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高效水環境生態修復裝置,包括浮板以及垂直設置在所述浮板上的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上設置有橫板,所述橫板上設置有電機,所述電機輸出軸連接一號傳動組件,所述一號傳動組件連接液泵,所述液泵的進水孔沒入水中,出水口連接混合組件,所述混合組件連接所述一號傳動組件,所述一號傳動組件還通過二號皮帶連接一號傳送帶,所述一號傳送帶上設置有過濾孔,所述橫板上還設置有絮凝液箱,所述絮凝液箱的下方與間歇下料組件抵接,所述一號傳動組件連接二號傳動組件,所述二號傳動組件連接傳動桿,所述傳動桿的一端設置有葉輪,另一端連接三號傳動組件,所述三號傳動組件通過四號皮帶連接清理組件,本發明專利技術設計新穎,結構簡單,實用性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高效水環境生態修復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河湖水質處理領域,具體是一種高效的水環境生態修復裝置。
技術介紹
水是生命之源水、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在人們生活、生產等方方面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水環境是水體質量的簡稱,它包括水體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微生物)等方面的指標狀況。現如今,人們對優美的水生態環境需求日益增強。但由于不合理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氣候變化等因素,容易導致河湖水體中出現垃圾、藻類等污染。目前,現有河湖中的垃圾、藻類等多采用人工打撈的方法,費時費力,且效果一般。為此提出一種高效水環境生態修復裝置來解決這一問題。該裝置具有自動化程度高、便捷高效收集處置河湖水體中的垃圾、藻類的特點,可保障快速消除這些污染,實現河湖水生態環境的穩定改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水環境生態修復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效水環境生態修復裝置,所述高效水環境生態修復裝置包括浮板以及垂直設置在所述浮板上的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上設置有橫板,所述橫板上設置有電機,所述電機輸出軸連接轉動設置在所述橫板和所述浮板之間的一號傳動組件,所述一號傳動組件通過一號皮帶連接固定設置在所述安裝板上的液泵,所述液泵的進水孔沒入水中,出水口連接設置在所述安裝板上的混合組件,所述混合組件通過三號皮帶連接所述一號傳動組件,所述一號傳動組件還通過二號皮帶連接設置在所述安裝板上的一號傳送帶,所述一號傳送帶上設置有過濾孔;所述橫板上還設置有絮凝液箱,所述絮凝液箱的下方與設置在所述一號傳動組件上的間歇下料組件抵接,所述間歇下料組件的下方與所述混合組件抵接;所述一號傳動組件還連接設置在所述浮板下方的二號傳動組件,所述二號傳動組件連接轉動設置在所述浮板下方的傳動桿,所述傳動桿的一端設置有葉輪,另一端連接設置在所述浮板下方的三號傳動組件,所述三號傳動組件通過四號皮帶連接活動設置在所述浮板上的清理組件。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一號傳動組件包括與所述電機輸出軸連接且轉動設置在所述橫板和所述浮板之間的蝸桿以及與所述蝸桿嚙合且轉動設置在所述橫板上的蝸輪,所述蝸桿連接所述間歇下料組件且通過所述三號皮帶連接所述混合組件,所述蝸桿還連接所述二號傳動組件,所述蝸輪通過所述一號皮帶連接所述液泵且通過二號皮帶連接一號傳送帶。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混合組件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安裝板上的混合箱以及通過所述三號皮帶與所述蝸桿連接且轉動設置在所述混合箱中的攪拌桿,所述混合箱與所述液泵連接且所述混合箱與所述間歇下料組件抵接。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間歇下料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蝸桿上的轉盤以及設置在所述轉盤上的下料孔,所述下料孔與所述混合箱和所述絮凝液箱周期性連通。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二號傳動組件包括與所述蝸桿連接且轉動設置在所述浮板上的一號錐齒輪以及與所述一號錐齒輪嚙合且設置在所傳動桿上的二號錐齒輪。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三號傳動組件包括與所述傳動桿連接的三號錐齒輪以及與所述三號錐齒輪嚙合且轉動設置在所述浮板上的四號錐齒輪,所述四號錐齒輪通過所述四號皮帶連接所述清理組件。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清理組件包括活動設置在所述浮板上的連接板和通過四號皮帶與所述四號錐齒輪連接且設置在所述連接板上的二號傳動帶,所述連接板的兩側設置有浮筒。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設計新穎,在使用時,將裝置放置在水面上,驅動電機轉動,電機通過一號傳動組件帶動液泵工作,將水送至混合組件中,同時一號傳動組件帶動間歇下料組件工作,將絮凝液箱中的絮凝液間歇性送進混合組件中,水中的雜質與絮凝液結合,成塊,從混合組件中落進一號傳送帶中,一號傳送帶設置有的過濾孔,實現固液分離,同時一號傳動組件帶動一號傳送帶轉動,將雜質運到集污箱中,一號傳動組件還通過二號傳動組件帶動傳動桿轉動,帶動葉輪轉動,使得裝置可以在水中移動,傳動桿通過三號傳動組件帶動清理組件工作,將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藻類等送進集污箱,結構簡單,實用性強。附圖說明圖1為高效水環境生態修復裝置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處的結構放大示意圖。圖3為圖1中B處的結構放大示意圖。圖4為高效水環境生態修復裝置一種實施例中間歇下料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浮板、2-安裝板、3-橫板、4-電機、5-蝸桿、6-蝸輪、7-一號皮帶、8-液泵、9-混合箱、10-二號皮帶、11-一號傳送帶、12-集污箱、13-轉盤、14-三號皮帶、15-絮凝液箱、16-一號錐齒輪、17-二號錐齒輪、18-傳動桿、19-葉輪、20-三號錐齒輪、21-四號錐齒輪、22-四號皮帶、23-連接板、24-二號傳送帶、25-浮筒、26-攪拌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另外,本專利技術中的元件被稱為“固定于”或“設置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4,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一種高效水環境生態修復裝置,所述高效水環境生態修復裝置包括浮板1以及垂直設置在所述浮板1上的安裝板2,所述安裝板2上設置有橫板3,所述橫板3上設置有電機4,所述電機4輸出軸連接轉動設置在所述橫板3和所述浮板1之間的一號傳動組件,所述一號傳動組件通過一號皮帶7連接固定設置在所述安裝板2上的液泵8,所述液泵8的進水孔沒入水中,出水口連接設置在所述安裝板2上的混合組件,所述混合組件通過三號皮帶14連接所述一號傳動組件,所述一號傳動組件還通過二號皮帶10連接設置在所述安裝板2上的一號傳送帶11,所述一號傳送帶11上設置有過濾孔;所述橫板3上還設置有絮凝液箱15,所述絮凝液箱15的下方與設置在所述一號傳動組件上的間歇下料組件抵接,所述間歇下料組件的下方與所述混合組件抵接;所述一號傳動組件還連接設置在所述浮板1下方的二號傳動組件,所述二號傳動組件連接轉動設置在所述浮板1下方的傳動桿18,所述傳動桿18的一端設置有葉輪19,另一端連接設置在所述浮板1下方的三號傳動組件,所述三號傳動組件通過四號皮帶22連接活動設置在所述浮板1上的清理組件。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在使用時,將裝置放置在水面上,驅動所述電機4轉動,所述電機4通過所述一號傳動組件帶動所述液泵8工作,將水泵至所述混合組件中,同時所述一號傳動組件帶動所述間歇下料組件工作,將所述絮凝液箱15中的絮凝液間歇性送進所述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高效水環境生態修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水環境生態修復裝置包括浮板(1)以及垂直設置在所述浮板(1)上的安裝板(2),所述安裝板(2)上設置有橫板(3),所述橫板(3)上設置有電機(4),所述電機(4)輸出軸連接轉動設置在所述橫板(3)和所述浮板(1)之間的一號傳動組件,所述一號傳動組件通過一號皮帶(7)連接固定設置在所述安裝板(2)上的液泵(8),所述液泵(8)的進水孔沒入水中,出水口連接設置在所述安裝板(2)上的混合組件,所述混合組件通過三號皮帶(14)連接所述一號傳動組件,所述一號傳動組件還通過二號皮帶(10)連接設置在所述安裝板(2)上的一號傳送帶(11),所述一號傳送帶(11)上設置有過濾孔;/n所述橫板(3)上還設置有絮凝液箱(15),所述絮凝液箱(15)的下方與設置在所述一號傳動組件上的間歇下料組件抵接,所述間歇下料組件的下方與所述混合組件抵接;/n所述一號傳動組件還連接設置在所述浮板(1)下方的二號傳動組件,所述二號傳動組件連接轉動設置在所述浮板(1)下方的傳動桿(18),所述傳動桿(18)的一端設置有葉輪(19),另一端連接設置在所述浮板(1)下方的三號傳動組件,所述三號傳動組件通過四號皮帶(22)連接活動設置在所述浮板(1)上的清理組件。/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效水環境生態修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水環境生態修復裝置包括浮板(1)以及垂直設置在所述浮板(1)上的安裝板(2),所述安裝板(2)上設置有橫板(3),所述橫板(3)上設置有電機(4),所述電機(4)輸出軸連接轉動設置在所述橫板(3)和所述浮板(1)之間的一號傳動組件,所述一號傳動組件通過一號皮帶(7)連接固定設置在所述安裝板(2)上的液泵(8),所述液泵(8)的進水孔沒入水中,出水口連接設置在所述安裝板(2)上的混合組件,所述混合組件通過三號皮帶(14)連接所述一號傳動組件,所述一號傳動組件還通過二號皮帶(10)連接設置在所述安裝板(2)上的一號傳送帶(11),所述一號傳送帶(11)上設置有過濾孔;
所述橫板(3)上還設置有絮凝液箱(15),所述絮凝液箱(15)的下方與設置在所述一號傳動組件上的間歇下料組件抵接,所述間歇下料組件的下方與所述混合組件抵接;
所述一號傳動組件還連接設置在所述浮板(1)下方的二號傳動組件,所述二號傳動組件連接轉動設置在所述浮板(1)下方的傳動桿(18),所述傳動桿(18)的一端設置有葉輪(19),另一端連接設置在所述浮板(1)下方的三號傳動組件,所述三號傳動組件通過四號皮帶(22)連接活動設置在所述浮板(1)上的清理組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水環境生態修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號傳動組件包括與所述電機(4)輸出軸連接且轉動設置在所述橫板(3)和所述浮板(1)之間的蝸桿(5)以及與所述蝸桿(5)嚙合且轉動設置在所述橫板(3)上的蝸輪(6),所述蝸桿(5)連接所述間歇下料組件且通過所述三號皮帶(14)連接所述混合組件,所述蝸桿(5)還連接所述二號傳動組件,所述蝸輪(6)通過所述一號皮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兵魁,趙翌晨,張征云,尹立峰,李莉,劉華,付一菲,鄒迪,溫娟,李燃,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天津市環境規劃院,天津市低碳發展研究中心,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