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避免水土流失的固土結構,屬于土木工程技術領域,包括柵格網板,兩組所述柵格網板的底部皆鉸接有固定插桿,兩組所述柵格網板之間的一側皆開設有限位槽,兩組所述柵格網板之間設置有固定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柵格網板底部固定插桿的設置,能夠將方便將裝置固定在地面上,且柵格網板與插桿之間圓弧形管、彈簧以及圓弧形滑桿組成的連接結構的設置,配合柵格網板與固定插桿之間鉸接,使得柵格網板在安裝完成之后能夠進行翻起,方便對柵格網板內部支架的垃圾碎屑進行清除,使用更加方便,柵格網板側壁上插桿與插孔的設置,能夠在柵格網板安裝完成之后將兩組柵格網板之間進行固定,確保了安裝的穩定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避免水土流失的固土結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固土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避免水土流失的固土結構,屬于土木工程
技術介紹
以往我們所見到的道路兩旁植樹的樹坑比較大,而且靠近樹根的部分差不多有一部分是完全暴露在外面的,泥土很多,到了夏天,經太陽暴曬,泥土變的非常干,風稍微一吹,就會產生塵土飛揚的場面,讓居民非常懊惱,如果是下雨天,有些地方周圍鋪的地磚縫隙做的不很到位,一腳下去,有可能濺一身泥水,因此現有技術中采用柵格網板進行固土防護;但現有的現有的柵格網板在使用的過程中,多采用直接固定的方式,柵格網板內部容易積存垃圾或者煙頭,清理不便,影響城市環境能夠,且柵格網板卡合的位置處缺乏固定機構,影響柵格網板的穩定性,因此,本技術提出一種避免水土流失的固土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避免水土流失的固土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柵格網板內部的垃圾清理不便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可以通過采用如下技術技術方案達到:一種避免水土流失的固土結構,包括柵格網板,兩組所述柵格網板的底部皆鉸接有固定插桿,兩組所述柵格網板之間的一側皆開設有限位槽,兩組所述柵格網板之間設置有固定機構,所述柵格網板底部與固定插桿之間皆設置有復位機構。優選的:所述復位機構包括圓弧形管、彈簧和圓弧形滑桿,所述圓弧形管固定在固定插桿上,所述圓弧形管的內底部皆固定有彈簧,且圓弧形管的內部滑動安裝有圓弧形滑桿,所述圓弧形滑桿的底端與彈簧固定連接,且圓弧形滑桿的頂部與柵格網板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固定插桿的底部為錐形,且固定插桿的外側皆均勻設置有錐桿。優選的:所述錐桿皆傾斜設置,且錐桿的頂端朝上傾斜。優選的:所述固定機構包括插桿和插孔,所述插桿和插孔分別位于限位槽的兩側,兩組所述柵格網板上的插桿與插孔相互卡合。優選的:所述插桿與插孔皆設置有四組,所述插桿的形狀為圓柱形。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避免水土流失的固土結構,柵格網板底部固定插桿的設置,能夠將方便將裝置固定在地面上,且柵格網板與插桿之間圓弧形管、彈簧以及圓弧形滑桿組成的連接結構的設置,配合柵格網板與固定插桿之間鉸接,使得柵格網板在安裝完成之后能夠進行翻起,方便對柵格網板內部支架的垃圾碎屑進行清除,使用更加方便,柵格網板側壁上插桿與插孔的設置,能夠在柵格網板安裝完成之后將兩組柵格網板之間進行固定,確保了安裝的穩定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主視剖視圖;圖2為本技術的柵格網板側視圖;圖3為本技術的主視展開圖。圖中:1、柵格網板;2、固定插桿;3、圓弧形管;4、彈簧;5、圓弧形滑桿;6、限位槽;7、插桿;8、插孔。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
人員更加清楚和明確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避免水土流失的固土結構,包括柵格網板1,兩組柵格網板1的底部皆鉸接有固定插桿2,兩組柵格網板1之間的一側皆開設有限位槽6,兩組柵格網板1之間設置有固定機構,柵格網板1底部與固定插桿2之間皆設置有復位機構。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復位機構包括圓弧形管3、彈簧4和圓弧形滑桿5,圓弧形管3固定在固定插桿2上,圓弧形管3的內底部皆固定有彈簧4,且圓弧形管3的內部滑動安裝有圓弧形滑桿5,圓弧形滑桿5的底端與彈簧4固定連接,且圓弧形滑桿5的頂部與柵格網板1固定連接,將柵格網板1拉起的過程中,以固定插桿2的位置為支撐點進行翻轉,圓弧形滑桿5在圓弧形管3的內部滑動,并對彈簧4進行拉伸,然后對柵格網板1內部的垃圾進行清理,清理完成之后,將柵格網板1放下,柵格網板1掉落到地面上,并通過彈簧4的拉力,確保柵格網板1的穩定。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固定插桿2的底部為錐形,且固定插桿2的外側皆均勻設置有錐桿,提高了裝置固定的穩定性。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錐桿皆傾斜設置,且錐桿的頂端朝上傾斜,方降低固定插桿2插入地面時的阻力。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固定機構包括插桿7和插孔8,插桿7和插孔8分別位于限位槽6的兩側,兩組柵格網板1上的插桿7與插孔8相互卡合,兩組柵格網板1固定完成之后,將插桿7滑入到插孔8的內部,將兩組柵格網板1進行固定,卻把連接的穩定性。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插桿7與插孔8皆設置有四組,插桿7的形狀為圓柱形,方便進行插入。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避免水土流失的固土結構的工作過程如下:步驟1:將固定插桿2插入到地面內部,并利用固定插桿2外側的錐桿進行加固,固定插桿2插入完成之后,柵格網板1與地面貼合,樹木位于限位槽6之間,然后推動插桿7插入到另一組柵格網板1內部的插孔8內,對兩組柵格網板1進行連接;步驟2:需要對柵格網板1內部的碎屑進行清理時,將柵格網板1拉起的過程中,以固定插桿2的位置為支撐點進行翻轉,圓弧形滑桿5在圓弧形管3的內部滑動,并對彈簧4進行拉伸,然后對柵格網板1內部的垃圾進行清理,清理完成之后,將柵格網板1放下,柵格網板1掉落到地面上,并通過彈簧4的拉力,確保柵格網板1的穩定。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進一步的實施例,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所公開的范圍內,根據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及其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避免水土流失的固土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柵格網板(1),兩組所述柵格網板(1)的底部皆鉸接有固定插桿(2),兩組所述柵格網板(1)之間的一側皆開設有限位槽(6),兩組所述柵格網板(1)之間設置有固定機構,所述柵格網板(1)底部與固定插桿(2)之間皆設置有復位機構。/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避免水土流失的固土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柵格網板(1),兩組所述柵格網板(1)的底部皆鉸接有固定插桿(2),兩組所述柵格網板(1)之間的一側皆開設有限位槽(6),兩組所述柵格網板(1)之間設置有固定機構,所述柵格網板(1)底部與固定插桿(2)之間皆設置有復位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避免水土流失的固土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機構包括圓弧形管(3)、彈簧(4)和圓弧形滑桿(5),所述圓弧形管(3)固定在固定插桿(2)上,所述圓弧形管(3)的內底部皆固定有彈簧(4),且圓弧形管(3)的內部滑動安裝有圓弧形滑桿(5),所述圓弧形滑桿(5)的底端與彈簧(4)固定連接,且圓弧形滑桿(5)的頂部與柵格網板(1)固定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程擁軍,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科魯睿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