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拉深切邊的廢料收集機構,屬于沖壓加工領域,其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凸模以及與凸模的頂端連接的第一安裝部,下模包括凹模以及與凹模的底端固定連接的第二安裝部,凹模包括豎直設置的容納孔,容納孔的上端開口設置,凸模包括連接桿,連接桿的底部對應容納孔設置有插桿,連接桿的邊緣與容納孔的上端的開口的邊緣對齊設置,連接桿的頂端還設置有彎折段,彎折段與連接桿的表面光滑過渡,連接桿的外側壁上固定設置有刀片,刀片沿著連接桿的長度方向設置,刀片的下端設置有刀刃。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在進行拉深工藝的同時對拉深工藝過程中產生的廢料進行收集,無需額外的收集裝置,能有效降低成本、降低廢料收集過程中的噪音。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用于拉深切邊的廢料收集機構
本技術涉及沖壓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拉深切邊的廢料收集機構。
技術介紹
筒狀的工件進行拉深加工時,其上端會存在朝外擴張的環狀結構,該環狀結構為拉深工藝過程中產生的廢料,該廢料需要在筒狀工件的拉深工藝結束前進行切除,該廢料的切除多采用切邊模進行。切邊模,是利用沖模修邊工序件的邊緣,使其具有一定高度、直徑和形狀的沖壓模具,切邊模從筒狀工件上切除下來的廢料呈環狀,但是切邊模切除筒狀工件上端的廢料后,廢料的收集存在困難,現在多使用吹氣裝置對廢料進行收集,但是吹氣裝置的噪音大、制作成本較高,且還需要連接氣源。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用于拉深切邊的廢料收集機構,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凸模以及與所述凸模的頂端連接的第一安裝部,所述下模包括凹模以及與所述凹模的底端固定連接的第二安裝部,所述凹模包括豎直設置的容納孔,所述容納孔的上端開口設置,所述凸模包括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底部對應所述容納孔設置有插桿,所述插桿的邊緣位于所述連接桿的底部的內側,所述連接桿的邊緣與所述容納孔的上端的開口的邊緣對齊設置,所述連接桿的頂端還設置有彎折段,所述彎折段與所述連接桿的表面光滑過渡設置,所述連接桿的外側壁上固定設置有刀片,所述刀片沿著所述連接桿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刀片的下端設置有刀刃。本技術可安裝在自動化設備中使用,其中,第一安裝部安裝在自動化設備的升降裝置上,升降裝置用于驅動上模上下往復移動,第二安裝部安裝在自動化設備的操作平臺上,升降裝置可以驅動上模上的插桿往復地進出下模上的容納孔中。本技術工作時,自動化設備的移送裝置將筒狀工件移送至下模處,并使得筒狀工件的下端插入到容納孔中,然后移送裝置退回,升降裝置驅動上模下移,上模上的插桿首先插入到筒狀工件內,然后將筒狀工件朝著容納孔的底部推動以對筒狀工件進行拉深,插桿插入到位時,連接桿的底端的邊緣與容納孔的上端開口處的邊緣相切,從而將筒狀工件上端的朝外擴張的廢料切除,然后升降裝置驅動上模上升,被切除的廢料套在連接桿上隨著連接桿上升而脫離筒狀工件,筒狀工件的廢料切除完成。然后上模和下模進行下一次的筒狀工件的廢料切除操作,隨著連接桿上套著的環狀廢料的增多,下方的廢料會將上方的廢料往上推動,上移的廢料會與刀片下端的刀刃接觸,且隨著廢料繼續被往上推與刀刃接觸的廢料會繼續上移,因此廢料與刀刃接觸的部分會被刀刃切開,廢料的環狀結構被破壞,此時環狀的廢料會出現一個缺口,該缺口使得廢料能順利地通過刀片,然后被切開的廢料繼續被推動而移動至彎折段,最終被推動到離開彎折段掉落在預設在彎折段的端部下方的收集裝置中,完成廢料的收集。本技術可以在進行拉深工藝的同時對拉深工藝過程中產生的廢料進行收集,無需額外的收集裝置,例如現有技術才有的吹氣裝置,本技術能有效降低成本、降低廢料收集過程中的噪音。進一步的,所述刀片還設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與所述彎折段固定連接,且所述延伸部的頂端與所述第一安裝部固定連接。刀片的延伸部用于與安裝部固定連接,從而將連接桿和彎折段固定在第一安裝部上,以使連接桿和彎折段能隨著第一安裝部上下移動,另外,延伸部同時與連接桿和彎折段固定連接,可以增強連接桿與彎折段之間的結構強度,增加本技術的可靠性。進一步的,所述刀片和延伸部分別焊接于所述連接桿和彎折段。刀片和延伸部為鋼制材料,其一體成型設置,連接桿和彎折段亦為鋼制材料,采用焊接的結構將刀片和延伸部焊接在連接桿和彎折段上,可以增加刀片和延伸部與連接桿和彎折段的連接強度,避免刀片松動。進一步的,所述刀片的厚度值為所述連接桿的厚度值的30%-60%。其中,連接桿為圓桿時,連接桿的厚度指連接桿的直徑;連接桿為方桿時,連接桿的厚度指與刀片接觸的一側側面的寬度;刀片的厚度為連接桿的厚度的30%-60%,可以在保證刀片的強度足夠的前提下使得被刀片切開的環狀廢料依然能套在連接桿和彎折段上。進一步的,所述延伸部的頂部還設置有安裝結構。安裝結構為螺栓結構,其用于延伸部安裝在第一安裝部上。進一步的,所述插桿的底部向下呈收縮狀設置。收縮狀的插桿的下端能更順利地插入到筒狀工件內,以順利地對筒狀工件進行拉深操作。進一步的,所述彎折段與所述連接桿一體成型設置。彎折段與連接桿一梯成型設置,即彎折段由連接桿的上端彎折形成,使得連接桿與彎折段的表面光滑過渡,從而保證廢料能在連接桿和彎折段上順利移動。下面結合上述技術方案以及附圖對本技術的原理、效果進一步說明:本技術通過在連接桿上設置刀片和與連接桿一體成型的彎折段,可以在進行拉深工藝的同時對拉深工藝過程中產生的廢料進行收集,無需額外的收集裝置,能有效降低成本、降低廢料收集過程中的噪音。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用于拉深切邊的廢料收集機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所述插桿插入到容納孔后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所述插桿插入到容納孔后廢料套在連接桿以及彎折段上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局部放大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所述廢料套在彎折段上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所述上模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1-第一安裝部,12-刀片,121-刀刃,13-延伸部,14-連接桿,15-彎折段,15-插桿,2-凹模,21-容納孔,3-工件,31-廢料。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6,一種用于拉深切邊的廢料31收集機構,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凸模以及與所述凸模的頂端連接的第一安裝部11,所述下模包括凹模2以及與所述凹模2的底端固定連接的第二安裝部,所述凹模2包括豎直設置的容納孔21,所述容納孔21的上端開口設置,所述凸模包括連接桿14,所述連接桿14的底部對應所述容納孔21設置有插桿15,所述插桿15的邊緣位于所述連接桿14的底部的內側,所述連接桿14的邊緣與所述容納孔21的上端的開口的邊緣對齊設置,所述連接桿14的頂端還設置有彎折段15,所述彎折段15與所述連接桿14的表面光滑過渡設置,所述連接桿14的外側壁上固定設置有刀片12,所述刀片12沿著所述連接桿14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刀片12的下端設置有刀刃121。本技術可安裝在自動化設備中使用,其中,第一安裝部11安裝在自動化設備的升降裝置上,升降裝置用于驅動上模上下往復移動,第二安裝部安裝在自動化設備的操作平臺上,升降裝置可以驅動上模上的插桿15往復地進出下模上的容納孔21中。本技術工作時,自動化設備的移送裝置將筒狀工件3移送至下模處,并使得筒狀工件3的下端插入到容納孔21中,然后移送裝置退回,升降裝置驅動上模下移,上模上的插桿15首先插入到筒狀工件3內,然后將筒狀工件3朝著容納孔21的底部推動以對筒狀工件3進行拉深,插桿15插入到位時,連接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拉深切邊的廢料收集機構,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凸模以及與所述凸模的頂端連接的第一安裝部,所述下模包括凹模以及與所述凹模的底端固定連接的第二安裝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包括豎直設置的容納孔,所述容納孔的上端開口設置,所述凸模包括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底部對應所述容納孔設置有插桿,所述插桿的邊緣位于所述連接桿的底部的內側,所述連接桿的邊緣與所述容納孔的上端的開口的邊緣對齊設置,所述連接桿的頂端還設置有彎折段,所述彎折段與所述連接桿的表面光滑過渡設置,所述連接桿的外側壁上固定設置有刀片,所述刀片沿著所述連接桿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刀片的下端設置有刀刃。/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拉深切邊的廢料收集機構,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凸模以及與所述凸模的頂端連接的第一安裝部,所述下模包括凹模以及與所述凹模的底端固定連接的第二安裝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包括豎直設置的容納孔,所述容納孔的上端開口設置,所述凸模包括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底部對應所述容納孔設置有插桿,所述插桿的邊緣位于所述連接桿的底部的內側,所述連接桿的邊緣與所述容納孔的上端的開口的邊緣對齊設置,所述連接桿的頂端還設置有彎折段,所述彎折段與所述連接桿的表面光滑過渡設置,所述連接桿的外側壁上固定設置有刀片,所述刀片沿著所述連接桿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刀片的下端設置有刀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拉深切邊的廢料收集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還設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與所述彎折...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仁仁,
申請(專利權)人:偉業精密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