立繞線圈和磁芯之間的距離。的距離。的距離。
A multi vertical wound coil inductor and its bas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多立繞線圈電感器及其底座
[0001]本技術涉及電感器
,尤其涉及一種多立繞線圈電感器及其底座。
技術介紹
[0002]現有的多立繞線圈電感器,其中的多個立繞線圈之間往往通過絕緣墊片來相互隔開,然后插入磁芯,再將立繞的線圈的兩端插入到設有孔洞的底座上;其中現有的底座只是設有多個孔洞的平板結構,一方面無法固定立繞的線圈,另一方面多個立繞的線圈之間的距離也無法保證;而且線圈與磁芯之間也不能很好地隔離開來,導致電感器容易出現故障,可靠性大大降低。
[0003]以上
技術介紹
內容的公開僅用于輔助理解本技術的構思及技術方案,其并不必然屬于本專利申請的現有技術,在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上述內容在本專利申請的申請日已經公開的情況下,上述
技術介紹
不應當用于評價本申請的新穎性和創造性。
技術實現思路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出一種多立繞線圈電感器及其底座,能夠很好地固定立繞線圈,且能同時保證各個立繞線圈之間以及立繞線圈和磁芯之間的距離。
[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6]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多立繞線圈電感器的底座,包括基座、兩塊第一擋板和至少一塊第二擋板,其中各塊所述第一擋板和各塊所述第二擋板相互平行地固定連接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且各塊所述第二擋板均設置于兩塊所述第一擋板之間,在每相鄰的兩塊擋板之間的底座位置處設有用于穿設立繞線圈的端頭的孔洞,其中相鄰的兩塊擋板是指相鄰的所述第一擋板和所述第二擋板或者相鄰的兩塊所述第二擋板。
[0007]優選地,各塊所述第一擋板和各塊所述第二擋板的底部分別與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一體連接。
[0008]優選地,各塊所述第一擋板和各塊所述第二擋板的高度大于立繞線圈的直徑的1/3且小于立繞線圈的直徑。
[0009]優選地,各塊所述第一擋板和各塊所述第二擋板的中間呈凹陷結構以用于容納磁芯。
[0010]優選地,所述底座還包括兩塊第三擋板,兩塊所述第三擋板的底部固定連接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兩側分別連接于兩塊所述第一擋板的端部,其中兩塊所述第三擋板與兩塊所述第一擋板的端部依次相互連接以形成一圈圍欄狀。
[0011]優選地,兩塊所述第三擋板的底部分別與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一體連接。
[0012]優選地,各塊所述第三擋板的高度大于立繞線圈的直徑的1/3且小于立繞線圈的直徑。
[0013]本技術還公開了一種多立繞線圈電感器,包括兩個磁芯、多組立繞線圈和上述的底座,其中各組所述立繞線圈分別設置于相鄰的兩塊擋板之間,且各組所述立繞線圈
的端頭穿設于所述底座上設置的孔洞內,兩個所述磁芯分別設置于兩塊所述第一擋板的外側且至少部分穿設于所述立繞線圈的中心處。
[0014]優選地,所述立繞線圈的數量為兩組或兩組以上。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公開的多立繞線圈電感器的底座,可以將多組立繞線圈同時安裝于底座上,還能夠通過在各組立繞線圈之間設置的第二擋板確保多組立繞線圈之間的安規距離,通過在立繞線圈與磁芯之間的第一擋板確保立繞線圈與磁芯之間的安規距離,使得電感器的可靠性大大提高;而且通過該底座,可以實現自動化生產,同時降低人工成本,進一步提高電感器的可靠性。
[0016]在進一步的方案中,底座還包括設置于第一擋板兩端的第三擋板,第三擋板與第一擋板相匹配圍成一圈圍欄狀,更進一步可以根據立繞線圈的形狀來匹配各個擋板的形狀,能夠更好地固定立繞線圈,從而更進一步提高電感器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雙立繞線圈電感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圖1中的雙立繞線圈電感器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圖1中的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對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應該強調的是,下述說明僅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為了限制本技術的范圍及其應用。
[0021]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或“設置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間接在該另一個元件上。當一個元件被稱為是“連接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間接連接至該另一個元件上。另外,連接既可以是用于固定作用也可以是用于電路/信號連通作用。
[0022]需要理解的是,術語“長度”、“寬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實施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23]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該特征。在本技術實施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0024]如圖1和圖2所示,本技術優選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雙立繞線圈電感器,包括兩個磁芯10、兩組立繞線圈20和底座30。
[0025]結合圖3,底座30包括基座31、兩塊第一擋板32和一塊第二擋板33,其中兩塊第一擋板32和一塊第二擋板33相互平行地固定連接于基座31的上表面,且第二擋板33設置于兩塊第一擋板32之間,在每相鄰的兩塊擋板之間的底座31位置處設有用于穿設立繞線圈的端頭的孔洞(圖中未示),其中相鄰的兩塊擋板為相鄰的第一擋板32和第二擋板33。具體地,兩塊第一擋板32和一塊第二擋板33的底部分別與基座31的上表面一體連接。各塊第一擋板32
和第二擋板33的高度均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各塊第一擋板32和第二擋板33的高度也可不同),且第一擋板32和第二擋板33的高度大于立繞線圈20的直徑的1/3且小于立繞線圈20的直徑,從而能夠更好地固定立繞線圈20。進一步地,各塊第一擋板32和第二擋板33的中間呈凹陷結構以用于容納磁芯10。
[0026]進一步地,底座30還包括兩塊第三擋板34,兩塊第三擋板34的底部固定連接于基座31的上表面,兩側分別連接于兩塊第一擋板32的端部,其中兩塊第三擋板34與兩塊第一擋板32的端部依次相互連接以形成一圈圍欄狀。具體地,兩塊第三擋板34的底部分別與基座31的上表面一體連接。各塊第三擋板34的高度與第一擋板32和第二擋板33的高度都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各塊第一擋板32、第二擋板33和各塊第三擋板34的高度也可不同)。
[0027]底座30采用絕緣材料制成,也即基座31、兩塊第一擋板32、一塊第二擋板33和兩塊第三擋板34均采用絕緣材質。
[0028]結合圖2,各組立繞線圈20分別設置于相鄰的兩塊擋板之間,且各組立繞線圈20的端頭21穿設于底座31上設置的孔洞內,兩個磁芯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立繞線圈電感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兩塊第一擋板和至少一塊第二擋板,其中各塊所述第一擋板和各塊所述第二擋板相互平行地固定連接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且各塊所述第二擋板均設置于兩塊所述第一擋板之間,在每相鄰的兩塊擋板之間的底座位置處設有用于穿設立繞線圈的端頭的孔洞,其中相鄰的兩塊擋板是指相鄰的所述第一擋板和所述第二擋板或者相鄰的兩塊所述第二擋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各塊所述第一擋板和各塊所述第二擋板的底部分別與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一體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各塊所述第一擋板和各塊所述第二擋板的高度大于立繞線圈的直徑的1/3且小于立繞線圈的直徑。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各塊所述第一擋板和各塊所述第二擋板的中間呈凹陷結構以用于容納磁芯。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曾海峰,胡林峰,吳遠思,周正國,肖鏗,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可立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