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皮帶輪檢測裝置的限位機構
本技術是一種皮帶輪檢測裝置的限位機構,屬于限位機構領域。
技術介紹
皮帶輪屬于盤轂類零件,一般相對尺寸比較大,制造工藝上一般以鑄造、鍛造為主,一般尺寸較大的設計為用鑄造的方法,材料一般都是鑄鐵(鑄造性能較好),很少用鑄鋼(鋼的鑄造性能不佳);一般尺寸較小的,且需要對皮帶輪進行檢測時,需要使用限位機構對皮帶輪進行固定。由于現有的一種皮帶輪檢測裝置的限位機構,在對皮帶輪進行檢測的過程中,長時間夾緊固定時,皮帶輪容易發生偏移,對皮帶輪的固定效果較差,且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皮帶輪檢測裝置的限位機構,以解決現有技術由于現有的一種皮帶輪檢測裝置的限位機構,在對皮帶輪進行檢測的過程中,長時間夾緊固定時,皮帶輪容易發生偏移,對皮帶輪的固定效果較差,且降低了工作效率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皮帶輪檢測裝置的限位機構,包括基座和輔助機構,所述基座上端中部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左端中部與反螺紋桿相固定,所述反螺紋桿右端與正螺紋桿固定成一體,所述正螺紋桿右端與轉輪通過焊接固定,所述反螺紋桿左上端與限位箱滑動連接,所述限位箱右端中部開設有槽孔,所述基座前端中部與開關相固定,所述基座左端設置有電源線,所述輔助機構下端與正螺紋桿滑動連接,所述輔助機構由外殼、推送裝置、支撐桿和限位孔組成,所述外殼前端與推送裝置貫通連接,所述外殼下端與支撐桿固定成一體,所述支撐桿下端開設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下端與正 ...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皮帶輪檢測裝置的限位機構,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端中部開設有凹槽(2),所述凹槽(2)左端中部與反螺紋桿(3)相固定,所述反螺紋桿(3)右端與正螺紋桿(4)固定成一體,所述正螺紋桿(4)右端與轉輪(5)通過焊接固定,所述反螺紋桿(3)左上端與限位箱(7)滑動連接,所述限位箱(7)右端中部開設有槽孔(8),所述基座(1)前端中部與開關(9)相固定,所述基座(1)左端設置有電源線(10);/n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輔助機構(6),所述輔助機構(6)下端與正螺紋桿(4)滑動連接,所述輔助機構(6)由外殼(61)、推送裝置(62)、支撐桿(63)和限位孔(64)組成,所述外殼(61)前端與推送裝置(62)貫通連接,所述外殼(61)下端與支撐桿(63)固定成一體,所述支撐桿(63)下端開設有限位孔(64),所述限位孔(64)下端與正螺紋桿(4)滑動連接,所述外殼(61)下端與基座(1)右上端緊密貼合。/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皮帶輪檢測裝置的限位機構,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端中部開設有凹槽(2),所述凹槽(2)左端中部與反螺紋桿(3)相固定,所述反螺紋桿(3)右端與正螺紋桿(4)固定成一體,所述正螺紋桿(4)右端與轉輪(5)通過焊接固定,所述反螺紋桿(3)左上端與限位箱(7)滑動連接,所述限位箱(7)右端中部開設有槽孔(8),所述基座(1)前端中部與開關(9)相固定,所述基座(1)左端設置有電源線(10);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輔助機構(6),所述輔助機構(6)下端與正螺紋桿(4)滑動連接,所述輔助機構(6)由外殼(61)、推送裝置(62)、支撐桿(63)和限位孔(64)組成,所述外殼(61)前端與推送裝置(62)貫通連接,所述外殼(61)下端與支撐桿(63)固定成一體,所述支撐桿(63)下端開設有限位孔(64),所述限位孔(64)下端與正螺紋桿(4)滑動連接,所述外殼(61)下端與基座(1)右上端緊密貼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皮帶輪檢測裝置的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裝置(62)由擺動電機(621)、第一固定塊(622)、第一連桿(623)、第二連桿(624)、第二固定塊(625)、固定桿(626)、第三連桿(627)、第三固定塊(628)、伸縮桿(629)、第一彈簧(6210)和第四固定塊(6211)組成,所述擺動電機(621)貫穿第一固定塊(622)中部與第一連桿(623)前側下端相固定,所述第一連桿(623)左端中部與第二連桿(624)滑動連接,所述第二連桿(624)左端與第二固定塊(625)相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塊(625)下端中部與固定桿(626)通過焊接固定,所述第一連桿(623)上端與第三連桿(627)轉動連接,所述第三連桿(627)左端與第三固定塊(628)轉動配合,所述第三固定塊(628)左端與伸縮桿(629)相固定,所述伸縮桿(6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葉峰林,
申請(專利權)人:鄱陽縣雙林機械配件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西;36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