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提高熱裝配對軸承間隙精度的方法
本申請涉及軸承安裝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提高熱裝配對軸承間隙精度的方法。
技術介紹
配對單列圓錐滾子軸承一般應用于承受較高徑向載荷和雙向軸向載荷,或軸系需要做兩個方向軸向定位,并且需要達到給定的預緊或游隙的工況,一般的配對方式有面對面、背對背和串聯等三種配置。經過配對后的成對軸承,軸承原始軸向游隙已固定,理論上現場的使用者可以直接安裝使用而無需調整隔環,從而簡化了安裝程序,同時還可以大幅度的避免安裝錯誤,因此特別是在大型變速機設備上得到廣泛應用。然而,在實際使用中,現場操作人員為了進一步控制設備安裝的關鍵節點的精度,會在安裝前對配對的單列圓錐滾子軸承進行檢查。因為配對單列圓錐滾子軸承的間隙是直接影響軸承使用壽命的一個關鍵點,操作人員會結合現場的技術要求和工況及軸承備件情況的不同,再次對配對的單列圓錐滾子軸承的間隙進行校核測量。對于允許間隙區間范圍值較小的配對單列圓錐滾子軸承,例如:范圍值在0.15-0.30mm之間,現場操作人員會在校核測量修整時,把配對的單列圓錐滾子軸承加熱后熱裝在軸上后的膨脹量通過計算加入測量數據內,進一步確保安裝精度。測量后的配對的單列圓錐輥子軸承的所有數據均在技術要求范圍之內的情況下,操作人員才會把配對的單列圓錐滾子軸承熱裝在軸上。然而,待配對的單列圓錐滾子軸承自然降溫后,再次測量,常常會發現熱裝后的測量的數據與安裝前的測量數據有較大的偏差,當校核后測量數據超出技術范圍內,就需要針對測量數據進行再次加工隔環,如果單列圓錐滾子軸承是面 ...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提高熱裝配對軸承間隙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對軸承包括第一軸承、隔環和第二軸承;所述方法包括:/n確定壓下工裝在軸上的安裝位置;/n將所述第一軸承熱裝在所述軸上,第一次安裝所述壓下工裝,使所述壓下工裝安裝在所述安裝位置且通過所述壓下工裝對所述第一軸承施加下壓作用力;/n對所述第一軸承的底部進行局部降溫,使所述第一軸承底部與所述軸過盈配合,形成單邊固定;然后對所述第一軸承的上部進行冷卻;/n待所述第一軸承冷卻至常溫后,取下所述壓下工裝,在所述軸上套入隔環;/n將所述第二軸承熱裝在所述軸上,第二次安裝所述壓下工裝,使所述壓下工裝安裝在所述安裝位置且通過所述壓下工裝對所述第二軸承施加下壓作用力;/n對所述第二軸承的底部進行局部降溫,使所述第二軸承底部與所述軸過盈配合,形成單邊固定;然后對所述第二軸承的上部進行冷卻。/n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1.一種提高熱裝配對軸承間隙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對軸承包括第一軸承、隔環和第二軸承;所述方法包括:
確定壓下工裝在軸上的安裝位置;
將所述第一軸承熱裝在所述軸上,第一次安裝所述壓下工裝,使所述壓下工裝安裝在所述安裝位置且通過所述壓下工裝對所述第一軸承施加下壓作用力;
對所述第一軸承的底部進行局部降溫,使所述第一軸承底部與所述軸過盈配合,形成單邊固定;然后對所述第一軸承的上部進行冷卻;
待所述第一軸承冷卻至常溫后,取下所述壓下工裝,在所述軸上套入隔環;
將所述第二軸承熱裝在所述軸上,第二次安裝所述壓下工裝,使所述壓下工裝安裝在所述安裝位置且通過所述壓下工裝對所述第二軸承施加下壓作用力;
對所述第二軸承的底部進行局部降溫,使所述第二軸承底部與所述軸過盈配合,形成單邊固定;然后對所述第二軸承的上部進行冷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熱裝配對軸承間隙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壓下工裝包括:第一壓板、第二壓板、連接桿以及壓下件;所述連接桿連接于所述第一壓板和所述第二壓板;所述壓下件用于穿過所述第一壓板連接于所述軸;
對所述第一軸承或者所述第二軸承施加所述下壓作用力的步驟,包括:
將所述第二壓板套設在所述軸上,使所述第二壓板壓合在所述第一軸承或者所述第二軸承的頂面上;
將所述第一壓板安裝在所述軸的頂部之上至少1mm;
通過緊固所述壓下件對所述第一軸承或所述第二軸承施加所述下壓作用力。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熱裝配對軸承間隙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確定壓下工裝在軸上的安裝位置的步驟,包括:
測量所述第一軸承的第一厚度、所述第一軸承的安裝位頂部至軸頂的第一長度;
根據所述第一厚度,確定所述第二壓板在所述軸上的第一安裝位置,以使所述第二壓板壓合或者過盈壓合在所述第一軸承上;根據所述第一長度,確定所述第一壓板在所述軸上的第一安裝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壓板高于所述軸的頂部至少1mm;
測量所述隔環和所述第二軸承總的第二厚度;測量所述隔環和所述第二軸承的安裝位頂部至軸頂的第二長度;
根據所述第二厚度,確定所述第二壓板在所述軸上的第二安裝位置,以使所述第二壓板壓合或者過盈壓合在所述第二軸承上;根據所述第二長度,確定所述第一壓板在所述軸上的第二安裝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壓板高于所述軸的頂部至少1mm。
技術研發人員:查安鴻,羅偉加,羅浩文,何青華,胡俊平,劉愛濤,楊國新,陳科,陳生利,曾濤,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韶鋼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