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輪轂側挖槽刀具,屬于輪轂加工的技術領域。一種用于輪轂側挖槽刀具包括刀桿和刀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將刀體呈球型設置,且刀體設置于刀桿的一端,且刀體的直徑大于刀桿的直徑,刀體上且以刀桿的軸線為中心呈環形陣列分布有若干條刀槽,每一刀槽均沿刀桿的軸向呈傾斜角度設置,同時,每一刀槽且位于刀體轉動方向的后側的槽沿上設有刀口,使得在刀桿帶動刀體轉動時,刀體上的刀口能對待加工輪轂上的側挖槽進行加工,且能通過刀體的橫向進給實現對側挖槽的一次加工成型,也避免了刀具的更換,降低了加工難度,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時也避免了加工基準變化的問題,從而提高了加工精度和產品合格率,更利于產品的大規模生產制造。
A kind of cutting tool for the side of wheel hub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輪轂側挖槽刀具
本技術涉及輪轂加工的
,具體是涉及一種用于輪轂側挖槽刀具。
技術介紹
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汽車的輪轂樣式也越來越多,目前,市面上的部分輪轂的輪輻的側邊上設置有側挖槽,并在輪轂的側挖槽工序中,由于輻條之間的加工空間的限制,一般的刀具無法進行加工,而能加工出來的刀具一般為組合刀具,加工過程繁瑣,刀具使用頻繁,從而導致了加工成本升高的問題,另外,現有的組合刀具在進行輪轂的側挖槽加工時,易造成基準的變化,從而導致產品加工后精度低,合格率低的問題,難以滿足設計需求,不利于產品的大規模生產制造。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現旨在提供一種用于輪轂側挖槽刀具,以設置刀桿和球型刀體,球型導刀體設置于刀桿的一端,同時,球型刀體上均勻分布有若干傾斜的刀槽,且刀槽均呈傾斜設置,可形成切削角度,便于輪轂的輪輻上側挖槽的加工,另外,刀槽的一側邊設置有刀口,通過刀口對輪轂進行切削,且球體的截面形狀與側挖槽的截面形狀一致,實現了側挖槽的一次成型,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時也能避免加工過程中加工基準的變化,提高了加工精度,提高了產品合格率,保證了產品能滿足設計需求,更利于產品的大規模生產制造。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輪轂側挖槽刀具,具有這樣的特征,包括:刀桿和刀體,刀桿呈圓棒結構設置,刀體呈球型設置,且刀體設置于刀桿的一端,且刀體的直徑大于刀桿的直徑,刀體上且以刀桿的軸線為中心呈環形陣列分布有若干條刀槽,每一刀槽均沿刀桿的軸向呈傾斜角度設置,同時,每一刀槽且位于刀體轉動方向的后側的槽沿上設置有刀口。上述的一種用于輪轂側挖槽刀具,其中,還包括刀套、機床鎖固件以及機床連接頭,刀套的一端開設有與刀桿配合的插孔,刀套背離刀桿的一端固定于機床鎖固件上,且機床鎖固件背離刀套的一端設置有機床連接頭。上述的一種用于輪轂側挖槽刀具,其中,刀口呈弧形設置。上述的一種用于輪轂側挖槽刀具,其中,刀桿上且位于與刀體的連接處設置有連接桿,連接桿沿刀桿的軸向設置,連接桿的一端與刀桿呈一體式結構設置,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刀體。上述的一種用于輪轂側挖槽刀具,其中,連接桿呈圓臺型設置,連接桿靠近刀體的一端的橫截面小于靠近刀桿一端的橫截面。上述的一種用于輪轂側挖槽刀具,其中,刀槽靠近刀桿的一端延伸至連接桿上。上述的一種用于輪轂側挖槽刀具,其中,刀體的外表面的彎曲弧度與輪轂的側挖槽的彎曲弧度一致。上述的一種用于輪轂側挖槽刀具,其中,刀體的半徑范圍為1cm~15cm。上述技術方案的積極效果是:上述的用于輪轂側挖槽刀具,通過設置圓棒狀的刀桿以及固定于刀桿的一端的球型刀體,并于刀體上呈環形陣列設置有若干傾斜布置的刀槽,同時,每一刀槽的槽沿上且沿其轉動方向的后側設置有刀口,使得在刀桿帶動刀體轉動時,能通過刀體上的刀口直接對輪轂上的側挖槽進行加工,且刀體自身的弧形表面能適應側挖槽的弧形結構,使得一個刀具便能完成對側挖槽的一次成型加工,避免了加工的繁瑣過程,降低了加工難度,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時也能避免更換刀具或移動待加工輪轂而造成加工基準變化的問題,提高了加工精度,使得加工出的產品更滿足設計需求,更利于產品的大規模生產制造。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一種用于輪轂側挖槽刀具的實施例的結構圖。附圖中:1、刀桿;11、連接桿;2、刀體;21、刀槽;22、刀口;3、刀套;4、機床鎖固件;5、機床連接頭。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實施例結合附圖1對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作具體闡述,但以下內容不作為本技術的限定。圖1為本技術的一種用于輪轂側挖槽刀具的實施例的結構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用于輪轂側挖槽刀具包括:刀桿1和刀體2,刀桿1呈圓棒結構設置,刀體2呈球型設置,且刀體2設置于刀桿1的一端,刀桿1與機床主軸連接,通過機床主軸帶動刀桿1轉動,從而帶動刀體2轉動,為刀體2切削輪轂而形成側挖槽提供結構基礎。另外,刀體2的直徑大于刀桿1的直徑,使得刀體2在進行側挖槽加工時,刀桿1不會碰到輪轂的輪緣或輻條,既避免了刀具和輪轂的損壞,同時也能保證側挖槽加工的正常進行,結構設計更合理。具體的,刀體2上且以刀桿1的軸線為中心呈環形陣列分布有若干條刀槽21,每一刀槽21均沿刀桿1的軸向呈傾斜角度設置,同時,每一刀槽21且位于刀體2轉動方向的后側的槽沿上設置有刀口22,使得在刀體2轉動時,刀槽21上的刀口22能依次對側挖槽進行切削,實現對輪轂上側挖槽的加工,另外,傾斜設置的刀槽21能形成切削角,不僅更利于切削,同時還能便于切削后的廢屑的掉落,結構設計更合理。更加具體的,刀桿1與機床主軸之間還設置有刀套3、機床鎖固件4以及機床連接頭5,刀套3的一端開設有與刀桿1配合的插孔,刀桿1背離設置有刀體2的一端插設于插孔內,實現刀桿1與刀套3的連接固定,并且,刀套3背離刀桿1的一端固定于機床鎖固件4上,通過機床鎖固件4能實現與機床的鎖緊,防止了安裝在機床上的結構掉落,安全保障性更高。另外,機床鎖固件4背離刀套3的一端設置有機床連接頭5,通過機床連接頭5實現了刀桿1與機床主軸的連接,實現了動力傳動,保證了對輪轂的側挖槽加工的有效性。更加具體的,設置于刀槽21上的刀口22呈弧形設置,使得刀口22能滿足球型的刀體2的外形,便于對截面呈弧形設置的側挖槽的加工,同時也便于刀口22在刀頭上的安裝,結構設計更合理。更加具體的,刀桿1上且位于與刀體2的連接處設置有連接桿11,連接桿11沿刀桿1的軸向設置,連接桿11的一端與刀桿1呈一體式結構設置,提高了連接桿11與刀桿1之間的連接強度,同時,連接桿11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刀體2,使得刀桿1與刀體2之間通過連接桿11連接,通過連接桿11能使得刀體2遠離刀桿1,避免了加工過程中刀桿1碰撞到待加工的輪轂,安全保障性更高。更加具體的,刀桿1和刀體2之間的連接桿11呈圓臺型設置,連接桿11靠近刀體2的一端的橫截面小于靠近刀桿1一端的橫截面,使得連接桿11靠近刀體2的一端的橫截面更小,且小于刀桿1的橫截面,進一步減小了刀桿1與刀體2的連接處的橫截面積,進一步避免了加工過程中刀桿1因碰撞待加工輪轂而影響加工的問題,結構設計更合理。更加具體的,刀體2上的刀槽21且位于靠近刀桿1的一端延伸至連接桿11上,有效延長了刀槽21的長度,不僅利于刀口22的安裝,同時也能使得在切削過程中冷卻液進入到切削面處進行更高效的降溫,提高了降溫效果,保護了切削過程的正常進行,提高了加工緊固,延長了刀具的使用壽命,結構設計更合理。更加具體的,刀體2的外表面的彎曲弧度與輪轂的側挖槽的彎曲弧度一致,使得能在刀體2側向進給的過程中能逐步對側挖槽進行加工,直至滿足側挖槽的設計需求,結構設計更合理,同時也為同一刀具對輪轂上側挖槽加工的一次成型提供了結構基礎,結構設計更合理。更加具體的,刀體2的半徑范圍為1cm~15cm,此時,刀體2對應的刀桿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輪轂側挖槽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桿和刀體,所述刀桿呈圓棒結構設置,所述刀體呈球型設置,且所述刀體設置于所述刀桿的一端,且所述刀體的直徑大于所述刀桿的直徑,所述刀體上且以所述刀桿的軸線為中心呈環形陣列分布有若干條刀槽,每一所述刀槽均沿所述刀桿的軸向呈傾斜角度設置,同時,每一所述刀槽且位于所述刀體轉動方向的后側的槽沿上設置有刀口。/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輪轂側挖槽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桿和刀體,所述刀桿呈圓棒結構設置,所述刀體呈球型設置,且所述刀體設置于所述刀桿的一端,且所述刀體的直徑大于所述刀桿的直徑,所述刀體上且以所述刀桿的軸線為中心呈環形陣列分布有若干條刀槽,每一所述刀槽均沿所述刀桿的軸向呈傾斜角度設置,同時,每一所述刀槽且位于所述刀體轉動方向的后側的槽沿上設置有刀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輪轂側挖槽刀具,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刀套、機床鎖固件以及機床連接頭,所述刀套的一端開設有與所述刀桿配合的插孔,所述刀套背離所述刀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機床鎖固件上,且所述機床鎖固件背離所述刀套的一端設置有所述機床連接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輪轂側挖槽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口呈弧形設置。
4.根據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董祥義,秦劍,黃進,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路威汽車輪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