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電動充氣泵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27492023 閱讀: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11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充氣泵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電動充氣泵,以緩解現有充氣泵的出氣溫度高、外殼溫度高的問題。包括:泵殼和設置于所述泵殼內的沿軸線方向依次布置的散熱電機和風葉電機;所述充氣泵具有弧線形的散熱路徑,所述散熱路徑的入口設置于所述充氣泵的軸線方向上的第一端,所述散熱路徑的出口設置于所述充氣泵的外周壁;所述充氣泵具有弧線形的充氣路徑,所述充氣路徑的入口設置于所述充氣泵的軸線方向的第二端,所述充氣路徑的出口設置于所述充氣泵的外周壁;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別為所述充氣泵的軸線方向上的兩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有效緩解了現有的充氣泵的出氣溫度高以及外殼溫度高的問題。以及外殼溫度高的問題。以及外殼溫度高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電動充氣泵


    [0001]本技術涉及電動充氣泵
    ,尤其是涉及一種電動充氣泵。

    技術介紹

    [0002]電動充氣泵是一種充氣裝置。現有的電動充氣泵從電動充氣泵的后端部進氣口進氣,經過電動充氣泵內部的多層風葉電機后由前端的出氣口出氣,電動充氣泵在長期工作的狀況下會產生較高的熱能,熱能不僅導致多層風葉電機本身溫度過高,而且導致電動充氣泵的出氣溫度高、外殼溫度高。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充氣泵,以緩解現有電動充氣泵的出氣溫度高、外殼溫度高的問題。
    [0004]為了緩解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在于:
    [0005]一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電動充氣泵,
    [0006]包括:泵殼和設置于所述泵殼內的沿軸線方向依次布置的散熱電機和風葉電機;
    [0007]所述電動充氣泵具有弧線形的散熱路徑,所述散熱路徑的入口設置于所述電動充氣泵的軸線方向上的第一端,所述散熱路徑的出口設置于所述電動充氣泵的外周壁;
    [0008]所述電動充氣泵具有弧線形的充氣路徑,所述充氣路徑的入口設置于所述電動充氣泵的軸線方向的第二端,所述充氣路徑的出口設置于所述電動充氣泵的外周壁;
    [0009]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別為所述電動充氣泵的軸線方向上的兩端。
    [0010]更進一步地,
    [0011]所述泵殼的第一端設置有散熱進氣口,所述泵殼的外周壁設置有散熱出氣孔;
    [0012]在所述散熱電機的啟動狀態下,外界冷卻介質經所述散熱進氣口流向所述風葉電機,然后由所述散熱出氣孔排出。
    [0013]更進一步地,
    [0014]所述泵殼的第二端設置有充氣入口,所述泵殼的外周壁設置有充氣出氣口,且所述充氣出氣口與所述散熱出氣孔相分離;
    [0015]在所述風葉電機啟動的狀態下,充氣介質經所述充氣入口流向所述風葉電機,然后由所述充氣出氣口排出。
    [0016]更進一步地,
    [0017]所述泵殼包括第一半殼體和第二半殼體,所述第一半殼體和所述第二半殼體拼裝于所述電動充氣泵的中軸面;
    [0018]所述散熱出氣孔設置于所述第一半殼體和/或所述第二半殼體,所述充氣出氣口設置于所述第一半殼體或所述第二半殼體。
    [0019]更進一步地,
    [0020]所述泵殼內部設置有隔離構件,所述隔離構件圍設于所述散熱電機外且形成有風
    道,所述風道自所述散熱進氣口向所述散熱出氣孔延伸。
    [0021]更進一步地,
    [0022]所述隔離構件包括第一引導區域和第二引導區域;
    [0023]所述第一引導區域自所述散熱進氣口向所述風葉電機的方向延伸,所述散熱電機設置于所述第一引導區域內;
    [0024]所述第二引導區域設置于所述散熱電機和所述風葉電機之間且一側與所述第一引導區域連通,另一側與所述散熱出氣孔連通。
    [0025]更進一步地,
    [0026]所述第一引導區域包括對稱設置于所述散熱電機軸線的兩側的第一引導板和第二引導板,所述第一引導板和所述散熱電機之間,以及所述第二引導板和所述散熱電機之間形成第一風道。
    [0027]更進一步地,
    [0028]所述第二引導區域包括對稱設置于所述電動充氣泵軸線方向兩側且自所述散熱電機指向所述風葉電機的方向逐漸分離的第一分流機構和第二分流機構;
    [0029]所述第一分流機構和所述第二分流機構內部均形成有第二風道,且兩個所述第二風道的兩端均分別與所述第一風道和所述散熱出氣孔相連通。
    [0030]更進一步地,
    [0031]所述第一分流機構包括相間隔的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分流機構包括相間隔的第三弧形板和第四弧形板;
    [0032]所述第一弧形板的臨近所述散熱電機的一側與所述第一引導板相連,所述第二弧形板的臨近所述散熱電機的一側與所述第三弧形板相連,所述第四弧形板的臨近所述散熱電機的一側與所述第二引導板相連;
    [0033]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臨近所述風葉電機的一側相連;所述第三弧形板和所述第四弧形板的臨近所述風葉電機的一側相連;
    [0034]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之間,以及所述第三弧形板和所述第四弧形板之間形成第二風道。
    [0035]更進一步地,
    [0036]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第三弧形板之間形成有用于容納風葉電機高溫部件的空間,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第三弧形板的內側壁設置有排氣口;所述第二風道的冷卻介質經所述排氣口流向所述風葉電機高溫部件。
    [0037]本技術所能實現的技術效果分析如下:
    [0038]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電動充氣泵,該電動充氣泵包括泵殼和設置于所述泵殼內的沿軸線方向依次布置的散熱電機和風葉電機;所述電動充氣泵具有弧線形的散熱路徑,所述散熱路徑的入口設置于所述電動充氣泵的軸線方向上的第一端,所述散熱路徑的出口設置于所述電動充氣泵的外周壁;所述電動充氣泵具有弧線形的充氣路徑,所述充氣路徑的入口設置于所述電動充氣泵的軸線方向的第二端,所述充氣路徑的出口設置于所述電動充氣泵的外周壁;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別為所述電動充氣泵的軸線方向上的兩端。
    [0039]啟動該電動充氣泵時,外部空氣從設置于電動充氣泵的第二端的充氣入口沿弧線形的充氣路徑輸出至設置于電動充氣泵外周壁的充氣出氣口,從而完成充氣過程。與此同
    時,外部冷卻介質從設置于電動充氣泵第一端的散熱進氣口沿弧線形的散熱路徑輸出至設置于電動充氣泵外周壁的散熱出氣孔,由于散熱電機的存在,散熱電機將外部冷卻介質從散熱進氣口沿弧線形的散熱路徑流動直至由散熱出氣孔排出,冷卻介質在流動過程中將會帶走電動充氣泵內部的熱能從而實現對電動充氣泵的冷卻,因此有效緩解了現有的電動充氣泵中風葉電機本身溫度高、電動充氣泵出氣溫度高以及外殼溫度高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40]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41]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電動充氣泵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42]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電動充氣泵的正視圖;
    [0043]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電動充氣泵的背視圖;
    [0044]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電動充氣泵的爆炸圖;
    [0045]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電動充氣泵中的第一半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0046]圖標:100-泵殼;200-散熱電機;300-風葉電機;01-第一端;02
    -?
    第二端;110-散熱進氣口;120-散熱出氣孔;130-充氣入口;140
    -?
    充氣出氣口;101-第一半殼體;102-第二半殼體;41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動充氣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殼(100)和設置于所述泵殼(100)內的沿軸線方向依次布置的散熱電機(200)和風葉電機(300);所述電動充氣泵具有弧線形的散熱路徑,所述散熱路徑的入口設置于所述電動充氣泵的軸線方向上的第一端(01),所述散熱路徑的出口設置于所述電動充氣泵的外周壁;所述電動充氣泵具有弧線形的充氣路徑,所述充氣路徑的入口設置于所述電動充氣泵的軸線方向的第二端(02),所述充氣路徑的出口設置于所述電動充氣泵的外周壁;所述第一端(01)和所述第二端(02)分別為所述電動充氣泵的軸線方向上的兩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充氣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殼(100)的第一端(01)設置有散熱進氣口(110),所述泵殼(100)的外周壁設置有散熱出氣孔(120);在所述散熱電機(200)的啟動狀態下,外界冷卻介質經所述散熱進氣口(110)流向所述風葉電機(300),然后由所述散熱出氣孔(120)排出。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動充氣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殼(100)的第二端(02)設置有充氣入口(130),所述泵殼(100)的外周壁設置有充氣出氣口(140),且所述充氣出氣口(140)與所述散熱出氣孔(120)相分離;在所述風葉電機(300)啟動的狀態下,充氣介質經所述充氣入口(130)流向所述風葉電機(300),然后由所述充氣出氣口(140)排出。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動充氣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殼(100)包括第一半殼體(101)和第二半殼體(102),所述第一半殼體(101)和所述第二半殼體(102)拼裝于所述電動充氣泵的中軸面;所述散熱出氣孔(120)設置于所述第一半殼體(101)和/或所述第二半殼體(102),所述充氣出氣口(140)設置于所述第一半殼體(101)或所述第二半殼體(102)。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動充氣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殼(100)內部設置有隔離構件,所述隔離構件圍設于所述散熱電機(200)外且形成有風道,所述風道自所述散熱進氣口(110)向所述散熱出氣孔(120)延伸。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動充氣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構件包括第一引導區域和第二引導區域;所述第一引導區域自所述散熱進氣口(110)向所述風葉電機(300)的方向延伸,所述散熱電機(200)設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應安,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億美電器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97免费人妻无码视频|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一区人妻无码| 亚洲色偷拍区另类无码专区| 国产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无码午夜人妻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国模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嘿嘿嘿|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69成人免费视频无码专区|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二区|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无码人妻H动漫中文字幕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成?v人片天堂网无码|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成人|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 r级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麻豆国产精品无码| 无码乱码av天堂一区二区| 熟妇无码乱子成人精品|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潮喷失禁大喷水aⅴ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观看|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国产在线无码制服丝袜无码| 99久无码中文字幕一本久道|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 本道久久综合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