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混凝土路面模板
本技術涉及建筑材料
,具體的涉及一種混凝土路面模板。
技術介紹
混凝土路面在鋪設時一般會路面在兩側鋪設擋板以保證其結構的完整,現有技術中是將一塊塊擋板依次鋪設完成后再進行澆筑,但是由于相鄰兩擋板之間有接縫,并且澆筑的混凝土向兩側擴散,會使擋板向外側輕微翻轉,接縫會變大,導致混凝土從接縫處流出。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不足,提供混凝土路面模板,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混凝土路面在澆筑時混凝土容易從擋板接縫處流出的問題。為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混凝土路面模板,其包括擋板、連接機構以及夾緊機構,其中:擋板包括抵擋部和連接部,抵擋部首尾依次連接,形成抵擋面以及與抵擋面相對的連接面,連接部在連接面上與抵擋部固定連接;連接機構包括第一連接板以及第二連接板,第一連接板與第二連接板抵接,第一連接板以及第二連接板分別與兩相鄰的擋板鉸接;夾緊機構包括抵壓桿、連接桿、彈簧,連接桿兩端分別與兩抵壓桿鉸接,彈簧分別與兩抵壓桿固定連接,兩抵壓桿分別與相互抵接的第一連接板以及第二連接板抵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包括:相鄰的擋板間以連接機構和夾緊機構連接,減小接縫,尤其在混凝土向兩側擴散時夾緊機構仍可以將連接機構夾緊,混凝土難以從兩擋板之間流出,另外,由于該混凝土路面模板的連接機構與擋板鉸接,因此在道路彎轉處也適用。附圖說明圖1a是本技術提供的混凝土路面模板在平直道路處的立體圖;圖1b是圖1a中A處的剖視圖;r>圖1c是圖1a中B處的剖視圖;圖2是本技術提供的混凝土路面模板在彎轉道路處的立體圖;圖3a是本技術提供的混凝土路面模板的連接機構和夾緊機構的爆炸視圖;圖3b是本技術提供的混凝土路面模板的連接機構和夾緊機構另一視角的爆炸視圖;附圖標記:1-擋板、2-連接機構、3-夾緊機構、4-抵壓塊、5-抵壓柱、11-抵擋部、12-連接部、21-第一連接板、22-第二連接板、31-抵壓桿、32-連接桿、33-彈簧、41-抵壓孔、51-錐形部、111-抵擋面、112-連接面、211-第一凹槽、212-第三凹槽、221-第二凹槽、222-凸臺。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請參閱圖1a、圖1b以及圖1c,本實施例提供了混凝土路面模板,其包括擋板1、連接機構2以及夾緊機構3,擋板1用于抵擋混凝土,連接機構2用于連接兩相鄰擋板1,夾緊機構3用于夾緊連接機構2,其中:請參閱圖1a、圖1b以及圖2,擋板1包括抵擋部11和連接部12,抵擋部11首尾依次連接,抵擋部11形成抵擋面111,擋板1設置在混凝土路面兩側,兩相對設置的擋板1的抵擋面111將混凝土抵擋,使混凝土凝結后形成路面,抵擋部11還形成連接面112,連接面112與抵擋面111相對設置,抵擋部11與連接部12固定連接,連接部12與地面固定并可拆卸連接,具體來說,該混凝土路面模板還包括抵壓塊4和抵壓柱5,抵壓塊4一側與連接部12抵接,且形成抵壓孔41,另一端與抵擋部11抵接,抵壓柱5貫穿抵壓孔41插入地面,以固定抵壓塊4,因此在連接面112與抵壓塊4抵接后,擋塊無法繼續向抵壓塊4移動,優選地,抵壓柱5形成一錐形部51,且錐形部51與抵壓孔41過盈配合,因此抵壓柱5向地面插入后,抵壓柱5會同時將抵壓塊4向地面壓緊,防止擋板1移動。連接機構2包括第一連接板21以及第二連接板22,第一連接板21與第二連接板22抵接,第一連接板21以及第二連接板22分別與兩相鄰的擋板1鉸接,擋板1與第一連接板21或第二連接板22均鉸接于連接面112所在的一側。因此兩相鄰擋板1是可以發生相對轉動的,在路面轉彎處尤其適用。請參閱圖3a和圖3b,夾緊機構3包括抵壓桿31、連接桿32以及彈簧33,連接桿32兩端分別與兩抵壓桿31鉸接,彈簧33分別與兩抵壓桿31固定連接,兩抵壓桿31分別與第一連接板21以及第二連接板22抵接,彈簧33處于拉伸狀態,將兩抵壓桿31向互相靠近的方向拉動,因此將第一連接板21和第二連接板22壓緊,與每個連接機構2抵接的夾緊機構3數量為多個,因此,可以保證第一連接板21和第二連接板22各個方向均被夾緊。具體來說,抵壓桿31呈“J”字形,第一連接板21開設第一凹槽211,第二連接板22開設第二凹槽221,抵壓桿31抵接于第一凹槽211或第二凹槽221底部,因此可以防止抵壓桿31與第一連接板21或第二連接板22發生相對滑動,使抵壓桿31脫離與第一連接板21或第二連接板22抵接。作為優選的實施例,第一連接板21的與第二連接板22抵接處形成第三凹槽212,第二連接板22的與第一連接板21抵接處形成凸臺222,凸臺222與第三凹槽212相配合,因此可以防止兩相鄰擋板1之間發生相對滑動。請參閱圖1a,下面結合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混凝土路面模板的使用方法對其工作原理作詳細說明:首先將擋板1沿著預定的混凝土路面兩側鋪設,再將第一連接板21與第二連接板22連接,借助撬棒等工具使夾緊機構3張開,再將其裝入連接機構2處使抵壓桿31將第一連接板21和第二連接板22壓緊,依次調整相鄰擋板1間的角度,使其與預定的混凝土路面彎轉角度相適應,最后安裝抵壓塊4,向地面敲入抵壓柱5,使抵壓柱5將抵壓塊4固定,完成后便可以進行混凝土澆筑,由于相鄰的擋板1間以連接機構2和夾緊機構3連接,即使混凝土向兩側擴散也不會使擋板1間接縫變大,因此大大減少混凝土從接縫處流散,澆筑完成并且混凝土路面固化后需要拆除該混凝土路面模板時,安照上述步驟進行相反操作即可。綜上所述,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混凝土路面模板,相鄰的擋板間以連接機構和夾緊機構連接,減小接縫,尤其在混凝土向兩側擴散時夾緊機構仍可以將連接機構夾緊,混凝土難以從兩擋板之間流出,另外,有該混凝土路面模板的連接機構與擋板鉸接,因此在道路彎轉處也適用。以上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并不構成對本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定。任何根據本技術的技術構思所做出的各種其他相應的改變與變形,均應包含在本技術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混凝土路面模板,鋪設于地面,其特征在于,包括擋板、連接機構以及夾緊機構,其中:/n所述擋板包括抵擋部和連接部,所述抵擋部首尾依次連接,形成抵擋面以及與所述抵擋面相對的連接面,所述連接部在所述連接面上與所述抵擋部固定連接,所述連接部與地面固定并可拆卸連接;/n所述連接機構包括第一連接板以及第二連接板,所述第一連接板與所述第二連接板抵接,所述第一連接板以及所述第二連接板分別與兩相鄰的所述擋板鉸接;/n所述夾緊機構包括抵壓桿、連接桿、彈簧,所述連接桿兩端分別與兩所述抵壓桿鉸接,所述彈簧分別與兩所述抵壓桿固定連接,兩所述抵壓桿分別與相互抵接的所述第一連接板以及所述第二連接板抵接。/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混凝土路面模板,鋪設于地面,其特征在于,包括擋板、連接機構以及夾緊機構,其中:
所述擋板包括抵擋部和連接部,所述抵擋部首尾依次連接,形成抵擋面以及與所述抵擋面相對的連接面,所述連接部在所述連接面上與所述抵擋部固定連接,所述連接部與地面固定并可拆卸連接;
所述連接機構包括第一連接板以及第二連接板,所述第一連接板與所述第二連接板抵接,所述第一連接板以及所述第二連接板分別與兩相鄰的所述擋板鉸接;
所述夾緊機構包括抵壓桿、連接桿、彈簧,所述連接桿兩端分別與兩所述抵壓桿鉸接,所述彈簧分別與兩所述抵壓桿固定連接,兩所述抵壓桿分別與相互抵接的所述第一連接板以及所述第二連接板抵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路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板與所述第一連接板或所述第二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方瓊瑤,唐守奇,隋欣,王恒謙,云曲霄,嚴梁柱,
申請(專利權)人:長江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